武汉,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并算不上一个极具存在感的城市,反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显得极为中庸。 究其根本,武汉在古代并没有成为重要的军事重镇。 古人尚战,即便是久居于中原大地上的农耕民族,也依旧存在有“尚战夺地”的核心传统。这种尚战更多的时候,让那些重要关城、军镇的知名度大大提升,那些远离战场的地方并没有机会真正的走上古代军事舞台。 武汉的位置 长江水从高原上流淌而下,其中游一带所形成的的“拐点三角”,就是如今的武汉所在地。 湖广居八省中,最为闳衍,山川险固,自古称雄武焉。中原有事,盖必争之地也。是故襄阳其头颅也,黄蕲其肘腋也,江陵其腰腹也。保商陕者,在乎郧阳;跨两粤者,在乎郴、永;捍云贵者,重在辰、沅。大江制东西之命,五溪为指臂之余,此全楚之大略矣。然争形要者,必在荆湖以北。 这里曾经是八百年楚国的根基,楚国凭借其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一度成为最为强大的存在。整个长江流域中,能够和武汉位置相媲美的也仅仅只有南京。 只不过,在中国古代王朝中,南京因为曾经是都城,其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都远远的超过了武汉。 在武汉境内,几乎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水系,这些水系的存在奠定了武汉的经济霸主地位,因为复杂水系网的存在也同时意味着武汉的交通足够的便利。 尤其是在古代王朝中,那时候陆地交通并不发达,无论是运转物资,还是大军行军,最为合适的运输方式便是水路运输,这样可以最为迅速的将物资运往各地。 武汉的形成 提及武汉,必定首提“武汉三镇”,这三镇是武汉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武汉存在的重要支撑据点。 在汉水汇入长江的节点处,这两条水域恰好将武汉这块地方分割为汉阳、汉口、武昌三个重要的地方。 汉阳城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一句话息息相关。 古人倡导: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原本,汉阳城位于汉水的北翼,我们所看到的汉水水道也并非如今的状态,这条水道从北翼一带渐渐转向了如今的位置。 曾经的汉水原是以龟山为分界线,从龟山南翼汇入长江,只是南翼水系众多,汉水极易在龟山南翼贯通其它水系,从而引发水涝。 最后,汉水水道便被转向紧贴龟山北翼的一条水道,如此一来汉水既有龟山天然屏障阻挡南下蔓延,又能够避免与其它水系相互贯通,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汉水得名于“汉水入江口”。 吾知天下之势,且在东南矣。彼武昌者,自守或有余,攻取或不足。且夫阳逻既下,而道出武昌之东门;嘉鱼可来,而敌在武昌之南渚。汉口之重兵,吾虞其未可专恃矣。至于夷陵险要,自古所推; 这里在明朝时期成为了最大的商贸中心,城镇的繁荣让其渐渐从汉口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城镇,具有了自身的经济地位,也成就了如今武汉的经济地位。 武昌两字的得名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武昌府府扼束江、汉,襟带吴、楚。春秋时,吴、楚相攻,即有事于夏。李吉甫曰:鄂州,春秋之夏也。又谓之夏州。楚考烈王元年,秦取夏州,楚之故地,几尽入于秦矣。后汉末,始谓之夏口。盖其地通接荆、岘,江、汉合流,自古以来,为兵冲要地。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王朝之后,在原楚地设置鄂县,管辖此地行政事务。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占据楚地倡导“以武而昌”的理念,将东吴治所从公安迁至鄂县,并且更名为“武昌”。 后来,东吴孙权为了能够拱卫都城武昌,下令在武昌的上游新筑夏口城。明朝时期,夏口城被更名为武昌府,形成了如今武昌最初的雏形,其称谓一直延续至今。 武汉的经济作用 早期的王朝,其政治重心集中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这四个重要的东西轴线上,这四大政治重心大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一带,可它们作为王朝政治重心,附近的经济供给能力自然奇缺,更多的时候,这些王朝政治中心都往往需要南方财源被动的进行经济输血,以便维持自身的经济命脉,保证长久不衰的地区经济。 也正因如此,以长江为分割线,在长江以南地区有两条重要的财源供给线: 湖南-湖北财源线 江苏-浙江财源线 这两条财源线中,湖南-湖北财源线则负责洛阳-开封-西安一线的经济供给,江苏-浙江财源线则负责南京-北京一线的经济供给。 以湖南-湖北为主导的西翼财源线视角来看,武汉恰恰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湖南、湖北两地的物资要经过武汉、襄阳、洛阳这条沿线北上运输,处于长江拐点的武汉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枢纽地。 从军事角度而言,武汉注定只能成为长江中游经济霸主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北方重镇襄阳的存在。 这座军事重镇几乎承担了南下长江中游的全部军事压力,远离前线战场的武汉注定无法成为重要的军事重镇。更多的时候,它的存在虽然可以作为古代兵冲要地,却无法具有强悍的军事作用,也无法为历代王朝贡献其自身的军事价值。 今天,我们眼中的武汉,经过近代的海域经济的发展,一度强势崛起,成为了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它凭借其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渐渐从内陆商业城市开始转向对外输入经济的强大城市。 未来漫长的岁月中,我们仍旧能够看到这座城市自身所贡献的经济价值。这个屹立于长江中游的国际化大都市,一步步的以全新的面貌雄踞于长江中游。 |
|
来自: 天使之剑 > 《js地理、物产、战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