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千里之外,都能闻到遥远故乡的浓浓年味

 罡正不阿图书馆 2020-02-04

本文参加了【欢欢喜喜过大年】有奖征文活动

许罡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这是旧时的说法。就是说在过了腊月初八,年就一天天的近了,年味也一天天的浓了。很早以前,外出的游子不像现在这么多,每个家庭中的大多数成员都在老家。过年的一些准备工作自然就落在这些人的身上。


对于在城市里工作或是打工的游子来说,进入腊月,虽然紧张的工作依旧,但年味就渐渐的浓了起来,过年的气氛开始热闹了。很多人身在单位,心在家乡。开始盘算着返乡的日期,做一些初步的准备。除了要考虑带些什么东西回家之外,买火车票、订飞机票是第一要紧的事。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租车返乡”,似乎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这也需要提前做准备,邀约同乡,一共多少人,租什么样的车,在返乡日期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凡此种种,都需要提前安排妥当。

“一年不赶,就赶三十晚;平时不赶,这一天不得不赶。”大年三十,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人的年终岁尾与新年起始。身在他乡,能够赶回家的,都会赶回家中与父母亲人团聚。

过年,无论是在外奋斗的游子,还是在家中留守期盼的父母,最期盼的是,一家人举杯庆祝,吃上一顿年夜饭,一家人在欢声笑语、团团圆圆中守岁迎新。

为什么除夕、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呢?

这一天,是中国人一年中新旧交替之时。它凝聚了异乡游子对在家父母一年的亲情惦念,积淀了故乡与异乡一年的离合悲欢,更孕育着中国人来年的殷切希望。

目前普遍公认的意义是团圆。确实,除夕团圆是一种独特的血亲团圆,都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夫妻虽然不是血缘关系,但他们与子女都是血缘关系。

古时候,一家人在吃年夜饭之前,必须先贴上春联,然后放鞭炮,再在桌上放一个烧得很旺的火炉,全家人围着火炉吃年夜饭,寓意日子过得红火兴旺。现在,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非常盛行,但桌上摆火炉的习俗似乎没有了。现在的除夕之夜,很多地方的乡下,依然会有一个固定的仪式:把做好的鸡鱼肉之类的菜肴摆在桌上,酒杯里倒上酒,祭奠已故先祖,放鞭炮,以表示自己家正式过年了。

过年的具体时间,每个家庭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在傍晚,大约都在傍晚4点至7点之间。

关于除夕贴春联、放鞭炮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早的时候,有个叫“夕”的凶恶怪兽,每到除夕前夕的时候出来伤害人类。后来,人们发现“夕”见到红色就远远避开,听到尖利的响声就逃匿,于是在每年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贴红春联,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除“疫痨之鬼”,这是除夕的由来。

现在,除夕之夜,一家人在一起欢欢喜喜,外出归来的游子与年老的父母度过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以高兴的心情迎接下一年的到来。

其实,除夕之夜除了团圆的意义外,还有更深刻的内涵。虽然都是团圆之夜,但对于父母与子女来说,其意义显然不同。

除夕是一场闲聊过去、憧憬未来的精神仪式,有着深邃的回首和不变的守望意味,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喜悦,同样也饱含着子女对父母延年益寿的祈祷与祝福。

小时候,在除夕的这一天,经常听到父母说的一句话:“过了这一天,你们长了一岁,父母又老了一岁。”

这是一个既喜且忧的日子。年幼的孩子长大了一岁,是喜;年老的父母老了一岁,是忧。可见,子女的成长是以父母的年老为代价的。可这也是自然定数,谁也改变不乐的。

今天,除夕之夜的大鱼大肉,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但对于外出工作的游子来说,其意义更是不同。过了除夕,便是新年。这意味着身在异乡的游子,过了除夕这一天,就又成熟了一年:经历了一年的风雨,多了一年的阅历,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经验与阅历被视为实现梦想的资本的今天,这一天的意义确实不同凡响。

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这个特殊的节日少了些许老土,多了些许新潮。除了绝大多数都回到故乡过年的外,还有一些人把父母接到城市里,在异乡过年。除了这两种情形外,还有一些身在他乡的游子,心里尽管牵挂着远方的家人和家乡,却基于各种现实的因素,比如:过年加班,害怕被长辈逼婚而不得不放弃了回乡过年。

都在家乡过年的自不必说,除了吃年夜饭,全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地抢红包……

“旧岁今夜除,新元一夕始。”“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除夕过后便是春节。每年的除夕新岁,都要给长辈拜年。以前给来家拜年晚辈两个糍粑或是小饼。如今已经被红包所取代。以前给长辈拜年,大都是拎着大包小包的保健酒、营养品,现在也开始习惯于用红包替代。一是省却自己拎包之苦,二来也是把购买权交给长辈自己。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过年、拜年的习俗怎么变,变化的都只是形式,无法代替的却是家的味道,过年、拜年的气氛,即使是最新形式的视频拜年,都是暖意融融的爱意,是亘古不变的亲情,是对平安美好未来的期许与祝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