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Geneva)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莱蒙湖畔,其南、东、西三面都与法国接壤,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地图上看,日内瓦从瑞士的版图上突出来,中间最狭窄的地方只有4公里,许多地方的土地都是和法国所共有的,克万特兰国际机场的一半也是属于法国的。静静的罗纳河穿城而过,湖与河的汇合处,由数座桥梁连接着南北两岸的老城和新城。日内瓦是一个国际性城市,有人戏称“日内瓦不属于瑞士”。主要原因是这里集中了像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机构;这里是世界各国游客云集的地方;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里有许多地中海各国过来工作的人。另一个原因是从历史上看,自从加尔文宗教改革以来,日内瓦成了反对旧体制的人避难的场所。在对革新思想非常宽容的日内瓦人中间产生了卢梭,而伏尔泰、拜伦,还有列宁等人,为了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也曾来到日内瓦。可以说,这个国际城市是在500多年的孕育中产生的。 乘火车到日内瓦中央车站。 
 入住旅店日内瓦纳什机场酒店Nash Airport Hotel。在登记入住时向前台索要“日内瓦交通卡(Geneva Transport Card)”,持有此卡可免费搭乘10区内的巴士、火车以及莱芒湖上的黄色摆渡船。
日内瓦最著名的建筑是万国宫,万国宫是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所在地。万国宫坐落在阿丽亚娜公园内,站在园内高处可以俯瞰日内瓦湖,遥望欧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万国宫由4座宏伟的建筑群组成,即中央的大会厅、北侧的图书馆、新楼和南侧的理事会厅。它是举行重要国际会议的中心,终年游客络绎不绝。门票:成人8.5瑞士法郎,需出示护照。 开放时间:7-8月10:00-17:00;4-6月及9-10月上午10:00-12:00,下午14:00-16:00。我们到达时,已经过开放时间。 联合国广场。 
广场上的喷水柱。喷泉广场背景正中建筑是国际电信联盟ONU,右边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新大厦。 总部外的广场上有一巨大的断腿椅雕像。这雕像有20多米高、5吨重,它是瑞士日内瓦艺术家丹尼尔·伯塞特的雕塑作品。是1997年国际残联呼吁人们关注战争中地雷对平民造成的伤害而建立的纪念雕塑。 
丹尼尔代表国际残联为纪念“地雷议定书”正式生效而创作的一个象征物,他曾说过:“椅子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最普通的物品,也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选用椅子作为雕塑的主题,是因为椅子象征着和平和交流。换句话说,我以椅子喻人——一个为地雷所摧残而坚毅地站起来向世界呼救的人。”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办公大楼。 近距离拍摄联合国成员国的国旗。 
右侧的联合国标牌。 
员工入口。游客入口要绕到后面,从红十字会总部对面的门进去。 
左侧外墙的壁画。 
特写。 圣雄甘地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 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石碑上写着:My life is my message!吾生即吾义,意思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有规划目标,不要随波逐流!人生规划啊。 
阿利亚娜博物馆(Musée Ariana) 
这是陶瓷和玻璃博物馆。 
内部装饰富丽堂皇。 





 展品









 红十字会与新月博物馆。

老护士在此留影。 
博物馆1988年建造,主要介绍国际红十字会的历史和现在的活动情况,博物馆分11个部分,在这里可以通过照片、录像和雕塑等多种方式了解红十字会的情况。在俄罗斯和土耳其交战期间,土耳其军队认为"红十字的徽章会伤害土耳其士兵的感情",因此向红十字会提出允许使用白色底加红色新月的标记,红色新月也就是在那时候产生的。 对面是游客入口。 
买完票会给一个桔色的挂绳,参观过程中要挂在脖子上,直到参观结束归还。然后会经过一轮严格的安检,程度类似首都机场,脱外套解腰带,总之不让带金属在身上。安检通过后,按照引导带走到一排窗口前,出示护照,工作人员会给发一个参观胸牌,可以留着做纪念。 参观过程中有路标,跟着走即可。走到新楼里,就会有人来接待啦。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英文或中文导游,导游会带着把新楼和旧楼主要地点都逛一遍~时间充裕建议选中文导游,虽然需要等一会(5-6个人成团才开始参观),但是,跟英语团的2、30人相比,简直就是VIP服务啊!过程中拍照时间也充裕。 人权会议厅,这是由西班牙人设计装修的,整体呈现现代的风格。 
西班牙艺术家米克尔·巴尔塞洛用了3.5万公斤的颜料,将整个1400平米的屋顶制作成色彩斑斓的凹凸的“巨型穹顶”。艺术家认为,“洞”和“海”是艺术品的主题: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突起代表着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聚落,他们有不同的人口、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但他们都是地球上的一个部分。当人们在这个会议室的不同地方观察这个屋顶的时候,看待这些突起也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它代表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视角看待他人、他国和其他文化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如今,联合国的人权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中华民国政府1935年赠送给当时还是国联一座景泰蓝花瓶、一套丝绣组画和一套长沙刺绣组画。 
1984年和1987年, 中国政府先后赠送给联合国一幅“天坛”挂毯和一座仿汉代青铜“马踏飞燕”。 
理事会厅属宫廷式建筑,装饰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高大的门窗多以铜制,有的还镀了金。 
四周墙壁和天花板上有欧洲艺术大师所绘的油画作品。画的主题是:正义、力量、和平 、法律和智慧。 

另有一幅浮雕壁画横贯整个天花板,画着宇宙中5个巨人的5 只巨手紧紧握在一起,象征世界五大洲人民的团结与友谊 。 大会厅和理事会厅是举行各种重要会议的地方。 
这个理事会厅就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的关于 印度 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美、苏、法、英国首脑会议的会址。理事厅外面的展品大理石浮雕《创造人类》是一位英国雕塑家的作品,英国政府于1938年赠送给国际联盟的。 
大会议厅位置居于万国宫建筑的中心,是万国宫最大的会议室,可以容纳2000人。该会议室在1937年18届国联大会上投入使用,大概是世界上最早配备同声传译的会议室。现在,这里是举行世界健康组织年会和世界劳工组织年会的地方。 
万国宫的公共大厅,是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室内空间。这个主大厅长56米、宽9米、高11米,是分隔主会议室和外立面的空间。它那美丽的装饰石材来自各个成员国:柱子上浅绿色的大理石来自瑞典 ,墙面上深绿色的大理石来自意大利,地面粉红色的大理石来自芬兰,而黑白色的大理石则来自比利时。 
新闻中心。 
主楼背面广场。 
竟然有羊群!

广场中央屹立着一个巨型青铜浑天仪,上面刻有代表12宫的雕刻,浑天仪旋转的角度和地球一致。

雕塑。


可看到花园、 日内瓦湖和远处的阿尔卑斯山。

百达翡丽博物馆Patek Philippe Museum这座博物馆有三层楼高,展出了许多百达翡丽(Patel Philippe)的历史名表,并着重展示了它们的工艺和艺术性。可惜没开放。
日内瓦大学(Université de Genève)是瑞士日内瓦州的一所公立大学。前身是1559年约翰·加尔文建立的日内瓦学院。作为一所神学院,这里主要教授修辞学、辩证法、希伯来语和古典希腊语,在欧洲宗教改革期间获得广泛声誉。经过启蒙时代,其学科领域逐渐扩展,在于1873年建立医学系后,正式更名为大学。目前有学生22000多个。如今在 瑞士 是除 苏黎世 大学外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 日内瓦 大学的神学院及医学院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此外其高等国际研究学院及翻译学校也享有盛名,这也许与 日内瓦 是个国际城市有密切关系。大学内建筑都为古老的欧式建筑,校园和堡垒公园(Parc des Bastions)共享绿地。 宗教改革纪念碑俗称宗教改革墙,是瑞士日内瓦的一个纪念碑,长100米,用雕塑和浮雕来表现欧洲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
1536年5月21日《日内瓦教会法令》获得通过。 
墙的正中央,有四个高大的人物雕像并排而立,从左起依次是法海尔、加尔文、拜兹和诺克斯。 加尔文是宗教改革家、作家,1509年生于法国努亚永,1564年在日内瓦逝世。早年就学于巴黎,在马丁.路德的影响下,他积极鼓吹宗教改革。1536年来到日内瓦领导进行宗教改革,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对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发起了猛烈冲击,从此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 在中央雕像的底座上刻着基督象征符号:ΙΗΣ 
墙的上方,从左到右有一行拉丁文大字:"Post Tenebras Lux黑暗过去是光明"。 两边另有六个稍小一点的人物雕像,都是十六世纪在欧洲各地积极鼓吹并致力于宗教改革的著名人物。 纪念墙的左侧,有三尊3米高的雕像,分别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克·威廉(Frederick William of Brandenburg,1620–1688)、荷兰国父奥兰治的威廉一世(William of Orange,1533-1584)、法国海军上将科利尼(Admiral de Coligny,1519年至1572年)。 
纪念墙右侧也有三尊3米高的雕像,分别是:英格兰新教神学家罗杰.威廉姆斯(Roger Williams,1603-1683)、护国主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斯蒂芬.博卡斯凯(Stephen Bocskay,1557-1606年),是位匈牙利王子。 
除了大型的浮雕像外,墙的下部另有八幅小型浮雕图案和文字说明。

在主雕塑前的通道地面上,镶嵌着三幅彩色花岗石的图徽。
在纪念碑的侧面,还有一个另外一个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纪念碑。 
纪念墙对面是日内瓦大学老主楼广场,广场上有些人物雕像。




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的创始人让·皮亚杰的雕像。 
查尔斯·皮克特·德·罗赫肖特(Charles Pictet de Rochemont,1755-1824)的雕像,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皮克特起草了《瑞士中立宣言》,并率领一个日内瓦高级代表团前往巴黎,说服反法同盟,承认一个中立的瑞士对欧洲的重要性。同年11月,瑞士中立的地位正式确定。 
一个长着翅膀的女神在举着敷伤的右手,后面是几位伤兵在接受志愿者的救护,雕塑塔座上注明的是“A Henry Dunant”,注明的时间是1828-1910,这应当是杜南的生卒年月,但其展现的不是杜南本人,而是战地救护场景。 
校园和堡垒公园(Parc des Bastions)共享绿地。有许多市民在里面散步、休闲、下国际象棋。


出学校大门是广场,广场中央是杜福尔(G.H.Dufour)立马戎装雕塑。两米多高的台座上,杜福尔将军骑着一匹前蹄立起的高大战马,戴着军帽,举起右手似乎在向对他欢呼的民众示意。杜福尔是瑞士独立战争时的三军统帅,同时也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前身——国际伤兵救护委员会的首任主席。后面是大剧院(Grand Theatre)和拉特美术馆(Musèe Rath)。 
日内瓦艺术历史博物馆( Musée d’Art et d’Histoire)是瑞士最大、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拥有从史前到当代,从欧洲、非洲到亚洲的艺术品超过七千件。从绘画到武器,从家具到饰品,从乐器到手表,从古埃及木乃伊到拜占庭纺织品......不仅年代跨越极长,收藏种类也十分丰富。(另文介绍) 沿Place-du-bourg-de-Four一路上坡。 
市法院。 
日内瓦最古老的广场博地弗广场是老城的中心。广场呈三角形,中心是一座花坛,东侧是州警察局。 
西北角设许多圆桌和靠椅,上面有遮阳棚,供市民和游客休闲。能看到圣皮埃尔大教堂绿色的尖塔顶。 
不时还有红色叮噹列车满载游客驶过。 






圣皮埃尔大教堂 Cathedrale St.-Pierre建于1160年-1232年间,是日内瓦市民的信仰支柱,也是宗教改革领袖约翰·加尔文的新教改革基地。大教堂融会了多种建筑风格:原建筑是以罗马式风格修建的,其拱门是哥特式的,18世纪加建的正门则有希腊-罗马式的圆柱和类似罗马的万神殿的穹顶。 

教堂内部,典型哥特风格。 
吊灯上的蜡烛发散出暖黄色的光,更添朦胧的神圣感。
主祭台简约朴实。 
教堂内部的装饰在新教改革运动中曾遭大面积毁坏,大部分的画作和雕塑都未能幸免于难。  保留下来的有布道坛。

唱诗班的红木座椅。 
精美的雕刻。 
州徽上的黑色雄鹰,拥有红色桂冠、红色舌头和红色爪子,为以前日内瓦君主的徽标动物。 
教堂入口上方有一个大管风琴,现在里面另安装了扬声器,以提供更好地声学效果。 
约翰·加尔文从1536年起便在圣彼得大教堂主持推广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长达30年之久,在教堂左侧布道坛旁边你可以看到加尔文当时常坐的木质椅,后人在上面刻了“Le Siege de Calvin”(加尔文总部)字样。 
大教堂的西南角坐落着Maccabee礼拜堂,这座哥特式大厅建于14世纪。 
小堂最初是一位红衣主教为他和家人建的陵墓,现在墓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这架管风琴。 
讲台。 
穹顶是19世纪重新装饰过的。 
教堂西北边则是Rohan礼拜堂,法国的新教领袖罗昂的亨利二世Henri de Rohan长眠于此。 
彩绘玻璃。 





 大教堂有两座塔楼,顺着旋转楼梯登上塔顶即可享受360°全方位的日内瓦美景,日内瓦老城、日内瓦湖的景致都尽收眼底。两座塔楼之间是互通的,之间由走廊连接。








塔沃馆(MaisonTavel)是日内瓦最古老的住宅,也是中世纪民用建筑一个独具特色的见证。 1334年毁于火灾后,日内瓦贵族Tavel家族重建了这座建筑。 
狭窄的小巷。 
精致的铁艺。 
直接上顶层,一个非常大的1850年的城市全3D木制模型。 
老城区。 

二楼完全还原中世纪的家庭,有厨房,卧室,餐厅等等。 卧室,在这里你也可以看到一些很棒的原始墙纸。 
厨房。 
婴儿床。 
餐厅 
过厅。 
客厅。 
油画。 

熟悉的日内瓦州徽被分为两部分:左面以黄色为底,上绘有半只黑色雄鹰,拥有红色桂冠、红色舌头和红色爪子,为以前日内瓦君主的徽标动物。右面为黄色、匙头朝上的一把钥匙,是圣彼得的象征。上面加了新教的标志:IHS

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老门,里面有漂亮的门把手,有些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古老的门锁和钥匙。

巨大的啤酒桶。 
不知道称什么东西要如此大的秤。 
与军队有关的展品。这军帽、军刀让我联想到八国联军。 

1500年以前的剑。 
砍头用的铡刀。不知道怎么用的?旁边的说明是法文,看不懂。 
古建筑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