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洞口:宗祠古建恢弘大气罗溪熬茶回味悠长 木雕人物传神“棕包脑舞”粗犷豪迈

 风吟楼 2020-02-04

CCTV-10

2020.2.4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湖南卷 洞口篇

 

洞口篇 预告片

发源于湖南西部的平溪江,穿行于雪峰山,从一道峡谷中泻出,形成了洞口塘的险峻景致,这里既有长江三峡之幽,又有衡山烟云之秀。

“湘黔古道”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兴于秦汉,后经历代修缮,至明清时期臻于完善。这条“上控云贵,下制长衡”的古驿道,其主干与三条支线,穿过今洞口县的全境。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战争时期,湘黔古道已无法满足战时的运输需求,与之平行的湘黔公路应运而生,成为“抗战生命线”。

1945年4月,为了阻止侵华日军打通湘黔公路,进而攻取芷江机场,中国军队在雪峰山东麓的洞口境内与日军进行了数次的殊死血战,最终击溃日军。

这就是著名的“雪峰山会战”,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正式转入反攻阶段。

当年,作为湖湘儿女的许多洞口子弟,纷纷投身于雪峰山会战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与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纪念这里的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于1952年以县治所在地洞口为名,正式设立洞口县。由此,洞口这个鲜明的名字,串起了这座千年古县的历史荣光。 

中国宗祠文化之都

洞口县境内,保存着近百座明清时期的宗祠建筑,十余座宗祠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构成了一道宗祠文化的奇观盛景,为洞口赢得了“中国宗祠文化之都”的称号。

江潭村的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宗祠建筑。这里敬奉的先祖,是明朝开国初期的将领王以权。

高沙镇曾氏宗祠,是湖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宗祠古建筑群,据《曾文正公手书日记》记载,清道光年间,曾国藩来到这里祭拜,并亲笔题匾“春风沂水”。

曾氏宗祠的精巧布局、宏伟结构,以及众多的文物收藏,为研究江南古代宗法、民风以及建筑工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这座古宗祠也成为了当地的文化旅游名胜。

1997年,高沙镇曾氏一脉第72代后人曾传国,利用曾氏宗祠的宽阔空间,开辟了“高沙文史博物馆”,用来收藏洞口境内的宗祠文化遗存与民间文物。 

木雕人物传神

洞口木雕发祥于洞口县境内的雪峰山脉,山中生长的林木资源为历代木雕匠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早在唐朝时,洞口的木雕文化就有了雏形。二十世纪80年代,洞口的木雕工艺厂盛产的门窗摆件等工艺品,以其精巧的雕工一度远销世界三十多个国家。

2009年,政府为保护这项传统技艺,将洞口木雕正式列入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傅立先是洞口木雕的传承人,他的爷爷曾是当年木雕工艺厂的老师傅,家传三代至今,他的木雕作坊依然承袭着洞口木雕的技艺精髓。 

罗溪熬茶回味悠长

相传,罗溪熬茶原名“高山云雾茶”,自东汉起,就是湘黔古道过往商旅最钟爱的茶品。

2016年,罗溪熬茶风俗被列入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身为罗溪熬茶代表性传承人,舒爱凤已经和熬茶打了近40年的交道。从采茶、炒茶到熬茶的步骤并不复杂,但想要制得一手好茶,必须凭借多年的经验。

在古时,喝罗溪熬茶一直有个讲究,瑶家姑娘要边递茶边向客人唱首敬茶歌。

“棕包脑舞”粗犷豪迈

以棕片裹头,腰系万岁藤,手执木棍,踏着鼓点翩翩起舞,这是长塘瑶族乡的一种瑶族祭祀舞蹈,称之为“棕包脑舞”。

传说,古时雪峰山上住着一对瑶族母子,有一天,母亲采摘山果时不幸被山鬼掳走,于是她的儿子为救母亲决心智斗山鬼。机灵的少年以木棍为武器,用棕树皮包住脑袋,藤蔓扎绕全身,用隐蔽的方式最终打败山鬼,救出母亲。

瑶族先辈们为了纪念这位少年的智勇和孝道,模仿他的形体动作,创始了古朴神秘的“棕包脑舞”,沿袭至今成为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活动。

棕包脑舞,一般只有男性才能表演,因为舞蹈中融入了许多武术动作,有单棍舞、双棍舞、板凳舞等等,虽然变化多样,但动作古拙、粗犷豪迈。在挥舞进退的折转间,棕包脑舞给人以神秘原始的美感。

戴昌路从十岁起学习棕包脑舞,并接过师傅的衣钵成为这项舞蹈的传承人。40年来的勤修苦练,他练就了敏捷的身手、健硕的体格。

2014年,棕包脑舞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态发展 绿色发展

罗溪国家森林公园主体位于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境内。自古以来,这里就植被丰茂,拥有许多稀有树种。

2006年,洞口县政府开启了生态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道路。立足罗溪瑶族乡,打造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

罗溪瑶族乡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浓郁的民俗文化,受到了各地游客的青睐。生态旅游的发展,也给很多瑶乡人带来了创业机会。 

在洞口县山门镇,矗立着一座英雄人物纪念馆,蔡锷公馆。这座宅院不仅是蔡锷童年时启蒙心智的地方,也详细记录了蔡锷叱咤一生的光辉足迹。

身为辛亥革命元勋,蔡锷讨伐袁世凯,维护了新生的民主共和国,被誉为“再造共和第一人”。

敢于担当、追求进步、舍身为国的蔡锷精神,被铭刻在他的故土,成为洞口青少年们敬仰学习的楷模。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平平安安过大年!








中国影像方志

《洞口篇》

播出时间:2月4日 15:38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胡悦 陈皖宁(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