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阿布的书柜 2020-02-04

随着影视剧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与娱乐化,被资本绑架的市场中,很难再寻觅到扎根生活,真切反映人们生存状态的影片。利益为先的主导中,老一辈创作者日渐淡出荧幕后,失去方向感的后起之秀,终于在市场的浮沉中,也迷失了自我。

小众的生活片最容易激起情感的共鸣,却也是最容易被资本市场所忽视,当来源生活的电影,被寄托上某种想要改变生活的希望时,我想,这样纯粹的电影的确值得大力宣传。

《遥望南方的童年》上映于2007年,作为一部几乎无人问津的电影,在豆瓣上却取得了9.4的高分。这是许多高投资全明星电影望尘莫及的分数,虽然,分数并不能说明一切,但至少是对于这部电影的内容以及传递出的思想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很遗憾,接触这部电影有点晚了,很幸运,没有错过这部电影,当一次次让自己置身电影刻画的真实生活场景中时,莫名的辛酸总让我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城市化发展中的农村,在失去耕地优势之后,逐渐陷入了生存的窘境。虽然,这部电影的关键词定格在“教育”上面,可是,透过乡村教师易明堂的眼睛,却能够清晰的窥探到离乡与留守二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那就是“无根”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距离电影上映已经过去了13年的时间,但电影中反映的现实问题依旧存在,这不仅仅局限在农村物质层面的匮乏,同样还延伸到了精神与情感层面的缺失。砣砣和秀秀只是千千万万个留守儿童中的一员,而他们所期盼的,是父母的陪伴,是家庭的关爱,更是如何能够拥有对于生活坚定的信心与对于美好满心欢喜的向往。

仰望星空的权利已然被剥夺,当生活的根基也被彻底摧毁时,他们就连最后脚踏实地的勇气也就荡然无存了。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1

电影的名字叫做“遥望南方的童年”,可整部电影中,却并没有出现真实的南方影像,唯一一次出现,还是易明堂带着砣砣和秀秀隔着数座重叠的山脉,指给他们的看的假象。孩子们稚嫩的问着“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易明堂含糊其辞,他并不知道具体的归期,也不确定是否在过年就真的都能回来,所以,他能做的就是保留孩子们的憧憬,然后,拂去现实的残酷,给孩子们留下一丝的牵挂。

电影存在着两条线,易明堂办幼儿园是主线,而由易明堂串联起整个农村人们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是支线。整部电影全部都是启用当地的人来本色出演,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忠实还原生活的程度。所有非专业演员不经意间流露的情感,恰好是他们经历生活后的真实反映,于是,这部电影不像是在演,更多的就是生活再现。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电影在一开始,就呈现出了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差距,在易明堂看来,办学是为了解决当地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可在村民看来,易明堂的办学纯粹是为了挣钱,当把电影焦点对准村子里的众人时,不解与嘲弄是大部分人的情绪,即便是有意把孩子送去上学,目的也是因为家里无人照顾,此刻,易明堂的角色不再是老师,而是保姆。

在这个老人和小孩占据人口主力的农村里,不断上演着逃离与离弃的事情,要么留下,要么离开,可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漂泊的无根状态是永远存在的。砣砣的父母与砣砣唯一的联系,便是每个月给两百块钱的生活费,而秀秀与父母的唯一联系,就是离婚时争夺抚养权,当文才的老婆丢下孩子,不堪忍受农村生活逃跑后,文才刚出生的婴儿也就不得不交到易明堂手上。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幼儿园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易明堂家简陋的房子里,孩子们暂时找到了温暖的依靠,可是,房子外却总在充斥着冰冷的残酷。大人们总以为逃离外出,就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可是,他们却无形中成为了另一座城市的“留守儿童”,逃离是辛酸的,难道,留下了就不辛酸了吗?

电影在冷静呈现农村现象的同时,也不断的抛出一个个比较矛盾的问题,比如离开与留守的抉择,比如物质与情感的抉择,比如城市与农村的抉择等等。当这些以前面临且当下也存在的问题出现时,我想,电影不再是停留在嘲讽的肤浅层面,更多的是试图想要改变的希望与感同身受的无奈。

因为,即便是这部电影的幕后创作者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所以,他们只能作为参与者和旁观者,将出现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激发更多的思考,从而引起更多的关注。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2

我希望观众在这部影片中感受到真实的力量的同时,从而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以及农村的幼儿教育现状引发思考,投入关注。

这是导演谈起拍摄这部电影时所说的。

真实是电影给观众的第一感觉,无奈则是自始至终传递的情绪表达。电影并没有因为讲述留守儿童的故事,而刻意把孩子与家长进行撕裂,来博取同情,它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父母和孩子始终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剥开农村留守的表象,我们看到的是因社会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无力感。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一方面对于物质追求的与日俱增,一方面对于情感归宿的日渐疏离,当物质与精神同时出现断层时,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正在加剧着社会价值层面的崩塌。

电影中,秀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母亲长年外出打工,虽说家里债还清了,房子也修建好了,可是,最终丈夫与她离婚,而秀秀从头到尾都没有喊过一声妈妈,公家车上的挥手告别,撕裂着情感的纽带,最终,除了血缘关系,剩下的便是陌生人般的交情。

在中国这片不断变化的土地上,总是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迁徙,而农民工浪潮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便一直没有停止过。当所有人在家乡与远方之间摇摆不定时,早已失去了作为情感信仰的归宿感,那是一种无根状态的表现。砣砣不理解父母的不归,秀秀不理解父母的抛弃,而易明堂不理解的是,原本该守候的家园,为什么成为了大家极力想要逃离的地方?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电影从教育出发,最终聚集到了情感上面,教育可以带来知识层面的收获,可失去的情感层面的东西,又该用什么填补呢?

幼儿园解散了,孩子们从群体重新回到了个体,才刚刚从同伴那里得到的安慰瞬间被现实击碎。

秀秀的父母离婚后,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都外出打工了,而秀秀也只能放在叔叔家。砣砣的父母从来没有出现,只留下瞎眼的婆婆相依为命。虽然,秀秀和砣砣最终被易明堂接到了自己家,可是,在农村,砣砣和秀秀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岂是一个易明堂能解决的?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3

有很多人会把这部电影与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相提并论,可我要说的是,《一个都不能少》是从主流价值观出发,对于某种职业操守的歌颂,而《遥望南方的童年》这部电影,则更多的是建立在写实之上,对于当下农村存在困境的审视与反思。

电影并没有刻意夸赞老师的奉献精神,它只是利用老师的善举作为一个引子,从而串联起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生存状态,这不是独角戏,而是群戏。在性格塑造上,最生活化的展示,往往就能够将人物的形象立体化起来,比如砣砣父母的争吵,比如电影开始的父子对话,比如在易明堂幼儿园打工的李响对于外面世界的向往。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这些人物太过熟悉,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观众自然而然的代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这些场景也太过熟悉,当我们从原先的参与者,慢慢跳出来成为旁观者时,突然发现,原来曾经以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回头来看,却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逃离与留守是电影的核心,物质与情感是电影的话题,那么,审视与反思就是电影的重点。故事内容中没有谴责与批判,只有呈现,然后,留下思考给荧幕外的观众。

如果电影能改变生活,我想把这部电影介绍给所有人

娱乐化过度泛滥的影视剧市场,《遥望南方的童年》这部电影,如同一股清流,努力呈现着被遮盖的真实生活。

娱乐农村或是粉饰农村,都是一种扭曲价值观的体现,而我们如果真想为农村出点力,那就将自己的心扎根土地,用真实的情感认真体会,在这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中的农村里,正在呈现着的某种无力的转变以及日渐凋敝的朴素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