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站长看天下】沙漠小镇和丝路驿站——伊朗亲历记(11)

 Zaker736 2020-02-04

原创:牧野

(2020年刚开年,伊朗和美国这对传统冤家就剑拔弩张,使得本就脆弱的中东局势更趋紧张,伊朗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再次牵动着这个世界的神经。对于伊朗这个国家,人们有着太多的好奇、不解和误解,就在2个月前,我曾经随团在伊朗旅行16天,现将我在伊朗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大家。)


上午离开伊斯法罕后,我们驱车前往位于伊朗地理中心位置的城市雅兹德Yazd。车外的景色越来越荒凉,行驶了150多公里后,我们来到了途中的纳茵Nain小镇。放眼望去都是低矮的泥屋,弥漫着历经沧桑的沉寂。

沙漠中的洞穴村庄

伊朗的许多内陆城镇位于沙漠地带,都是常年干旱缺水的地方。早期的先民为了躲避酷暑,想出了掘洞而居的妙招,即使经过了漫长的数月,仍然随处可见穴居时留下的洞口。

土色一片的沙漠村庄

导游指引我们一行钻进了停车场附近的洞穴,参观当地原始的居住和生活方式。洞内未见任何隔断和修饰,一眼就能望遍各个角落。

沙漠中最原始的居住洞穴

以前的沙漠人家不仅要在里面生活,还要存放农具、储藏粮食、收纳杂物,甚至还要饲养牲畜。从展示于洞中的老物件,便可知道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千百年来沙漠人就是居住在这样的地窖之中

统手艺编织的驼毛制品

如今这种原始的洞穴成了当地手艺人谋生的作坊,他们在里面使用原始的纺车和织机,展示最传统的以驼毛为原料的纺线和编织过程,并向游客兜售自己的制品。

过去人们居住的地窖如今成了当地手艺人谋生的作坊

洞里回响着织机的哐当声,上了年纪的工匠在机械地工作着,瞧他们专注的神情可以明白,编织的每一寸都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了一分新的希望。

专注编织的老匠工

驼毛手感粗糙硬实,只适合编织低档的地毯、垫布、护腰等用品。这些东西价格非常便宜,挂在墙上出售的地毯只要10美元一张,对喜欢乡土纪念品的游客很有吸引力。

驼毛制成的地毯

人发明的沙漠生活法宝

参观了原始的洞穴式民居后,我们开始进入小镇,如倒扣大锅的建筑及其边上的奇怪双塔格外引人好奇。问了导游后,才知道这竟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两大神器。

沙漠里的蓄水池

在沙漠生存,水和凉爽的空气必不可少。为了保障水源,人们发明了在地下长距离引水的坎儿井,这种古老的技术在我国的新疆也非常普及。那看似倒扣大锅的下面就是蓄水池,顶部带通风口的塔状建筑称为风塔wind catucher。风塔细高而内部中空,利用室内外温差将气流循环到室内。通常在风塔底下还会筑一水池,能更有效地降低室内的温度。绿色环保的制冷换气系统竟如此简单,古人之奇思妙想实在是高明呀!至于为什么要为蓄水池也配上风塔,主要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防止水质发生腐败。

沙漠中的蓄水池

老的村落与守旧的姑娘

村里有一座为先知后人建造的陵寝,金色的拱顶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在伊朗,除了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的清真寺,居民礼拜用的清真寺一般不让外人参观,但同样具有礼拜功能的先知或者圣人陵寝却允许游客进入。这两种建筑外观相似,我们初来乍到,总是傻傻的分不清。

穿过这座拱门进入村内,看到一座先知后人的陵墓

从这个摇摇欲坠的城门洞可以看出,纳茵小镇早期的建筑全是用泥砖建造的。沙漠深处的居民很是保守,特别是年轻的姑娘见到生人掉头就跑,留给我们的尽是她们的背影。

纳茵小镇早期的建筑

难见花容的纳茵姑娘

漠漫漫连天涯

小镇上还存有一座醒目的古堡遗址,源自萨珊时期,部分建筑材料更可追溯到阿契美尼德王朝。上去转了一圈,没见任何保护措施,连入内的唯一通道也已崩塌堵塞。看来古堡虽然历史悠久,但在拥有众多古迹的伊朗根本排不上受保护的清单。

纳茵小镇的古堡

居高临下眺望纳茵小镇,除了寥寥可数的几个贴瓷小穹顶,就是连天接地的土黄色。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繁衍生息,人类坚韧的生命力真的是太伟大了!

俯瞰纳茵小镇

绵延千里的古商队驿站

在沙漠地带继续行驶了一百多公里后,旷野上出现了古堡模样的建筑,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参观的一个古商队驿站Old Caravabserai。17世纪时,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大帝为了促进商业发展,下令在波斯的商道沿线大修驿站,在全盛时期达到了900多座,绵延波斯全境。

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废墟

雅兹德一带位于伊朗的地理中心,是古时穿越伊朗高原贸易活动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队和此起彼伏的驼铃声,是这一带最常见的风景。

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遗址

秘古商队驿站结构

古商队驿站用泥砖和粘土建造,建筑呈矩形,周边空间用于住人,中间的庭院用于拴驼圈马,锁上大门后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堡垒。我们参观的这个古驿站比较大,保存的状况也还算不错,看样子经过了适当的整修。

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

入口的大门两侧,各有一道通往屋顶的石阶,整个屋顶连成一体,人们可以在上面瞭望四周的情况。

被戏称为“地球之巅“的驿站屋顶

这座驿站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许多部位都已经发生了坍塌,在上面拍照和看风景时得小心翼翼,万一把屋顶给踩塌或从上面摔下来可就麻烦了。

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

古驿站相依为命的老汉

附近还有几座古驿站,都已经坍塌得不成样子。不知何时过来了两个老汉,个子高的安排有些痴呆的伙伴站在门口,随后牵出一只半岁大的小骆驼供大家拍照。长年的沙漠生活使他们的肤色犹如红铜,满面是刀刻般的皱纹,生活的艰辛全写在了饱经沧桑的脸上。他们现在以古驿站谋生,这样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

古驿站如今成了养骆驼的地方

以骆驼为生的伊朗老汉

以骆驼为生的伊朗老汉

风飘逝而去的古商队驿站

距此一箭之遥还有一座古驿站,规模似乎比我们刚才参观过的还要大些,但是年久失修,如今仅剩了一圈残破不堪的轮廓。

驿站废墟

由于当时的过境商队带来了丰富的物资和大量税收,古驿站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鼓励。据说当年大型驿站内还配有医生、宗教师、管理员、信使和厨师,而且他们的报酬全是由朝廷支付的

驿站废墟

随着时代的进步,曾经热闹的古商道已是一片荒凉,人们只能在脑海里想象昔日繁荣的景象。作为古商队驿站,它们曾有力的促进了地区间文明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漠小镇里的豪华享受

口干舌燥之际,来到了午餐时间。一行进入小镇的特色餐馆,舒适凉爽的环境让我们感到意外,与刚才参观过的洞穴泥屋简直就是两个天地。餐馆的前身也是一个古驿站,规模不大但结构合理,经过了现代化的装修改造。现在它的入口部分供客人用餐,后边带庭院的房屋作为客房。若是谁在国内能拥有这样一家连吃带住的民宿,一定会成为赚钱的网红店。导游努里的精心安排,赢得了全团人的交口称赞。 

驿站风情

难忘的驿站午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