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之禽俠:(一)连着两年都来吃孩子,找杀手一下割掉它的脑袋

 大土豆说书 2020-02-04

这篇故事,应该和昨天那篇义鼠,算是姊妹篇,讲的故事都差不多。但是这篇比那个故事,更拍案叫绝。

天津某寺,鹳鸟巢于鸱尾。殿承尘上,藏大蛇如盆,每至鹳雏团翼时,辄出吞食净尽。鹳悲鸣数日乃去。

这个故事发生在天津,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就是天津人。

故事发生在天津的一个寺里,寺里有两只鹳(guàn)鸟,在大殿外面的屋脊上安了个窝。

鹳鸟这个东西很大,类似于丹顶鹤那么大,嘴长而直。

它们在外面搭了个窝,就在这里生活了,生儿育女。

鸟儿多幸福,不用为房子的事着急。想成家了,就自己动手建个窝。有的时候,人真不如动物活得舒服。

鸟在建房子之前,也没去看看周围的情况。附近还有一个邻居。

这邻居在大殿里面的房顶上住,不是个好邻居,是一条大蛇。

两种动物是天敌啊,倒不是蛇针对这个邻居,它们天生就是敌人。

每次大鸟生小鸟,小鸟快长大的时候,蛇就出来把小鸟吃了。大鸟看到自己家孩子被吃了,就叫几声就走了。

这就是天敌,打不过人家,只能认倒霉,没别的办法。

1.jpg

如是三年,入料其必不复至,而次岁巢如故。约雏长成,即径去,三日始还。入巢哑哑,哺子如初。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头一年被吃,这两只鸟没当回事,只当头回倒霉,第二年还在这生活。

没想到第二年又出现了以前的悲剧。如果说第一年是意外,连着两年都这样,这就是故意的了。

人们都想着,第三年肯定就不会这样了,没想到第三年,这两只鸟还是在这里正常的生活,生小鸟。

可是这次,等鸟长得差不多了,大鸟飞走了,三天才回来。

这三天去干什么了,不知道,也真忍心,把孩子自己扔家里。

回来还是照样,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过自己正常的生活。

蛇又婉蜒而上。甫近巢,两鹳惊,飞鸣哀急,直上青冥。俄闻风声蓬蓬,一瞬间,天地似晦。

到时间,蛇又来了,一年一度的进餐活动又开始了。

蛇来到鸟的窝边上,鸟看见,就飞跑了,这回飞得挺急,一边飞,一边叫。

估计以前也叫,那个是无奈地叫,这个有点像报警的声音。

一会儿的功夫,就听一阵风声,一瞬间天地间似乎暗了下来。

这个情景在《西游记》里有,孙悟空让哪吒把天遮上的那个镜头。

2.jpg

众骇异,共视一大鸟翼蔽天日,从空疾下,骤如风雨,以爪击蛇,蛇首立堕,连摧殿角数尺许,振翼而去。鹳从其后,若将送之。巢既倾,两雏俱堕,一生一死。

大家看到这个情景很惊讶,天怎么一下变黑了。

合着下面还有一帮看热闹的人,每年都来参观蛇吃小鸟。这伙人是动物世界摄制组的吗?也不知道帮着鸟把蛇打跑了。

这帮人正琢磨呢,就看天上下来一只大鸟,这鸟有多大,没写,就写鸟的翅膀有多大,翼蔽天日。翅膀挡住了太阳。

感觉这个描写有点像说相声里说这人个子高,光形容这嘴一样。

大鸟从天而降,下来的很快,就像下雨一样。用这爪子抓这只大蛇。

就一下,蛇脑袋就掉了。不光蛇脑袋掉了,连着小鸟搭窝的大殿角,也掉下去数尺。蛇倒是死得很没痛苦。

这一下完了,这大鸟就飞走了。天就又亮了。

看来这大鸟是原来那两只鸟报警找来的大侠。大侠走了,两只鸟在后面送。

然后两只鸟回来,问题解决了,看自己的家,两个孩子掉在地上,死了一个,还有一个活着。

2.png

僧取生者置钟楼上。少顷,鹳返,仍就哺之,翼成而去。

庙里的和尚把活着的那只又放到钟楼上。两只鸟回来,还接着带这个孩子,直到这个孩子长大了,能飞了,就都飞走了。

异史氏曰:“次年复至,盖不料其祸之复也;三年而巢不移,则报仇之计已决;三日不返,其去作秦庭之哭,可知矣。大鸟必羽族之剑仙也,飙然而来,一击而去,妙手空空几何以加此?”

蒲松龄说:鹳鸟转年还能回来,肯定没想到还能碰上同样的灾难。毕竟这种算是大灾难,一般天意比较多。哪成想是人为的。

一般人都说,哪有被雷劈两次的人呢。可现实里确实有这样的人,但这毕竟是太少太少了。

既然知道了这是人为的,而且没有躲避,第三年还在这里,这就是想好了报仇的办法。

这蛇也是缺心眼,薅羊毛光薅一只羊,羊也不是傻子,能老让你这么愉快的薅吗?

蛇进餐的前三天,鹳鸟出去了,肯定是去通知救兵了。

后来的这只大鸟,大概就是鸟里面的剑仙吧。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轻轻地来,出手就一下,然后轻轻地走了。

最后蒲松龄说了个妙手空空,这是唐朝的一个传奇人物,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想来应该不是。

妙手空空是个刺客,类似于传奇武侠小说里的那种,能灵魂出窍的。这个故事出自《传奇。聂隐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看看我们中国在古时候,就有这种传奇武侠小说了,不是现在才有的这些网文。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蒲松龄说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弱者自有弱者的智慧,虽然是食物链,弱肉强食,可强者你也不能光指着一个欺负。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老实人急了,一般是不按套路出牌的。

人们一般都是崇拜英雄,后来出现的大鸟,让人很是向往啊。什么时候也能做一个这样的人。

一直向往着有这样的本事,可以为民除害,估计蒲松龄想法跟我一样。:)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