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黑釉花口碗

 江畔独步寻花66 2020-02-04

这件黑釉花口碗为唐代制品,通高6厘米,口径21.4厘米,底径10.3厘米。此碗四瓣花口外敞,尖唇,深腹壁内弧,内壁饰四凸棱,胎壁饰数道横弦纹,平底微内凹,胎为浅黄褐色。全器施黑釉,外底无釉,内底露三支钉痕。这件黑釉花口碗出土于张店区沣水镇范王村唐墓,同墓出土的还有酱釉瓷盒、瑞兽禽鸟葡萄纹龟钮铜镜各一件。

唐代烧造黑釉瓷器的窑址有河北邢窑、山西浑源窑、陕西铜川窑以及淄川的磁村窑等。很显然,这件馆藏的黑釉花口碗为本地磁村窑所烧造,区别于同时期其他地区窑址。磁村窑,1976年曾进行过试掘,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和标本。磁村窑始于唐而终于元,唐代时,该窑盛烧黑釉瓷器,产量较河南、陕西要大,器皿以碗最多,瓶、壶、罐、炉也不少。唐代磁村窑黑釉器皿均为平底,有的底部中心微凹,当是修坯时的遗留,这种修坯方法在北朝及隋代早已出现。除平底特征外,釉质晶莹滋润、色黑如漆也是它的特色。唐代磁村窑黑釉器的底部一般比其他瓷窑产品为厚,给人以稳重感。并且烧造工艺明显比北朝时进步,烧成温度一般比南方黑釉器的烧成温度高,而且比其他窑口黑釉瓷器的吸水率低。北宋晚期,磁村窑创烧出了油滴黑釉瓷器。磁村窑是淄博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瓷器烧造具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烧制过程,从这一方面来说,淄博窑在北方瓷窑系统中是独树一帜的,其风格独特的产品类型已经具有内销和外销的意义。馆藏的这件唐黑釉花口碗,其“花口”也有人称呼为“四出”。其实,五代以后的“四出器”较为常见,其造型着意模仿当时盛行的金银器而又融合了瓷器的特点。

1956年,浙江德清县发现晋代窑址,据此大家认为,在晋代我国已生产黑瓷。后来,在安徽亳县凤凰台东汉墓、元宝坑一号曹操宗族墓、湖北当阳刘家冢子东汉画像石墓、浙江上虞帐子山窑、浙江鄞州东钱湖谷童岙窑等东汉墓葬和窑址中都发现了黑釉瓷器,不少墓葬有纪年资料,年代可靠,同时又找到生产瓷器相应的窑口,说明我国早在东汉就已生产黑瓷,比原来认为东晋生产黑瓷的说法提早了一二百年。黑瓷与青瓷一样,都以铁为主要着色剂,两者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不同。含量在3%以下的烧成青瓷,4%以上的就可以烧出黑釉瓷器。从出土资料分析,汉代的瓷工已能熟练地配制原料,用优质的细泥做青瓷坯,用较粗的坯料做黑瓷。黑釉瓷器胎质多粗厚,烧结程度普遍不高,且釉层多丰厚、有裂纹,并有脱釉现象。

北朝的黑釉瓷器可见于山东高唐东魏兴和三年(542)房悦墓、河北景县东魏天平四年(537)高雅墓、河南磁县东陈村东魏武定五年(547)赵胡仁墓以及河北平山北齐天统二年(566)崔昂墓等墓葬中,数量不多,且多数胎质粗糙,呈土黄、砖红或灰色,釉以黑褐色、酱色为主。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淄川寨里窑,不仅窑址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延续时间较长,年代为东魏至唐代,举世闻名的青釉莲花尊就产自这里。

虽然隋朝历史较短,仅立国39年,然而南北方瓷业进入隋朝以后,开始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烧制的器物明显增多,尤其是青瓷和白瓷的生产已非常精致,烧造技术已相当完善。美中不足的是,这一时期的黑釉瓷器似乎不常见于考古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