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05格物致知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20-02-04

05格物致知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朱子补传』

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这句话接着上边一段,了解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知道了根本,这就叫得到了认识。

知本是一个人明理的关键,也是面对社会、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依据

而宋理学家朱熹在这里进行了补充。

上面传文中的第五章,大概是解释格物致知的意义,然而现在都已经遗失了,间隙之间,我曾经私自采用程子的观点加以补充如下。

经文中所谓的达到明确认识在于探究事物,意思是要让我们的认识明确,就需要接触外界事物而且极力探究其中的规律。一般来说,人心都有认识事物的能力,而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舞步包含着一定的规律。只是人们对事物中包含的规律没有彻底弄清楚,所以人的认识水平才有不完全的地方。

所以大学里的教育,首先要教导人对于凡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依据自己已经认识的道理,去进一步探究它,以期达到认识的极限。

如此长久地苦下功夫,终有一天会豁然开朗,并且融会贯通。这样一来,则众多事物的表面现象与本质、精微与粗浅的道理,就无所不认识到了。这样的话,我们的心里对事物的全部情况以及作用,无不了然于心。

这样就做到了对事物规律的认识,这就是认识事物的最高境界。

我们看程子的这段话,似乎是从理学走向了玄学的方向,但这也是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事物的研究,去寻找发现宇宙的自然规律,用这种规律去反向研究其他事物,自然也就做到全体大用无不明了,就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所以我们也就能够解释事物与运动的很多现象与规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