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hen to Stand-alone for OLIF,听听专家怎么说

 martinbigbird 2020-02-05

视频导读

自2012年Hynes教授提出一种新的微创技术:OLIF,凭借其众多的设计理念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OLIF经左下腹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肌束间隙进入腹膜后,在左侧腰大肌和腹主动脉之间安放工作通道,可通过大血管与腰大肌间入路进行手术, 避免腰椎后方脊旁肌与周围组织的广泛剥离、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干扰及对脊柱后柱结构的破坏。相比传统椎间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新技术的开展往往带来风险,由于缺少高等级临床证据、适应证难以界定等情况,许多医生仅靠个人经验选择OLIF。脊柱医生习惯于后路行PLIF或TLIF手术,为了固定牢靠,往往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Olif是否可行Stand-alone,成为了学术界的争议话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开展OLIF手术已超过5000例,其中近1000例手术是由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范顺武教授团队完成。邵逸夫医院骨科在范顺武教授的带领下,对OLIF手术有资深研究。今天,邵逸夫医院骨科胡志军教授从临床病例出发,带领大家梳理何时是OLIF手术Stand-alone的最佳时机。

扫描二维码观看精彩视频内容

▼▼▼▼

电脑端观看

http://www./html/video/2019/12/25/1577240555415.html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观看

视频重点

腰椎融合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前路到后路的“LIF”技术各显神通,OLIF是目前较热门的手术技术。将“When to stand-alone for OLIF”分为两个问题:Why & Why not,即为何可做,为何不可做。弄清楚其中原委,何时开展OLIF Stand-aone自然迎刃而解。

01

为什么做——Why is Stand-alone?

见视频01:19-18:55

胡志军教授提出了“四有”原则,即:有可行、有效果、有必要和有安全。

🔹有可行

腰椎间盘退变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逐渐老化,伴随椎间隙高度降低的过程。椎间隙的撑开可恢复脊柱生理状态,从解剖学来看,手术具有可行性。

终板的形态:终板两边的骺环硬度高,支撑性好,OLIF融合器宽大,两端放置于骺环,得以良好支撑。融合器的齿轮结构与骨性终板相嵌,足够稳定。部分患者椎间盘退变伴随终板Modic的改变,终板发生硬化,是OLIF手术良好的适应人群。

较硬的骺环提供了融合器的支撑

齿轮与终板相嵌

🔹有效果
矫形:OLIF的矫形作用非常好,很多退行性腰椎的侧弯发病机理就是椎间隙的不均匀的退变,椎间隙不匀称。OLIF融合器的植入让不匀称的椎间隙均衡化,达到有效矫形的目的。

复位:很多腰椎退行性疾病伴随滑移,融合器的植入可以撑开椎间隙,椎间隙高度恢复,韧带牵拉,椎体得到有效复位。

间接减压:OLIF手术的较好拓展,通过撑开椎间隙,后纵韧带紧缩,膨突椎间盘回纳,黄韧带紧缩回纳,椎间孔高度增加,神经根管扩大,椎体滑脱、关节突关节复位。椎间不稳,是引起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原因之一,OLIF可消除椎间不稳因素。具体病例的分享详见视频。

🔹有必要

常规的后路手术损伤脊旁肌机构,脊旁肌如同吊索,是腰椎稳定必不可少的结构,后方肌肉损伤不仅引起肌源性的腰痛,还可能增加腰椎不稳。

传统后路手术损伤脊旁肌

OLIF侧前方入路手术则从腹部肌束生理间隙进入,从腹膜后腰大肌前方入路,这样的生理通道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少,胡志军教授开展研究,发现尽管MI-TLIF对比传统术式损伤已经得到减轻,但是随访中仍然有10%以上的肌肉萎缩。而OLIF对后方脊旁肌无任何影响,这是Stand-alone最大的优势。

不同手术损伤程度对比

🔹有安全

OLIF Stand-alone技术的安全性体现在给椎体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支撑。

OLIF Stand-alone技术的开展首先在于稳定,术后过伸过屈位检查发现术后早期椎体间无异常活动。远期随访,不但椎体间而且椎体侧方都达到良好的骨性融合。

许多医生担心达到骨性融合需要较长的时间,OLIF融合器是否还能一直保持稳定,从我们随访的病例可以看到,stand-alone完全可以维持长久的稳定支撑。

成功病例经验(见视频10:08-18:55)

病例1(见视频10:08-12:23):女性,54岁,腰痛1年余,进行性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查体:腰椎棘突旁压痛,双下肢感觉、肌力、反射无明显异常。辅检:EMG NCV提示:未见明显异常。

腰椎正侧位:腰椎退行性改变,L45椎间隙变窄,伴终板硬化

过伸过屈位无动态不稳

MRI:T2像终板高信号,T1像低信号,ModicⅠ型改变

横断位无明显椎管狭窄

CT:终板硬化,椎管无明显狭窄

诊断:L45退行性疾患、终板源性腰痛

处置:行OLIF(L4/5) 神经电生理监护术

术后:随着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得以撑开。

术后常规处理

围术期的护理同样需要重视:

药物治疗

切口周围和神经根疼痛: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

终板、神经根水肿:地奥司明

抗感染:低毒性感染(厌氧菌疮疱丙酸杆菌)

文献报导,地奥司明缓解神经根疼痛,改善脊柱RM-Q功能评分,提高长期治疗满意度。

物理康复

包括早期适应性训练、脊柱稳定性训练、心血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脊柱交界区和邻近肢体关节的牵拉训练。

术后三个月:

融合器侧方椎体边缘有骨性融合

术前术后对比:

椎间隙明显撑开

其他成功病例经验分享详见视频。(12:24-18:55)

02

为什么不做——Why not Stand-alone?

见视频18:56-25:20

胡志军教授总结了“四无”理论,即:无可行、无效果、无必要和无安全。

把握好OLIF的适应证才能最大化发挥其优势。如后方关节突关节有骨性融合,若果硬做OLIF,撑开的不是椎间隙,而是损伤了椎体,无法达到间接减压的效果。

🔹无可行

对于发生感染的病例也不适合做Stand-alone:脊柱感染是OLIF PEEK融合器植入的禁忌,而髂骨块的植入又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脊柱感染病程中植骨周围骨吸收又会进一步带来不稳定。因此此类患者必须加做后路内固定。

🔹无效果

文献报导,融合器发生移位可能原因包括融合器不够大,对侧纤维环松解不够。

前方张力带结构损伤,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撑开的只是椎间隙的前方。

融合器太短,敲入不够深,术后融合器移位

🔹无必要

国内采用的融合器前凸角度为6°,若以恢复腰椎前凸为主要的治疗目的,OLIF Stand-alone的应用就不太适合,添加后方钉棒系统,进行加压固定可以明显改善腰椎前凸角度。

🔹无安全

骨质疏松患者行OLIF Stand-alone安全性打折扣,文献报导,建议骨密度<-1.0的患者加做后路内固定,避免终板塌陷、椎体骨折的风险。

多节段融合器植入(≥3节段)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需要加做后路内固定。其他如脊柱动态不稳、峡部裂滑移、腰椎前凸过大、骨量减少,同样是影响stand-alone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部分失败的病例分享及经验总结详见视频,满满的干货!(见视频25:21-30:16)

总结而言,OLIF的病例可以考虑Stand-alone,但以下情况禁忌:

1.骨量减少(特别是绝经后女性)

2.术中终板损伤

3.≧3个节段

4.峡部裂滑移、II度退行性滑移

5.动力位显示动态不稳

6.邻椎病处于下一个节段

7.术中试模松弛

结语

相信在胡教授全面细致的讲解下,大家对于OLIF何时需要Stand-alone有了新的认识。实践出真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广大腰椎疾病患者的治疗必将提升新的高度。

专家介绍

胡志军

副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脊柱外科

主攻脊柱退行性疾患、骨折等微创治疗。浙江省医坛新秀,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拔尖青年人才,邵逸夫医院卓越人才,浙江省支撑学科(骨外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附属港景医院Fellowship。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级课题4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0余篇。国际会议大会发言2次,特别壁报发言2次。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现任:国际腰椎研究协会(ISSLS)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骨与关节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康复学组青年委员会常委,浙江省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基础学组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