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性学习:《笔尖下的书法》研究报告

 趣性语文 2020-02-05

《笔尖下的书法》研究报告

203班课题小组

小组成员:郭灿林(组长),郭奕芸,林燕娟,叶鑫场,吴婉丽,翁育涛,朱逸豪

指导老师:吴铭钊老师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书法文化的了解程度也越来越低。对此我们小组通过书法的五大字体、一中学子对书法文化的了解程度、书法爱好者眼中的书法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

了解书法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书法水平,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力,呼吁师生作书法文化的传承者。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第七周至第十一周)前期准备,设计并完成调查问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调查访问(第十二周至十三周):发放并回收调查阅卷,开展并完成实地访谈

3.分析总结(第十四周至第十六周):分析整合调查及访谈所得数据资料,形成初步结论。

4.准备结题(第十七周至期末):撰写结题论文,做好结题准备。

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制作了调查问卷,对我校高一高二级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分析,并得出关于中学生对于书法熟悉程度的相关结论,以辅助我们对书法的研究。然后我们进行分配任务,分别收集了书法起源发展、书法相关专业知识等资料,再通过实践(练习书法),不仅提升了书法水平,也从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精神,同时,我们还采访了一些书法技艺较高的同学,对书法如何推广,书法如何练习等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最终整合写出论文。

四、课题内容:

了解中学生对书法的认识以及接触程度;

了解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研究书法艺术的内容与特点;

研究书法的精神和品质。

五、研究成果

一、中国汉字字体的种类与特征

中国汉字中有五大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篆书:广义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而如今书法爱好者们多临摹线条匀称优美的小篆。篆书古朴的韵味也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左图为潮阳一中同学张珩珩所作篆书临摹作品(铁线篆)。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相对于篆书委婉的弧笔,隶书“化曲为直,剑走偏锋”,它的直笔显得更为险峻、庄严,并为后来魏碑、楷书产生了影响。隶书名作有《曹全碑》、《礼器碑》和《张迁碑》等为后人所敬仰。右图为潮阳一中同学蔡伊文所作。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楷书在后世常作为书法入门字体,其风格也是多种多样,有端正大气的欧楷(欧阳询),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楷(颜真卿)和柳楷(柳宗元),有清秀的唐小楷,也有独具风格的瘦金体。左图为潮阳一中同学林熙所作(欧楷)。

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书写过程中往往有“行气”,也即“拉丝”,这也是现在这个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在写字时有意无意间所呈现出来的东西。在审美上,我们认为,“拉丝”要自然,不能过于刻意化,否则写出来的字会显得比较木纳呆板。行书代表作有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等。右图为潮阳一中同学廖曙航所作(临赵孟頫字体)。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相比较于行书,草书的行气就更为明显,它不仅讲究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带,更讲究字与字的一气呵成。同时,对书写者的章法也提高了很大的要求。左图为潮阳一中同学郑乔建所作。

二、生活中的书法

了解了汉字的五大字体后,我们小组成员对下列问题展开讨论研究:

①五大字体中,我们平常多用于哪种字体?

②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毛笔书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

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如今我们学习工作中所接触到的硬笔书法,早在先秦就已经出现了!随着“硬笔书法中国书法母体论”的提出,我们小组同学认识到原来甲骨文、金文等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属于硬笔书法。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也是在秦以后的事情了,而在此之前则是用竹管、芦苇管等笔头坚硬物体。这于我们现在所用的钢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硬笔书写工具的笔头大多都是硬质材料,而硬笔书法则讲究线的组合,笔画的要求也不用像毛笔书法那样刁钻,而且硬笔书写工具的控制难度也远远低于毛笔。所以,硬笔书法现更为人们所接受,也更能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

然而硬笔书法也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作用:一是艺术作用,这是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二是实用作用,这是人们只需要其满足自己日常办公学习而已。

三、同学们心中的书法

大致了解了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的概念,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我们小组成员分别通过分发纸质调查问卷、同学专访等活动了大致解了一中同学对于书法的了解程度以及看法,先后采访了208班肖荣彬同学(翰墨杯书画比赛硬笔二等奖获奖人)、203班郑乔建同学(潮阳区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郑俊杰同学、林成忠同学以及若干名书法爱好者。

大多数人对书法的了解程度一般,多数同学完全不了解,只有极少数人很熟悉,大部分人对书法有兴趣或热爱。

他们对书法的看法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

很多人看过或关注过一些书法作品,对于一些名家之作,大多数人认为潦草则神韵之作,端正则形构之美,也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

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自学成才,少数人通过社团学习,且大多数人的书法水平并不高,至少比较工整,有的甚至字迹潦草。

大多数人认为好看的字让人心情舒畅,少数人表达了希望在书法这一方面有所造诣,有些人也仅仅是为了考试的卷面分。

面访过程中,当我们问道“如今学业繁忙,如何调配好文化课和书法的学习?”时,大部分书法爱好者们不约而同地说到“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也有表示说利用周末时间学习书法,也当做是在繁忙的学习中穿插一点令人身心愉悦的娱乐。

四、书法爱好者的心声

实际生活中,我们学习工作长用到的字体是正楷及行书。同时,在这个生活节奏非常快的时代,毛笔书法仍应得到重视。硬笔书法虽然能够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毛笔书法仍需要得到传承。不管是硬笔书法还是软笔书法,两者都需要具备的素质便是审美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软笔的学习对硬笔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两种形式的书法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那么如何来提高我们自身的审美呢?最直接也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欣赏书法作品了,而古人的书法作品要比当代书法家的作品更具欣赏价值,作品储量也更为丰富。通过采访书法家及观看书法教学视频,我们发现现如今书法界德高望重者诸如陈忠建、田英章、吴玉生等“墨豪”都表示古人的字要比他们的字好看得多。也曾有人说“如今那些区、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水平放在清朝也不过一般水平”的评论。

临古贴这一学习方法在古人眼中也是非常之重视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外名声赫赫的同时仍坚持临习古人之贴,认为古人才是最好的老师。同时,现在也有很多书法爱好者们喜欢通过临摹古人字帖来学习软笔、硬笔书法。如果是有一定毛笔基础的人来采用软笔字帖练硬笔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田英章的硬笔、软笔取法多来自欧阳询的正楷,所以不管是硬笔的“田楷”还是软笔的“田楷”只要是具备了一定的欧楷基础,来学习田英章的硬笔效果则事半功倍。

我们小组成员有幸面访到了中国书法考级培训基地马木成老师及其父亲马其坚老师。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多看要比多写重要得多。当然,这个“看”并非单纯的看,而是仔细端详字帖,揣摩书法家在写一个字的时候笔锋的走势、笔法、章法甚至留白的处理等多方面。这是“看”的部分,然而光看不写也没有用,如果不自己动手,那也决计无法真正领略到书法家们在写字时的意境。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我们把它改为“练而不‘看’则罔,‘看’而不练则殆”。其实,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们的审美,从而提高我们的练字效果。可见“看”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五、成果展示

书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课题的学习,我们对书法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小组成员感想

郭灿林: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收获颇多。作为小组组长,肩负着较大的责任,好在组员们都能能积极参与,分担任务,使得研究得以进行下去,到此也顺利结束。我们研究的是书法,对于书法,我们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能熟知书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及一些书法精神,还有书法的基本笔画,可谓收获颇多,也了解到目前中学生对于书法的关注度尚不足,可见我们不仅要加强自身书法学习,更要加大书法的推广力度,形成一股“全民书法热”,才能更好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

朱逸豪:开展了十个星期的研究性学习,终于要结题了。回想起来,我们开了大大小小几十次会,讨论了许多问题,收获了许多东西。我们的课题是笔尖上的书法,对于书法我之前是一窍不通的,但在之前语文老师的要求下,写了书写作业,在边练字的同时也对书法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探索道路上有些坎坷,但我们还是走了过来,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吴婉丽:开始这个课题之前 我只是听过看过,却没有学过,有一颗想学书法的心 却发现怎么写也写不好,不得已只能放弃。决定研究这个课题之后,我和组员们一起学习书法的起源,一起上网查资料,认识了一些关于书法的知识,每周坚持练习一下,字也比以前好看了不少。虽然还是无法与专业的比较,但还是收获颇丰。                

郭奕芸:这是高中的最后一次研究性学习,因此小组成员都很认真对待,力争交上满意的答卷。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更深入了解了书法,体会到学习书法的意义。我们调查了同学们对书法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当中的疑惑等,还通过采访身边的同学了解到了学习书法上的一些技巧。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组长的统筹规划,加上小组成员的配合,让研究工作井井有条,相信大家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林燕娟: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感觉我对书法的认识连皮毛都算不上,所以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的魅力,积极地参与有关书法的活动。这次研究性学习也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改变了我以前对书法的看法。书法也可以很接地气。

翁育涛:我并不是一个特别热爱书法的人,但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书法的知识,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字体都适用于毛笔字和硬币字,更了解到区区一个“永”字竟囊括了汉字中所有的笔画,即所谓的“永字八法”,此后再也不敢马虎写“永”字了。除此之外,借着这次机会,我也提高了自己的书写水平,将自己对书法的赏析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收获蛮多。

指导教师评语:

本课题从研究中国传统书法的发展演变入手,重点研究中国传统书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表现,选题体现了成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具有浓厚的文化味与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本课题研究目标清晰,研究内容具体,思路清晰,成员按研究计划分工明确,研究活动从设计调查问卷开始,期间成员还前往中国书法考级培训基地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研究态度认真严谨,研究过程进展严谨有序。

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既对中国传统书法的演变及各书体的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并进行了简洁的梳理,又结合现实生活对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的关系与特点及各自在现实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通过采访书家对书法学习的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展示了成员学习书法的成果。从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看,课题研究的目标已初步达成并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意申请结题。

吴铭钊

2018.12.2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