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染字画的辉煌是什么因素造就的

 开心你我笑话 2020-02-05

李可染字画的辉煌是什么因素造就的

  李可染人物抗战宣传画,是在九一八以后、七七事变之前开始的。1938年,他参加会聚武汉的文化大军是一个转折点,那年他由孤军作战汇入有领导、有组织的抗战宣传活动大潮。直到1942年前后,他才重新开始中国画的创作、研究。这位后来饮誉中外的当代山水画大师,在青春年月里,曾如此激昂地投身于抗战宣传画创作活动,大规模地、忘我地作画,持续10年之久。他先后完成的墙上壁画、布上宣传画、多种形式的宣传画,难以精确统计,少说也有200余幅。这对世界美术史说来,也算得上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从中可以窥见,作为爱国的艺术家,他胸中跳荡着一颗怎样热烈的中国心。

  

  李可染先生曾说:“字体削瘦容易,丰厚难。就像人的肢体,要有骨力、有弹性、苍而润。瘦笔只见骨头,比较容易,若在丰厚之中见出筋力就好了。丰厚比瘦削好,传世多颜字是有道理的,颜字有庙堂之气。”以后,他的书风有了突变。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轻灵优美变为沉实厚重了。从传世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在70年代末期已达到高峰。代表作有《峰高无坦途》、《痴思长绳系日》等,明显具有一种成熟的自我风格。到了上世纪80年代渐趋凝重厚拙,点画圆浑与方断兼之,线条极富立体感。其风格以《师牛堂》、《为祖国河山立传》、《废画三千》、《东方既白》、《所要者魂》等为代表。

  

  1999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李可染的《万山红遍》(2.8平尺)一举夺魁,成 交价高达407万元,创造了当时李可染作品拍卖的最 高价位,也创造了中国画单平尺最 高价位,顿时震动了整个书画界及拍卖市场。

  

  李可染长期担任中 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培养了许多山水画家。他认为学习传统绘画,第 一步须用最 大的功力打进去,第 二步要以最 大的力量打出来。这是他几十年艺术实践的总结,也体现着他对传统和创造的普遍看法。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