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我们该听点什么?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2-05

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长。在这个特别的年关,面对持续更新的疫情报道,我总是爱听一些沉重哀伤的曲子。比如,老柴的“悲怆”交响曲,或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钢协,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丢入一场萧索肃杀的情境中。或许,人的情绪总是一半明媚,一半哀伤;又或许,只是在默默等待不远处,春风十里,正扑面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耳朵里塞的,不再是莫斯科哀怨彷徨的晚钟,而是与春天相关的一切:门德尔松热烈饱满的弦乐八重奏、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当然,还有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

总是一副苦大仇深表情的贝多芬,偶尔也卖萌诙谐,抛一些杨柳春烟的旋律出来。如是甜美温暖的旋律,出现在这世上,对爱乐者来说,真称得上是莫大的幸福。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 10 首小提琴奏鸣曲,这首 F 大调的“春天”写于 1801 年。彼时,作曲家甫过而立之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

那时候的贝多芬,尚未受耳疾折磨,与一年后在维也纳附近圣城休养时,灰心失落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因此,在“春天”奏鸣曲中,我们所见所闻,尽是苍翠。

“春天”由四个乐章组成,时长约 25 分钟,其中第一乐章较长(约 10 分钟),第三乐章“诙谐曲”相当短,只有 1 分多钟。

四个乐章大致遵照“快-慢-快”的结构写成,是典型的古典奏鸣曲写法,可见当时的贝多芬创作时,仍受古典乐派,诸如海顿和莫扎特等人影响至深。

在我看来,这曲子之所以常演常新,且为一众乐迷喜爱,一来由于它悦耳的旋律(F 大调本就是一个温暖明亮的调式,其色彩近似于淡红);二来是由于演奏时,小提琴和钢琴的“相敬如宾”。

每每小提琴奏出缱绻温柔主题句时,钢琴总是甘愿扮演“陪衬”的角色,宁静又安稳地,奏出四连音句式,像一池静水;而当钢琴的音色亮起来,活泼起来的时候,小提琴也懂得适时缄默的道理,予对方发挥和舒展的空间。

两件乐器在这 20 多分钟的演奏中,不是互相较劲和顶撞的架势,而是你唱我和,彬彬有礼,像极了一对模范情侣。这样的一场恋爱,怎能不羡煞旁人?

“春天”面世第 2 年,作曲家又创作了另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这两首一前一后面世,却风格迥异的作品,几乎成为音乐家灌录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时的必选曲目。

      

在众多版本中,我尤其喜欢一对俄罗斯组合,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和欧柏林(Lev Oborin)的演奏。

两人的琴音都温厚明亮,合作时有礼有节,又不乏爽朗缤纷,宛若铺展开一处草长莺飞的春景,只等你浸润其中。

本文插图为前原满夫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