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守芬 | 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

 培根阅读 2020-02-06
统编五下第一单元整体解读
李竹平名师工作室成员  朱守芬单元阅读解读本单元导语页中有冰心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可知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前者是阅读训练要素,后者是习作训练要素。选文包括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以及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古诗《游子吟》)。在统编版教材中,以“童年”作为人文主题的单元为数不少,可以说在每个年级都会涉及,但此处“往事”一词凸显了本单元选文以回忆性文章为重点。而且较之低、中段感受多彩童年这种学生当下正经历着的美好童年有所不同,这里的童年,多是回忆里的童年,而且不只是描写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与童年往事交织在一起的还有对于故乡(祖国)、母亲的眷恋。汪曾祺在老年之时曾说:人的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和童年。可见童年的记忆里往往有绕不过的故乡还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在本单元选文以及日记月累部分均有体现。与低、中段相较,难度与深度有所提升。这与五年级作为小学高段,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已有较大提升相关。本单元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且结合紧密的单元。“童年往事”这一人文主题,既指向人类最美好的童年记忆,也使学生认识到故乡这个词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为本单元的读写活动创设了特定的学习境遇。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这一要素,在统编版教材有如下的设计: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是统编版教材中反复出现的阅读要素,只是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就如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统编版教材的安排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低年级借助“想象”,到中年级“边读边想”,以及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抓关键语句,再到高年级注意“场景和细节”,最后是本单元灵活运用以上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最初指出方法、搭建学习桥梁,到直接运用方法“体会”,可谓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区分文章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的不同,主要内容是“文章写了什么”,而思想感情是“通过内容想表达的情感”。学生已经学习了查阅资料、借助关键语句、关注场景和细节等方法,能够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既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也去掉了“初步”二字,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呢?通观本单元选文、课前导语、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可以得知以下方法:1.通过想象画面(图像化)的方式体会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课后习题部分有“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这样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为例,写的是夏日乡村,男男女女都在田里或家里忙碌,不懂耕织的儿童天真烂漫,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绿树成荫的桑树底下学习种瓜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2.通过角色自居的方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中指出“读《月是故乡明》这一课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一篇课文中,作者由月亮想到了自己在故乡的童年趣事,如数星星、抓知了、看月亮、梦月亮,这是只有故乡的月下才能有的快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角色自居,充分体会这种快乐,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离开家乡后,哪怕见到各国再大的月亮,住到再美的赏月胜地也无法取代这份童年的美好回忆,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样,学习《祖父的园子》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边朗读边想象,体会文章表达的这份“自由和快乐”。3.抓住关键语句、段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的关键语句有显性以及隐性之分。显性的也即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隐性的往往将感情藏在字里行间,有时不是一句话,而是以段落呈现,需要用心体会。这在《祖父的园子》中多有体现,文章中没有直接抒发对祖父和园子的思念之情的句子,而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比如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段话通过描写园子中的花儿、鸟儿、虫子等事物,用含蓄蕴藉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深沉的热爱和思念。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做到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也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祖父的园子》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在园子里得到的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和自由,而这份快乐的背后是对祖父深深的依恋和怀念。朗读《梅花魂》时,要注意读好外祖父的几处话语,比如训斥“我”弄脏《墨梅图》时的气愤、讲述“梅花”坚韧品质时的骄傲等,因为梅花之于外祖父,就像祖国一样重要,以此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5.通过对比描写,体会思想感情。这主要体现在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二个例子中。比如“在平沙无垠的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但都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蓬,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这里选用了之前学过的文章片段,通过对比和转折,突出了后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6.查阅资料、拓展阅读,加深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这在《祖父的园子》课后习题中有所体现。这一课后面有阅读链接,呈现的是作者萧红《呼兰河传》中的文字,这部分文字有助于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研究作家萧红的愿望,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萧红短暂而坎坷的一生,这段与祖父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应是她一生中最自由快乐的日子,因此她要写下这些文字,祭奠消逝的童年,以及那个自她十几岁逃离后便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学习《月是故乡明》时,可以拓展阅读季羡林同样写思念故乡的文章《海棠花》, 还可以进一步阅读季羡林的书《留德十年》,体会长久漂泊异域的作者对家乡、祖国深切的思念。查阅资料可知《梅花魂》一文的作者陈慧瑛是新加坡华侨,出身书香门第,其外祖父是晚清举人洪镜湖先生,他下南洋做生意后定居新加坡,但他一直保留着中国文人的许多气质,因此才会对象征祖国的梅花情有独钟,体会文章借梅花写外祖父的故国之思。7.分析文章题目,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选文中最典型的是《梅花魂》,课前导语中就有“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这样的要求。题目中“魂”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品格,梅花不管历经所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也如梅花一样坚贞不屈,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对祖国却依然是一颗赤子之心。所以,梅花就像外祖父,而梅花又象征着祖国,外祖父就融在了梅花的魂里,从这个题目就可体会到漂泊异国的老华侨赤热的中国心。《月是故乡明》选自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是杜甫在安史之乱逃亡中写下的思念家人的名篇。明明“千里共婵娟”,月亮是一样的月亮,杜甫却偏说“月是故乡明”,这份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千古以来曾引发无数共鸣,因此作者季羡林选此诗句做题,也可以体会其表达的对故乡的眷恋。无独有偶,《梅花魂》的作者陈慧瑛写过一本书,也叫作《月是故乡明》,单看题目,似乎就有助体会其思想感情。8.从细节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祖父的园子》中,“祖父”干嘛,“我”就干嘛的一系列动作,还有“我”与祖父亲切的对话,便可知道祖父对“我”的宽容和疼爱,以及我对祖父的深深依恋。《梅花魂》中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以及“我”弄脏墨梅图后,祖父“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的细致动作,可知外祖父对象征着祖国的梅花的钟爱。以上方式,大多是学生之前学习过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语句是四下第一单元所学,结合资料是五上第四单元学习过的,关注细节是五上第六单元学过的方式。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没有提供具体方式,而只说“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感情”,此处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之前的阅读经验去体会文章感情,教师在必要处予以点拨。像抓关键段落、分析文章题目等方法,体现了由段至篇的进阶,篇章结构也是课标中高段阅读学习的要求,这是需要教师关注的。根据以上对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细致分析,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选文内容的共性特点,可将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细化如下:1.阅读有关童年和故乡的文学作品,感受童年的美好,了解故乡在人们情感中的重要分量。2.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综合运用想象画面(图像化)、角色自居、抓关键句段、有感情朗读、对比、查阅资料拓展阅读、分析题目、关注细节等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读懂作者怎样表达感情,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表达具体的感情。单元习作解读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统编版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梳理如下:

通过上面的表格,瞻前顾后可知“写事”这一表达要素在统编版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中段从“学习写”“把事情写清楚”“能写出感受”,到“按一定的顺序把经过写清楚”,再到高段“结合具体事例写人”,“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最后能“通过事情写人,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难度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分析上面的表格,可知学生已有的能力,以及将来要达到的目标,不必过于拔高。利用此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准确地细化本次习作的具体学习目标。本单元表达训练要素中有两个关键词“重点部分”,“具体”。结合习作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那一刻,指的是回忆童年时期的某一刻,学生需调动生活经验,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找出这样的典型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把事件中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那一瞬间”也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那么,如何写具体?可以将“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前置学习,第一题就是用总分的方式把一种情境描写得更具体。可以关联本单元的阅读学习,本单元阅读与写作是密切相关的,不仅在“童年”这一主题上,几篇选文从内容上也都是回忆的童年往事,在写作时可从中学习经验。比如《梅花魂》中描述的我与外祖父几件事,可以学习其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在自己的习作中加入对话、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还可以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比如五上第六单元中《慈母情深》中就有“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体验,可以回顾文中有关场景、细节的描写,模仿学习,使自己习作重点部分更具体。综合上面的分析,将本单元表达训练要素目标细化如下:1.回顾成长历程,回忆起自己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事件,并愿意用文字的方式记录。2.在写作时,能写清这件事情的经过(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并通过细节描写,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瞬间写具体,要记录自己当时真实的感受。3.积极主动与同学互相欣赏习作,欣赏同学描写具体的片段,学习修改。 口语交际解读本单元安排了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然后根据采访对象的个人经历,进行针对性地提问,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这是对采访礼仪的要求。采访结束之后,还要整理记录,和同学交流,交流时要注意表达的条理性。根据上面的分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几条学习目标:1.确定采访对象,根据采访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2.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地记录,不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适当追问。3.采访之后整理记录,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