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守芬 |统编五下第一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建议

 培根阅读 2020-02-06
统编五下第一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建议
李竹平名师工作室成员  朱守芬
根据以上对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解读以及细化的目标,在规划本单元学习教学时应注意几个方面。其一,灵活使用教材。如前置口语交际活动的采访部分,这样便于后续分享;将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两个例题,根据题目特点分别融入单元习作、阅读的学习中。其二,注重积累语言,读写结合。本单元选文均文质兼美,在阅读学习中应进行语言积累以及仿写训练,为习作打下基础。其三,鼓励自主学习。高年级课堂,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平台,比如安排课前预习,在掌握字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尝试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中,也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为了循序渐进落实本单元学习目标,可以这样规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
板块一:通读单元内容,激发学习期待。
1.深入阅读导语页,明确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2.通读诗文,了解单元的整体内容,形成合理的目标和期待。
板块二:自主学习,灵活运用经验。
1.自主学习字词、读通课文。
2.阅读课前导语、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相关内容,查阅资料,初步了解诗文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尝试进一步理解课文。
板块三:细读诗文,落实阅读训练要素。
这个版块的学习活动,要在学生前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一篇一篇地阅读学习《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游子吟》等诗文,结合诗文的具体描写,请学生分享自己体会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出运用图像化、角色自居、有感情朗读、抓关键语句段落、分析题目、关注细节等阅读策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重视朗读、品味、积累本单元这些文质兼美的诗文,注意读写结合,除了《古诗三首》课后小练笔任务“把诗歌改成短文”,可以将“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入,学习并运用对比的方式表达感情,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仿写描写细致优美的、有独特语言风格的句段(这在《祖父的园子》中随处可见),丰富语言积累和表达经验,为习作做铺垫。
板块四:交流“他们”的童年岁月
口语交际部分可分为两个活动学习。
一次是确定采访对象,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列出问题清单(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然后学生课下进行采访活动,在访谈中要注意边听边记录,可以适当进行追问。这个活动可以前置进行。
一次活动是交流访谈记录,指导学生整理访谈记录,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可以是整理的访谈结果,可以是自己在访谈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在访谈中的收获。
板块五:书写童年  记录“那一刻
1.精心选材。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顾自己的经历,选择一件让自己觉得长大了的典型事例,比如说变得勇敢、学会关心别人、体贴父母等。
2.理清思路,列出提纲。注意按照一定顺序写清楚这件事的经过。
3.动笔写作,注意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突出感觉长大的瞬间,记录真实感受,并把这种感受写具体。
4.分享习作,学习同伴描写具体的部分,尝试修改。
板块六:日积月累,传承文化
这个单元的课文中,出现了“童年”“故乡”“梅花”“月亮”等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围绕这些意象,可由学生认领任务,收集课内外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古诗,然后在班里进行分享。
还有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在《月是故乡明》《梅花魂》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古诗文片段,如《月是故乡明》中出现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八月湖水平”(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地有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源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同样,还有《梅花魂》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上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这些古诗文的引入,使文章显得非常有底蕴,可以引导感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学生查阅完整诗文,适当补充学习,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