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农村曾红极一时的“辈分取名”,为何现在不流行?过时了吗?

 昨日残荷 2020-02-06


按“辈分取名”的确在农村曾红极一时,其实不仅在农村,在城市也曾按辈分取名,但现在为何不流行了呢?是因为过时了吗?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传统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早生孩子早享福”“光宗耀祖”等这些传统的生育观念在以前对农民影响是非常大的。谁都想要男孩,以便自己的姓氏、财产等能够传承下去。即便那些穷得“叮当响”的村民,也想多生几个男孩,以便长大后支撑门户。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多数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奉行独身主义、“丁克”等的大有人在,不愿意结婚,甚至结婚后也不愿意生孩子,这样就根本谈不上按辈分取名字一说。


二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增长趋势的扭转,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特别是一些双女户、独女户家庭,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扭转,在农村大家都以人丁兴旺为荣。这个“人丁”是指男性,包括筹钱之类的活动,都是以男丁来计算的。与那些人丁兴旺的宗族兴高采烈的情形相比,那些没有儿子,或者人丁单薄的村民往往会感到落寞,为女孩子取名就更随意了一些,根本不按辈分取名字。


三是中国姓氏众多,续修家谱难度大。宗祠、族谱,这些宗教文化的载体,在城乡还没有大规模的普及,缺乏这方面的乡土文化人才,去挖掘收集整理,再加上我国姓氏众多,仅《百家姓》上就记载了100个姓氏,每一个姓氏都还有很多分支,有的跨地域流动大,有的跨度时间长,造成了辈分接续不上的问题。如李姓,辈分就比较多、比较杂,虽同属李姓,但往往相互之间并不能接续上,并不是本家。我也姓李,但我这个“李”姓是清末民初从山东莱芜搬到邹县的,很多辈分与当地的李姓接续不上,如再续家谱,需到莱芜实地考察,若没有后人,再没有保存完好的家谱,能否续上还不一定,这也导致无法按辈分取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