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雨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竭尽全力去学。 可紧接着,有的学生产生了疑惑: “我明明很努力了,别人学我也学,别人玩我还在学,可为什么成绩还是不理想?” 而有的家长也很纳闷: “孩子一早便回校学,回家接着学到深夜,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分数怎么还是原地踏步?” 你有没想过,其实孩子早已掉入“假性努力”的陷阱? 1、孩子埋头苦学,有时却在做无用功 看课本不分轻重详略,试图兼顾每字每句; 上课笔不停地抄记着,思维没有紧跟进度; 花大量时间在背诵上,不注重理解和运用; 做题时写一步查一步,为保准确频繁打断; 一整天只顾埋头苦学,完全不去总结分析。 乍眼看去,这些孩子从清早学到深夜,铅笔削了一次又一次,纸上写得满满当当,学习成果“显而易见”。 可事实上,他们看似勤奋努力,有时却在做着无用功:身体很勤奋,大脑却不愿多想。 他们光顾着整理笔记,只想着把概念背下来,一味追求题海战术,却不曾做到举一反三,不曾深入理解和运用。 而这种自以为的勤奋,这种“假性努力”,带来的后果却非常严重:
可以说,“假性努力”比不努力要更加可怕! 2、衡量学习情况,要用效率而非时长 笔者先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衡量学习情况的标准是什么? 在以前,人们普遍认为: 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理应学得更全面、考得更高分。 可现实中多少例子表明——学得久并不一定能学得好! 同样的内容,有的孩子在课堂上便能弄懂,有的却要请家教重新学; 同样的作业,有的孩子很快写完还能预习,有的却要写到十一二点; 同样的周末,有的孩子学习和兴趣两不误,有的却要整天埋头苦学; ...... 或许在短期内,两类孩子并没有太大区别。 但时间一久,能真正做到稳步上升、脱颖而出的,往往是后一类学生!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用蛮力,而懂得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衡量孩子学习情况的,不是比谁学得更久,而是有无找准正确而高效的方法! 3、家长这样做,帮孩子摆脱“假性努力” 如果孩子已出现“假性努力”的问题,家长要立刻做好纠正和引导教育:
如果孩子没有出现“假性努力”的情况,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一定要重视并做好相关教育,避免孩子陷入“假性努力”的陷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