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钟华《书谱》讲习(19)

 尉迟秋水 2020-02-06
书谱的练习·理解毛笔五

【练习目的】
把毛笔的一种运行状态定格于'行'字时,常常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直接的理由就是:既然是书法,肯定要书写的,毛笔在纸面上运行都在'行',这还需要单独列出来吗?的确是这样。问题在于我所强调的'行'字诀在于毛笔从着纸开始,甚或在空中已经开始处于运行状态,而毛笔在纸面,一切的提按、顿挫、停留、起伏等等全部舍去,要的只是运行,要的是流转,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流动》所言'若纳水輨,如转丸珠',毛笔运行过程中未收到任何的阻碍和不畅,当然,毛笔在纸上的运行,绝不是那种轻飘飘一路小跑。'行'字快书法作品的品格在于一个 '气',气和神有时也有些关联,但不是上一讲所讲的那种精神外露,而是一种虚空的状态,还是司空图,他说'行神如空,行气如虹'最为传神,是神——虚空之神——气。欲得此'气',全在一个'行'字上。这个气是一缕真气,是一脉元气,当它和自然相结合,便生成了中国艺术最为崇尚的 '气韵',或者说'气'就是'气晕',离'气韵'仅有一步之遥。以品格高低来论,'气'要高于'神','神'要高于'势'。

【练习步骤】

1.将《书谱》字帖整幅者打开,或者张于壁,慢慢地、细细地读帖,从中找出线条相对较细者,然后再慢慢找出运动感很强的线条来,进而不断体会、感受线条之间的那种'笔断意连',要的是整个字甚至若干字都是一笔书写者。

2.从字帖内选出自己能够真实感受到'气'的一组字进行四尺整纸放大精确临习(见图3 ) :五指竖执笔、平动行笔、笔毫聚束。毛笔走的'8'字形轨道,只问书写不问技术和变化。反复若干遍,直到此一组字文字书法内容全部了然于胸,能胸有成竹。

3.进一步将(图3 )中一组字放大临习,以肩为圆心(轴)进行尽可能大范围的挥运。要求不管纸面上线条是断是连,书写过程中一定是连贯起来的,中间没有任何的停滞和犹豫,要充分体现出一种书写的自信,即使是写错了也要让观者感觉你是对的。

4.将字帖丢掉,凭自己的感觉背临(图3 )中那一组字。要求的就是熟练,就是那种了然于心的那份信心,注意运行的线和字法之间的关系,尤其线条穿插避让间的疏密聚散。作业张于壁和字帖比较,找寻那份'真气',再反复挥洒,感受到笔下那种元气为止。

5. 作自解文章一篇,精确描述对于毛笔'行' 字诀及'气'的真实感受,并从历代文论、书论中找出关于'气'格的描述,仔细体会。作业标注日期保存。

【练习说明】
可以说,理解和体会了 '气'格,是进入中国文化的关键,中国文化和艺术不是仅凭眼睛看的艺术,而是要感受的,奇妙处全在于字形之外,'不见字形'是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金钥匙。历代书家中王献之是得'气'者,米芾所谓的'子敬一笔书'真是绝佳的描述。后世书家中则首推清人何绍基猿叟,何氏回腕法运笔,合了太极之理——毛笔的'行'字诀颇似打太极。对于何氏书法直入骨髓的理解者当推沙孟海先生,沙老在《近三百年书学》中云:'其隶书的好处,在有一缕真气,用笔极灵空,极洒脱,看过处很潦草,其实他不肯丝毫苟且的。至于他的大气盘旋处,更非常人能望其项背。”这种评论何止是搔到了痒处。近世书家有于右任是'行'字诀运笔者,其草书绵延不绝,真气流转,清新亮丽,明显高出同辈一筹。另,徐悲鸿先生不以书名,然其碑体行书亦深得'行'笔之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