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太遭罪,平乐正骨有办法

 圣狮风云 2020-02-06
近日,不少人都整日捧着手机或坐于电脑旁关心着疫情的进展,时间一长,发觉颈椎很不舒服,大概是颈椎病找上门来了吧。刚开始,患者感觉颈肩部疼痛,若不及时治疗,时间一长,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平乐正骨擅长治疗颈椎病,让我们一起走进平乐正骨,探秘他们治疗颈椎病的特色疗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临床上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后者大体上可分为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牵引治疗、手法按摩推拿疗法、理疗等。在这之中,由手法按摩推拿疗法进一步演变而来的手法正骨整复治疗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松解软组织痉挛,缓解临床症状上有较好的效果,治疗上筋骨并重,同时配合治疗颈椎病的特色牵引以及中药方剂,能有效降低远期复发率,深受临床医师和病患的好评。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和周围结构逐渐发生退行性变、骨质增生,或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由于神经根受压而导致的疼痛往往是临床上患者的主要痛苦。

项痹舒汤、侧斜角牵引以及牵拉三步法是毛书歌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独到之处,现具体介绍如下。

01
项痹舒汤

中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痹证”范畴,《素问·痹论》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该病多因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筋脉失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凝聚于颈肩部,闭阻经络,不通则痛所致,故当用通阳散寒法为主治疗。项痹舒汤是在《金匮要略》中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药用黄芪30g,赤芍20g,桂枝9g,葛根20g,泽泻20g,天麻20g。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为臣,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泽泻利水、渗湿,以助桂枝通阳之力。原方白芍换为赤芍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天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利腰膝,强筋骨”,故用天麻以祛风除湿,三药共为佐药。葛根疏通太阳经经气,祛风湿,且能引药上行于头面,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通阳散寒、祛风除湿之功。

02
侧斜角牵引

颈椎正常结构平衡功能的丧失是产生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侧斜角牵引的机制较好地利用了颈椎生物力学,能够较好地缓解患侧颈部肌肉的痉挛,并能够较大程度地增大椎间孔,扩大椎间隙以减轻单侧发病患者的根性疼痛症状。具体方法如下:采用枕颌带卧位牵引,使用单体多功能牵引架,先使患者前屈10°~25°,然后让患者自主向健侧侧弯15°~30°,牵引重量从体重1/10开始,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至体重1/7,每次牵引30分钟,牵引过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0~20分钟,每日2次,两次牵引间隔4~6小时。治疗15天即一个疗程。


03
牵拉三步法

牵拉三步法是指牵复、提旋、推顶三种方法。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变小、变直或反弓者。

第一步:牵提旋转


患者坐10~20cm高的凳子上,头后伸约15°,术者立其后方,双手托患者下颌,上胸部抵紧患者后枕部,向上提牵约1分钟,再左右旋转35°各三次,多可闻及弹响及棘突滑动。

第二步:虎口推棘


医者左手托患者下颌,将头颈向后上方背伸,右手按颈部肌肉,虎口对准颈椎棘突,先用拇、食、中三指拿捏颈部肌肉,然后右手向前推压颈椎棘突,同时左手配合向后上闪动,双手动作一定要协调,反复3~5次。

第三步:推按横突


医者左手托患者下颌,将头颈向前上方30°牵拉,以一手拇指固定在相应椎体的横突上,垂直横突水平方向徐徐用力按压,可听到颈部的弹响声及手指下的横突弹跳或滑动即表明操作成功,椎体发生位移。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为眩晕型颈椎病。临床以眩晕、头痛、猝倒、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药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颈眩灵汤和提旋推顶法是毛书歌教授在临床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独到之处。

01
颈眩灵汤

眩晕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瘀”几个方面,痰瘀互结是目前该病发作的主要证型。颈眩灵汤是在《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方药组成:半夏9g,白术12g,天麻9g,茯苓9g,桃仁12g,红花9g,川芎9g,丹参12g,姜黄6g,葛根12g,甘草6g。方中半夏味辛性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意在治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引动痰浊上扰清窍,则眩晕更易发作。天麻性味甘平,入厥阴肝经,既能平肝息风,又可祛风通络止痛,旨在治风。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共为君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同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共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治生痰之源,以助半夏、天麻;川芎、丹参、姜黄助桃仁、红花祛瘀生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葛根引药上行于头面,亦为使药。诸药合用,风痰同治,气血同理,共奏化痰止呕、息风通络、祛瘀止痛之效,使痰得以消,风得以息,脉得以通,则诸症自除。

02

提旋三步法

提旋三步法是指端坐角度牵引法、极限旋转法、托枕提拉法三种方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旋台骨》中记载道:“旋台骨,又名玉枕骨,即头后颈骨三节也,一名天柱骨。此骨被伤,共分四证:一日从高处坠下,颈至骨插入腔内,而左右尚活动者,用提项法治之;一日打伤,头低不起,用端法治之。”提旋三步法则是从提项法及端法演变而来,临床应用时应与舒筋手法配合。此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最明显,也可适用于由颈椎失稳、增生、血管扭曲痉挛等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即椎-基动脉缺血综合征。提旋三步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端坐角度牵引法


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扶住椅背。牵引力线以头颈前屈15°~25°为宜,牵引力量为4~8kg,每日2次,每次30分钟。1周后渐改至中立位,每日2~3次,每次40分钟。牵引后戴颈围以稳定颈部。

第二步:托枕提拉法


术者先在颈部两侧施用攘、揉、拿、压、弹、拨等手法,松解局部软组织约30分钟后,术者左手托住患者下颌,右手托住枕骨下部缓缓上提头颈,持续3分钟左右,慢慢放松。如此5次后,将患者头部前倾30°,术者一手托拉患者下颌,一手推其后枕部,使枕部肌肉处于最紧张状态,而后双手迅速而轻巧地旋转提拉,此时多可听到“咯噔”声,患者即刻有轻松感,术者再用手指按摩患者头部2分钟,顺推脊背三阳经3次。

第三步:极限旋转法


术者先在患者肩部及寰枕筋膜处,以理筋手法为主进行松解,然后令患者坐于方凳上,术者于其背后,双手指托患者两侧下颌角,双手掌根托其枕骨两侧。助手按住患者大腿及双肩,以进行稳定性对抗。嘱患者放松颈肩部,术者双手徐徐用力,将患者头部向头顶方向尽力上提,在保持牵引力不变的情况下向一侧旋转,感觉有阻力时,即达到极限,此时不能再旋,而将患者头部前倾5°~10°,稍停片刻后再旋5°~10°,听到“咯噔”声或手下有滑动感,表明手法复位成功。

另外,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中,功能锻炼能够帮助维持远期疗效。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毛教授认为后期的功能锻炼相当重要,通过功能锻炼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辅助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对于预防疾病复发起着重要作用。具体锻炼方法如下:①拔伸锻炼:颈部拔伸每次坚持5~10秒,30次为1组,日行锻炼2组;②回首望月、左顾右盼:各个锻炼每次坚持3~5秒,30次为1组,日行锻炼2组;③项臂争力:每次坚持3~5秒,30次为1组,日行锻炼2组。功能锻炼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以上为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特色方法。之所以能总结出如此有用的疗法,是平乐正骨多年的经验积累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