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个合格的研究生?

 hryaozhicai 2020-02-06

人的一生面临许多角色的转变,为人子女、学习工作、婚姻生活、为人父母等等。如何扮演好人生不同时期不同的角色对每一个人都是个现实的课题。今天只简要聊聊如何做个合格的研究生?

其实这个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早就有过精彩的比喻,他将抓兔子的过程比喻为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有人由此衍生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之区别的“兔子理论”。网上还有许多很有趣的版本,感兴趣的学生一搜索便知。

我个人理解研究生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有两点最为关键:独立思考、勤学善问。独立思考(包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批判性思维)应该贯穿于学习和研究的每一步。学习过程中免不了要阅读文献,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汲取营养?唯有独立思考。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理解这篇文章好,好在哪里?不足,不足之处在何处?数据解释是否合理?结论是否靠得住,支持结论的证据链是否可靠?如果自己重写,哪些需要改进、哪些能够改进、如何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说真正读懂了文章,才能从中汲取营养。

论文选题是读研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选择一个合适即既有创新性又现实可行的课题是研究生能否取得理想进展和按时毕业的前提,研究生必须参与其中。最理想的是研究生能独立思考,自己选题,导师给予必要的建议。如果尚没有能力自己选题,最好是给予自己的建议或想做什么事的想法,导师帮你选择。再不济导师帮助选题,但研究生必须弄明白导师为什么要选该课题,通过怎样的途径完成课题。

勤学善问中的勤学自不必多言,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是1%灵感加99%汗水。天才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无师自通毕竟是少数,问就显得非常重要。有问题一定要问,而且要尽早问。你不问别人怎么会知道你不会。这里要说的是善问巧问。例如问导师一个实验问题,最好是预先思考有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导师从中选择可行的、最好的、或组合最合适的。这样远比自己什么也不知道,问导师,导师提供一个方案要好得多,也记得牢,理解得深。

这就是我的两点愚见!如果对大家有所帮助,甚慰。

作者简介

张宏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