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世事从未定格,在“变化”中生存,才是智者

 昵称32901809 2020-02-06

道德经:世事从未定格,在“变化”中生存,才是智者

01

一个人会因成长的环境,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人,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但是人性思维却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叫做“固化”。

即便一个人在人生的前半段,是带着学习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但是当他经历了一些事情,形成自己的认知之后,思维便开始固化,甚至有一些人在思维最初形成之时,就秉持着固化的状态而存在,这便是一个人认知世界以及处理自我人生最大的陋习。

但是,这个世界每天都处在“变化”之中,一个人乃至时代的显现都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因为某一些“因”而产生影响,最终走向不一样的方向。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生的境遇”,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变化的背后则是道的作用与影响。

道德经:世事从未定格,在“变化”中生存,才是智者

《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有一个浑然天成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它寂寂无声而又广阔无形,独立长存而又永不衰竭,周而复始而又不停息,可以看作宇宙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将它叫做道。

这是老子对于道的一种阐述,道的形态是浑然天成,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道的状态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循环,并且周而复始的影响着。

我们人类作为万物之中的一个角色,只有顺应着变化而去变化,依道而行,才能更好的去处理自己的人生。

所谓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发展是道之运动的内在动力,坚守柔弱是道之运动法则的具体运用。

道德经:世事从未定格,在“变化”中生存,才是智者

当我们的固化思维遇到不断变化的世界时,最好的状态就是依道而行,依照变化而变化,否则,将会迎来一个糟糕的人生。

而对于世俗之人来说,应对变化的最好思维就是柔弱顺应,坚守柔弱的姿态,以顺应道的法则,便能在变化来临之前更好的去应对世界。

02

但是反观世俗之人常秉承的状态,通常是背道而行,比如说恃才傲物,鞠躬自傲,盛气凌人等等,这样一系列以“强姿态”来作为的行为,都是人生背道而行的陋习。

人性之所以存在着“强姿态”的狂妄行为,背后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固化思维”。

“强姿态”的人总以为当下的好就是永恒的好,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这个世界却会在你不经意间来一个措手不及,即便当下春风得意之时,可能灾祸早已经存在于自己身边,正所谓说福祸相依。

而《道德经》中提倡的以道的“无为”治身,以柔弱处世的智慧,正是符合变化,并且能够适应变化的最好策略,目的就是为了适应这一个变化的世界。

道德经:世事从未定格,在“变化”中生存,才是智者

《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梁者不得好死”,“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等,均是以柔弱的“低姿态”处事的智慧。

过分强壮的行为都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其中讲述的道理就是让我们坚守柔弱,适应变化的自然规律。

即便身在高处也能保持低调,目的就是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人生的下一个变化,以防止在变化来临的时候自己措手不及,即便身在盛世之时,也能当退则退,这才是智者。

《菜根谭》之中说: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居身宜居于独后之地。

意思就是说:激流勇退应在事情正处于巅峰的时候,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处身于清静,不与人争的地方才可以真正的修身养性。

人生居高处的时候,要想好退隐之时的状态,就是在身逢高处的时候选择退却,这才是安身立命之法宝,因为凡事留有后路,才是应对变化的最好策略。

道德经:世事从未定格,在“变化”中生存,才是智者

所以改善自己的思维,目的就是让自己的状态更适合天地万物之道,从而营造更好的人生,一个人不要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而是明白怎样才能更适应这个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