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是谁?——观《海上钢琴师》】

 caikk 2020-02-06

一艘船、一架琴、一段人生、始于海上、终于海上.....'1900',一个伟大的灵魂,《海上钢琴师》,一部伟大的经典,经起时间的考验,跨越空间,留给我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无尽思考。

(一)关于情节
影片《海上钢琴师》的题材和视角非常独特,它的的主人公,是一个被父母遗弃在豪华游轮头等舱宴会厅一架钢琴上的孤儿,被一个黑人勤杂工丹尼捡到并收养。故事正好发生在1900年—那个糟糕的世纪之初,发生在一艘名叫“弗吉尼亚号”的蒸汽游轮上。养父丹尼没有文化,于是偷懒给他起名为“1900”。
1900在三等舱的嘈杂和纷乱中孤独成长,上帝为他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又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仿佛与生俱来地拥有强大的钢琴天赋,可以说他是一个无师自通的音乐天才,后来在船上的爵士乐队里当钢琴手,一个人在无垠的悲凉里活成了一道光芒,他以天才的钢琴技艺,救赎着风暴中那些惊慌失措的灵魂,让他们忘了惊涛骇浪中生命的无常,1900的生命里只有大海、音乐、钢琴,他生于海上,长于海上,死于海上,他的生命属于大海和音乐,他的音乐在陆地上无限永恒,他的脚步却从未离开过海洋,当“弗吉尼亚号”沦为历史的遗迹时,他失去了生命唯一家园,当一个崭新的时代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对那未知的世界感到无所适从,他无法舍弃那条船,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1900以纯粹的生命方式展现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传奇,他的生命故事,他的爱与选择,就像一场梦境,有人永远铭记,有人转瞬忘记。

(二)他是谁?
“1900”是个孤儿,没有父母,或者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家族、亲人、血缘,这些决定一个人生命来源的关键信息,都是缺失的。
唯有他被装在那个写有“T·D柠檬”的食品包装箱里,并遗弃在一架头等舱餐厅的钢琴上这一个情节,可以勉强判断出亲生父母对自己儿子人生的期盼:希望是一个买得起头等舱船票的有钱人收养他。
“1900”就连妈妈也不知道是何物。养父丹尼说,妈妈就是赛马,是一匹下注就准赢的伟大赛马。
从出生到死亡,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时刻都与外部世界产生互动,而外部世界识别你的唯一途径,就是你的身份信息。在精神层面,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需要思考自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而这个定位,就是知道自己是谁。
但是,“1900”没有这个机会。他没有法律身份,也就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学校、医院、棒球队,出现过他的名字。从另一层意义上说,他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他的喜怒哀乐、梦想与追求,也就相应地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唯有依靠一段故事,一首无名的钢琴曲,人们才能想起他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
这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现实。

(三)他归向何处?
“1900”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弗吉尼亚号”,那艘终日在蔚蓝幽深的大海上航行的海上浮城。影片结尾,1900含泪告诉他的朋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它的88个琴键上弹奏出我喜欢的无限音乐,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是当我突然面对一个陌生世界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无限的琴键,你行走其中永远不知道你要去弹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该怎样生活呢?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而留下的代价是生命,是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炸毁而失去的生命。一代音乐天才与一艘船一起消亡,也与那个时代一起消亡,这消亡是注定的,他的世界只有“船、钢琴、大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900代表的何尝不是人类最初的纯粹和梦想,这是一份在工业文明时代永恒消失的纯洁与忠贞、童心和坚守。这份初心如此惊心动魄、如此美妙绝伦!
他的生命如同一个圆圈,起点连着终点。
这也是《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最为悲情的地方。
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是悲哀的。一个没有历史的人,也是悲哀的。

(四)如何安放孤独的灵魂
1900,没有父母、没有知音、没有任何身份,有的只是天才的钢琴禀赋,没有人能读懂他,他却能从流动的音符中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给贫苦的人们带去最简单的快乐,不为功名利禄、不去取悦于谁,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那看不见的东西,那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到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的尽头。”这是他最真实的内心独白,他的灵魂属于音乐、属于孤独属于大海,他的躯体属于那艘游轮。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1900”唯一的好朋友、小号手麦克斯在海上遇到大风巨浪,晕船呕吐不止。
此时,早已习惯海上风浪的“1900”,平静地带麦克斯一同坐在钢琴凳上,并松开钢琴腿的刹车,任凭钢琴随着左右摇摆的船体四处滑行。
伴随着钢琴的快速滑行,“1900”微笑着弹奏起如水似云般流畅的旋律,而在优美旋律中摆脱了晕船的麦克斯,也欢乐地畅饮起了白兰地。

他有两次离开游轮的机会。
第一次,是情窦初开的“1900”,为了追寻生命中那次转瞬即逝的爱情。
他已经收拾好行李,并与游轮上的朋友挥泪告别。但在最后时刻,当他面对城市陆地那笼罩在烟雾中的建筑与烟囱时,“1900”放弃了。
没有人知道他为何放弃。

第二次,是已经被废弃多年的“弗吉尼亚号”游轮即将被炸毁之际。
无论好朋友如何劝说,“1900”依旧选择守护其中,并在炸药的耀眼火焰与滚滚烟雾中,与游轮一同毁灭。
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人生之路的选择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之问。
“1900”选择留在船上,选择不去陆地,这就是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1900”为什么选择不离开船?
这个问题成就了影片最终的伟大,也成为21年来无数影迷争论探讨的主要议题。
影片中,“1900”唯一的好朋友麦克斯曾认真地问过他,为什么不离开船?为什么不去陆地?
“1900”沉思良久说,“我觉得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太多时间去思考为什么了。”
他目睹凡人生死,目睹悲欢离合,目睹人聚人散。“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承受一场场盛宴散场后的落寞孤寂,注定一生只是一个孤独的旁观者。

  (五)假如我们是他

    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经典的电影,是一部和我内心发生沉重撞击的影片,一个人、一个空旷的影院、近三个小时、有许多拥塞在心里的感触。“1900”这个特殊的存在,是美丽的悲哀,永世的温存,他仿佛被时光遗忘,他在“弗吉尼亚号”上,恰如上帝般存在。

当我看到所有人都上岸以后,只有小1900一个人躲在船窗前眺望纽约,他的眼神那么孤独无助忧郁悲凉,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泪如雨下,我想起了生命中无数个孤独无助的时候,想起萨特说过的“人生即是虚无,存在即是荒谬”,想起海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想起思特里克兰德,在遍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里,只有他在追寻心中的“月亮”,想起《少年的你》,还有我身边的少年.....

我的父母不愿意到我的弟弟的城市和高楼去生活,他们不止一次地说,田园是他们的世界,一步也不想离开,离开了,会无法适应,适应了,便再也回不去了,于是他们在短暂的寄居之后,还是选择回去!1900终于也要回去了,要去那个岸上的世界,当所有船员与他告别替他高兴的时候,他突然停在舷梯上,他站了好久,注视着自己向往的城市;他犹豫了,他把帽子向空中扔了去,转身回到了船上......

人总是对自己向往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又充满了无力,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勇气去追求、去面对,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适应,如何融入这个世界并让这个世界更好地接纳,这是每个人要面对的生存,要思考的人生。1900,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和矛盾,我们终其一生想要离开的地方,也许最后还是回到原地,1900,他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冲破了心中的藩篱,放下了世俗的喧嚣,将一生的光芒撒在了大海之上,短暂而凄美。这个世界就像他说的那样,没有尽头,所以我们只能选取我们所能选取的,驾驭我们所能驾驭的,无法驾驭的,宁可不要,也要平静自如地完成一生。

如何笑对惨淡人生,如何看待人聚人散这个人生宿命,这部电影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被人忘记,假如我们是他,我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好故事——活在这世上,岁月静好,海浪温柔,阳光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