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宁市简介

 茶香飘万里 2020-02-06

【概述】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亦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是青海省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位于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西宁历史文化渊远流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世界凉爽城市”和“中国夏都”。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部行政区类别:省会、地级市下辖地区:四区三县    政府驻地:西宁市南关街 43 号    电话区号:0971    车牌代码:青 A    邮政区码:810000    行政代码:630100    方言:青海方言(中原官话)    机场:曹家堡机场    火车站:西宁站    市树:柳树    市花:丁香花   

西宁市简介

西宁市照片

 【位置境域】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湟水及其三条支流的交汇处。市区海拔 2261 米,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湟水河穿城而过。西宁下辖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湟源县和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以及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个产业园,总面积 7660 平方千米,市区面积 476.5 平方千米,规划建成区面积 118 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1°52'—101°54',北纬 36°13′— 37°28′。    【气候】 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全年平均日照时数 2510.1 小时;年平均气温5.5℃,最高气温 34.6℃,最低气温零下 18.9℃;年平均降水量 493.4 毫米,蒸发量 1363.6 毫米。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市简介

【历史沿革】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西汉时设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东汉建安中设西平郡,治西都县(今西宁市)。魏文帝黄初三年(222 年)扩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北宋崇宁三年(1104 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见于史。民国十八年(1929 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1949 年9 月 5 日西宁解放,9 月 8 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1950 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 1960 年原由省直辖的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领导。1962 年湟中县、大通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改由省直辖。1966 年大通县(驻桥头)交由西宁市领导。 1985 年 11 月6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通县,设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原大通县的行政区域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86 年 3 月5 日,国务院批准:将西宁市城西区分设为城西、城北两个区;撤销西宁市郊区,将原郊区所辖的 7 个乡分别划归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 个区管辖。 1999 年12 月5 日,国务院批准将海东地区的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2003 年底,辖 23 个街道、26 个镇、24个乡、6 个民族乡,934 个村(牧)委会、165 个社区居委会。 2004 年 7 月,西宁市城北区区划调整,撤销三其街道办事处,并入马坊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由 4 个调整为 3 个。 2006 年 8 月,西宁市新增1 个镇,全市乡镇总数由 56 个(26 镇30 乡)调整为50 个(27 镇23 乡)。截至2017 年末,全市有 69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 27 个镇、23 个乡、19 个街道办事处) 和 12 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60 个社区居委会和917 个村委会。  【行政区划】 西宁市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 4 个区,大通、湟中、湟源 3 个县。

西宁市简介

西宁市大通县鹞子沟

【资源】 西宁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中有很多是药用植物,主要有升麻、防风、羌活、大黄、赤芍、党参等。野生动物中有 20 多种属珍稀动物,其中包括马鹿、棕熊、岩羊、白唇鹿、原羚、狍鹿、蓝马鸡等。盛产蚕豆、马铃薯、油菜籽等,每年的播种量较大。水资源相对贫乏,湟水河贯穿西宁市区,全年水资源量 13.14 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 12.93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8.94 亿立方米,重复量 8.73 亿立方米。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全市发现各类矿产 46 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煤炭 1 种;金属矿产有铁、钛、铜、铅、锌、镍、钨、钼、岩金、砂金等 10 种;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石灰岩、电石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冶金用白云岩、炼镁用白云岩、石膏、钙芒硝、软质高岭土、耐火粘土(陶瓷土)、镁质粘土、水泥用粘土、水泥用泥岩、水泥用黄土、砖瓦粘土、萤石、彩石、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石料花岗岩、玄武岩、磷(磷块岩)、长石、建筑砂石、黄铁矿、滑石、蛇纹岩、白云母、透辉石、泥炭、石墨、粉石英、菱镁矿等 32 种;水汽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地下热水等 3 种。其中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大的矿种有石灰岩、石英岩、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砖瓦用粘土),具有资源优势和潜在开发优势的矿产有白云岩、石膏、铸石用玄武岩、矿泉水、地热,短缺的矿种有煤、铝土矿、铜、铅、锌等矿产。截至 2017 年底,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矿产地 202 处。其中大型 18 处、中型 28 处、小型 32 处、矿点 109 处、矿化点 15 处,大、中型矿床占矿产地总数的 22.77%。旅游资源较多。全市有 32 个 A 级景区(点),其中 5A 级景区(点)1 个、4A 级景区(点)10 个、3A 级景区(点)21 个。

【交通】 公路交通方面以西宁为中心辐射青海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至 2017 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 5317 千米,其中农村公路 4296 千米,公路密度 69.41 千米每百平方千米(26.15 千米每万人)。按行政等级划分,全市国道 710 千米,省道 311 千米,县道 1165 千米,乡道1098 千米,专用道 74 千米,村道 1959 千米;按技术等级划分,全市高速公路 152 千米,一级公路 237 千米,二级公路 410 千米,三级公路 513 千米,四级公路 3185 千米,等级公路 820 千米;按路面类型划分,全市高级路面 4209 千米(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 1196 千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3013 千米),次高级路面 396 千米,未铺装路面 711 千米。全市 50 个乡镇、12 个涉农街道办事处、930个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 100%。公共交通方面,至 2017 年底,全市有西宁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家公交企业,89 条公交线路 1703 辆公交车,线路总长度 1103 千米,公交线路 500 米站点覆盖率 100%;万人公交车保有量 17.2 标台,绿色公交车辆比例 100%;公交运营里程达 7783 万千米,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64.1%。全市(含三县)开通 18 条城乡公交专线、65 条县乡公交专线、69 条农村客运班线,全市 100%的乡镇、95.37%的建制村通达客车。铁路交通方面,至 2017 年底,青藏集团公司管辖兰青、青藏、拉日、兰新客专(民和南至浩门)、敦煌(饮马峡至马海)5 条干线,宁大、茶卡、双湟 3 条支线,控股管理哈尔盖至木里合资铁路,跨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管辖铁路线路里程 3073.652 千米,其中,营业里程 3035 千米;双线、电气化里程 1160 千米;双线地段 2168.43 千米;线路延展长度 4911.061 千米,其中正线无缝线路延展长 3815.225 千米;桥梁 1516 座 370593 延长米,隧道 123 座 294037 延长米,涵渠 5246 座 106035 延长米。管辖车站 141 个(含 2 个线路所、2 个辅助所),其中一等站 3 个、二等站 9 个、三等站 16 个、四等站 30 个、五等站 79 个、线路所和辅助所各 2 个。配属机车 334 台,配属客车 943 辆,配属 CRH5G 防风沙型高寒动车 5 组。信号设备联锁车站(场)154 个,信号设备换算道岔 53440.665 组,通信设备换算皮长千米173764.88 千米。年末运输业固定资产原值 933.15 亿元。航空交通方面,西宁曹家堡机场是青海省唯一的二级机场,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开通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数十个大中城市的航班。2017 年,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 500 万人次,公司整体突破 600 万人次,首次旅客吞吐量超过全省人口总量,全年运营航空公司 21 家。光缆方面,拥有“兰 - 西 - 拉”(兰州—西宁—拉萨)通讯光缆工程。  【文化】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和湟中农民画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民歌主要有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喜爱的“花儿”和藏族的“伊”等。青海是“花儿”的故乡,居住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唱”的意思)上几句悠扬的“花儿”。

【人口】201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35.50 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