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单不成先脱发 脱贫艰难如脱脂 一直认为秃头 是中年人的特权 双十一的数据却偷偷告诉我们 90后才是光头大军中最“亮”的仔 《孝经·开宗明义》中有句话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意思就是 一个人的身体 哪怕一根发丝 都承受于父母,不敢稍有毁伤 所以 夏商周到东汉流行一种耻辱刑 叫“髡(kun)刑” 就是将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 人工制造秃头 这样的例子很常见 比如 《晋书·陈寿传》中记载 寿父为马谡参军 谡为诸葛亮所诛 寿父亦坐被髡 陈寿的父亲受了牵连,被执行髡刑 由此可见 长发才是古代人民的主流发型 原始社会 第一种是披发也叫“被发”或“散发” 是我国古代先民发型中最古老的发型之一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 在沂南壁画中表现为这个样子 猜猜他们是谁? 没错 黄帝的首席文化官 中国最古老的语言学家 古代象形文字的父亲和父亲 ——仓颉,沮诵 第二种是“剪发”,也叫“断发”或“祝发” 额前眉前垂着一排整齐的短发 向后披发齐颈 其他头发自然垂落 其实是这样哒 夏商周时期 随着农耕文明的兴盛 大量的体力劳动——比如锄禾,当午啥的 导致“披发”碍手碍脚 再加上自周代就产生的完备的冠服制度 使得当时男子发型多为椎髻 简单来说就是束发于顶,再戴冠帽 最后用笄穿过冠下的孔把它固定 将头发束成大人模样~ 居右者椎髻仰面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 ——《核舟记》 有画面了吧~ 此时男子十五束发 二十加冠 所谓“冠”一般是指“小冠” 或者“束髻冠” ![]() 除此之外 还有乐师官吏所戴的“方山冠” ![]() 作为正规朝服的“委貌冠”等等 ![]() ![]() ![]() 秦时男子发式多向上耸 用偏带裹发 大多数偏右 就像这样 ![]() 也有偏向左边的 就像这样 ![]()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向左偏,仔细看! 之后这种发型便发展为一种国民“风尚” 隋唐时男子就常常将“丸子头”藏起来 发展为“幞头”和“巾类” 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 所以他们也被称为“乌纱帽” ![]() 两根垂在脑后的带子加长 打结后作装饰 称为“长脚罗幞头” ![]() 有软就有硬 有弯就有直 幞头的样式还有这样的 ![]() 至于巾类 裹法比较随意 更容易展示审美特征 ![]() ![]() 元朝和清朝 ![]() 这两个朝代比较特殊 此时的“物业”是“蒙古人”、“满洲人” 他们的发型一般比较诡异 分别是这样 ![]() 和这样 ![]() 清朝为了巩固统治 多尔衮颁发了相当血腥的《剃发诏书》 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称 结果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抵制 仔细想想 之所以如此抵制 除了儒学传统观念之外 大概审美难以接受也是原因之一 ![]() 远远一看 emm……鲶鱼成精 ![]() 不过我们也不难理解他们留这种发型的意图 毕竟骑马时 因为头发挡住视线 不小心撞车 会给驾驶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困惑和物质损失 ![]() 另外还有一点好处就是 在非秃头人的眼里 发量少就算秃头 ![]() 可在秃头人士的眼里 ![]() 那一根不是辫子 是秃头最后的倔强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