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2012 2020-02-06

亚历山大其实战略眼光比罗马长远,因为罗马发展成帝国(指观念上成为帝国,而不是疆域上成为帝国。前者比后者要晚很久才实现,后者共和时代就完成了)是王政时代基本贤明的各王(记不清谁说的了,可能是孟德斯鸠??emm)和共和时代(主要是元老院)共同缔造的,可以说罗马帝国是未经规划地自然生长的,罗马城邦的狭隘思维直到共和末期一直在持续地阻碍帝国化,共和末期意大利人要求加入罗马的同盟战争才使得罗马被迫把意大利(仅意大利半岛,连西西里都不包括)真正帝国化。卡拉卡拉皇帝才实现全体臣民有公民权,很久之后才接受蛮族血统的皇帝,君士坦丁皇帝时才在东方营造新都(这是帝国境内无论西东一一即使是非罗马的蛮族地区一一也均一视同仁的表现)。
而可以看到,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成功后就立即有帝国化的措施(如大量任命波斯人为朝臣,让马其顿人和波斯人联姻,计划迁都等等)
亚历山大生活在希腊城邦繁盛的时代,当时的希腊人都认为离开城邦的生活不可能想象一一比如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城邦之外非神即兽”。是亚历山大的征服打开了希腊人的视野,彻底改变了希腊人的世界观 和生活方式乃至哲学(比如犬儒、斯多葛学派就是在此时产生的)
当然亚历山大推动帝国化也是被逼的(或者说有私心),因为马其顿人虽然不是正统的富有抗争精神的希腊人,但是闹事能力还是很强的,领导马其顿人的亚历山大绝对不是专制君主,而波斯人就很好统治、很服从王权了,所以这也是亚历山大特别喜欢波斯的重要原因。
而且波斯人也是很喜欢亚历山大的,大流士临死时甚至授予了他王位继承合法性(虽然很可能是假的),那时候也没什么民族概念,谁能打就服从谁(特别是近东,所以说罗马有坚强的核心镇压异族,只能说有一定道理,但不足以解释问题全部。说亚历山大遭到反抗,是什么“胡人无百年之运”就是扯淡了。
认为罗马成功是因为交通很厉害的,也有道理,但是并不能据此认为波斯地区交通不发达,毕竟波斯也是个大帝国,交通不可能太差。
其实亚历山大的主要问题在于他的计划太激进了,毕竟波斯人和希腊人仇很大,亚历山大应该采取先同化和马其顿人文化种族相近的希腊(话说回来,似乎说说容易,实际上因为希腊人很那啥,做起来还挺困难的一一比如亚历山大征服时代雅典就有个演说家 虽然忘了叫啥,一直叫嚣反马其顿),再同化埃及和波斯的渐进方法(像罗马那样一一先同化意大利,再同化其他地区),而不是上来就把波斯当帝国中坚。
另一个意外就是亚历山大命太短orz,当然由于他死得太早,对于其是否有行政管理才能不好评判,简单地认为亚历山大只是军事天才,行政管理很辣鸡是不负责任的,人家可能还没来得及施展治国才华就英年早逝了,因为现存史料也没有很明显地说亚历山大管理国家很菜...(相反就选人这一帝王统治的基本素质来看还是很强的,因为他的部将一一后来的希腊化王国的国王都他喵是能独立建国的人才啊)
假如他活得足够久,凭借打仗积累的权威,加上只需要中人的管理才能,活个三四十年,波斯和希腊基本文化和经济上就交流无碍 ,人也基本融了,帝国大体统一地延续个一两百年应该没什么问题。

就像亚历山大自己认为和别人后来认为的一样,他是神样的阿喀琉斯,来到这个世间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希腊人所谓的荣耀。

上《亚历山大大帝》的几张图,感觉这个电影对于什么是帝国把握的很准~

△历史的传说

在神的土地上,青春的,热血的,成熟的,垂暮的,聚集在一起,迎来了一场神圣的大战。

在与波斯王大流士决斗前夜,他说,巴比伦已经成为我的家。亚历山大不把自己的长途远征当成流浪和漂泊,他已经学会了四海为家,征服一片土地,便成为那里新的主人。

大流士也是一个英雄。天下没有两个太阳,亚洲也没有两个王。亚历山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预示着他会成功。

亚历山大是读《荷马史诗》长大的。阿克琉斯崇拜赫拉克勒斯,亚历山大崇拜阿克琉斯,之后的凯撒崇拜亚历山大,拿破仑崇拜凯撒。所有的征服者都让自己足够高,便可以傲视天下,同时又要能够矮,因为他们都站在前一位征服者的肩上。

亚历山大的内心纯真而感性,他与密友赫弗斯逊许下诺言,就像阿克琉斯和帕特洛克罗斯的誓言一般:如果你先我而死,即使马其顿失去国王,我也会为你报仇,然后与你共赴黄泉……这哪像是一个征服了半个世界的人所说的话?

然则,这种矛盾却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他最后的喋血、遇害,和他的性格密不可分。

————

△男人与英雄

没有男人不想当英雄。

在巴比伦的天台上,亚历山大和赫弗斯逊端着酒杯仰天临月,说了一番发自内心的对白:

我见过未来,看看我们征服的人,他们不埋葬死人,敲碎敌人的头颅,茹毛饮血,他们目不识丁,怎么阅读、思想、写作?但作为我的军队,他们既可征战四方,也可以在城里工作。从埃及到外海,有很多亚历山大港,我们可以把这些土地、人民连接起来,我要解放全天下的人,超越阿克琉斯与赫拉克勒斯的荣耀,我要像普罗米修斯那样,拯救全人类。

赫弗斯逊只说了一句:别忘了这些人的命运,全都苦不堪言。

亚历山大的理想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

作为有思想的征服者,亚历山大绝不是简单的霸者,他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是真正把古希腊先进思想传播到亚欧非大陆的英雄。他想要与那些传说中的英雄相提并论,就不得不做好为这个使命献身的准备。任何一位伟人或英雄的成功都是付出巨大代价的,这种成功虽然具有永恒的意义,但是在当时往往转瞬即逝,就像迅速瓦解的马其顿帝国一样。

影片中多次出现亚历山大与群臣们的争论,其中一个最大的焦点就是:是否应该将亚洲人(巴比伦、波斯、印度)与马其顿人(希腊)平等相待?

作为现代人的观点,肯定是支持种族平等。但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古希腊民族拥有相对高等的文明,对于“未开化”的其他民族,他们的确有骄傲的资本,包括亚历山大本人也认为这些被自己征服的民族输在文明程度上,而非军事实力。

但是在人格上,他们同样是人类,是应该与本国人一样,受到相同的待遇。亚历山大的思想十分超前,他以身作则,与波斯公主成亲,让她为自己孕育属于两个民族共同的王室子孙。

这当然引起了众大臣的反对,他们拼命打仗,到最后换来的是战败国与自己享受共同甚至更好的待遇,他们都想把自己的女儿妹妹嫁给至高无上的王,而王却选择俘虏为妻,他们心里能平衡吗?这一冲突贯穿影片始终,也为亚历山大被毒杀埋下伏笔。

————

△强者与弱者

我们不能只将亚历山大看作一个以勇力征服世界的领土开拓者,前面我们说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现在说说他的探险经历。

每一次进入陌生的领土,都是一种探险。无论是炎热的沙漠,还是冰冷的高原,是异象丛生的雨林,还是用象军作战的印度,这些对于生活在爱琴海上的人来说都是新鲜惊奇的景象,马其顿军队不仅要应付各种规模的战斗,也要应付这些天然的障碍险阻。

亚历山大大帝满足于这种探险式的扩张,他不仅是个统领军队的灵魂首脑,还是个亲身作战的勇士。他的这次探险旅程,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的作用,不下于马可波罗、玄奘和张骞。

找出亚历山大最大的弱点,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每个人的看法都会不同。他并非暴君,却是个抑制不住自己情感的疯子;他有着雄心壮志,却一生屈服于母亲的阴影之下;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比、杀敌无数,对待朋友和下属却比任何君主都要仁慈软弱。

他让我想起了中国最勇猛的将军,项羽。同样是战场上的王者,却被后人冠以“妇人之仁”的评价。这个评价对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王来说是赤裸裸的讽刺。

亚历山大出生于7月22日,巨蟹狮子座,而项羽据后人分析也是巨蟹座,巨蟹是个爱心泛滥、感情用事的星座,对待个人感情优柔寡断,潜意识中对爱过分信任,所以才造成了能力与性格的强烈反差,一个能力上的强者,同时也是个性格上的弱者


————

△征服的意义

亚历山大究竟为何而征服?他的雄心壮志难道没有满足的一天吗?

他在担任马其顿国王十三年的时间内,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古希腊,东到印度,南临尼罗河,北至巴比伦的庞大国家。

古希腊?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

当时的世界,除了身处战国时代的中国之外,文明古国几乎全都臣服于亚历山大的铁蹄之下,这种壮举让后来想要征服世界的人,不得不望而却步。后世的英雄无论领土有多大,都无法超越亚历山大大帝。

我觉得亚历山大太孤独了,他站在时空的悬崖巅峰,似乎不去扩张领土、不去传播古希腊文明、不能将世界连成一体,他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他就失去了自我——注定他是个停不下来的人。

为了不让自己孤独而去不断扩张征服,这个理由有谁会信?

生活在不同时代、地位,完全与“征服者”无关的我们,当然无法体会亚历山大当时的心情。而权力越来越大时,野心就会越来越大。

我很赞赏《道亦有道:关于星空与人世法则的思考》这本书所提出的“大格局”观点,认为扩张也是一种向上的精神,是人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一种正常心态。它往往隐藏于人的潜意识中,只有当外部条件成熟时,才会爆发出来。

古今中外的统治者无不遵守这一规律。而亚历山大大帝,则是诠释这一观点的最佳证明。

那种孤独,我们一辈子都理解不了。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国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 。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323年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东方战国七雄领土总和。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经济,融合东西文化,并且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亚历山大是历史上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经历和个性一直是力量的源泉。有关他生涯的确凿事实十分富有戏剧性,有关他的名字就有许多种传说。他的志向显然是做一名不受时空间限制的最伟大的勇士,似乎也应该给予他这种称号。作为战士,他智勇双全;作为将军,他无与伦比。在11年的奋战中,他从未打过一次败仗。他还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他珍爱荷马诗歌。他认识到了非希腊人不一定是野蛮人,这确实表现了他远比当时的大多数希腊思想家更具有远见卓识。但是,在其它方面,他却目光短浅。虽然他多次在战斗中冒过生命危险,但是却没有安排接班人,这是他死后马其顿帝国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

亚历山大是位颇受人喜爱的人,他对被击败的敌人经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爱

亚历山大大帝纪念雕像

护和慰藉。但另一方面,却极端的喜怒无常,有一次因酒后争端,他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密朋友、救命恩人克雷特斯,不知是因为生性易怒,还是饮酒后的原因,意识迷糊,杀害他人。亚历山大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他在短时期的影响不如他们大概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手段落后,使他的影响限制在地球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亚历山大征服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和中东开化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不久,希腊文化迅速传入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以色列和埃及;而亚历山大以前的希腊文化仅以缓慢的速度传入这些地区。亚历山大还把希腊的影响播及以前从未到达的印度和中亚地区。但是文化影响决不是单向传播的事。在希腊文化时代(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几百年间),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就传入了希腊世界。

亚历山大是天生的征服者,每当波斯使臣出使马其顿时,他都会询问波斯的地理情况,这些为其后来征服波斯打下了坚实的地理基础。波斯使者称亚历山大才是真正的王者。事实也证明了使者们的观点,亚历山大大帝在32岁时就完成了征服世界的梦想,至今无人超越。作为一个受人尊崇的伟大英雄,亚历山大不仅创造了丰功伟绩,还曾以他尊重女性的品德而受到广泛的赞誉,因此尊重女性,礼遇女性的传统流传了下来。

  • 阿里安:“因此,即使是我,也不能设想,像他这样超乎一切人之上的人,在出生时没有一点神力的影响。”

  • 托勒密一世:“他非常聪明,非常勇敢,对于荣誉和危险非常热心,对于宗教非常谨慎。..他最善于选择正确的行动路线,不管情况是如何的模糊,他的猜想总常常是正确的。他对于如何集中一只军队和如何装备它,都十分在行。而尤其善于提高部队的精神,使他们产生新希望。凭着他自己的大无畏精神,铲除了他们脑海中一切害怕危险的观念——在所有的特性中,这一点最难能可贵。对于一切在不确定环境中所应做的事情,他都是以最大的果敢精神行之,他是最善于作迅速的预测和把握敌情,不让任何人有时间患得患失。”

  • 拿破仑:“我对于亚历山大最羡慕的地方,不是他的那些战役,而是他的政治意识,他具有一种能赢得人民好感的能力”

  • 《西方战争艺术》:“没有亚历山大的天才,希腊人就不可能征服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对突击骑兵的出色运用,对征服行动所依靠的战术成功做出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贡献。”

  • 《大战略》:“他(亚历山大)所指挥的战役充分体现了每一条作战原则,他不仅在军事方面,而且在各个方面都是运用作战原则的大师。”

  • 《西方战略思想史》:“亚历山大的伟大几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相比言之,项羽是长于战斗,韩信是长于战术,刘邦是长于大战略,但亚历山大则似乎是三者兼而有之。”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马其顿帝国无疑是希腊历史最重要且最光辉的一环,十多年前的希腊还因为南斯拉夫改名马其顿共和国,在联合国上闹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脾气,并动用北约逼迫其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理由仅仅是因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企图霸占马其顿历史。

现代人这么想可古人就不一定了,在古希腊时期的马其顿却一度陷入和两周时期的秦帝国一样的境遇。马其顿诞生于希腊文化,可因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南希腊的雅典与斯巴达视为蛮族。即使在之后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各个城邦受邀组成联盟,可马其顿依旧被排斥在外。这种对文化的不认同,注定马其顿不能被希腊人所接受,一旦马其顿帝国国力稍有衰退便会陷入与秦代一般的起义浪潮之中。

历史都是有共同性的,无论是出生还是制度都与秦帝国八九不离十的马其顿帝国自然避免不了和秦帝国一起走上同一条不归路。

(一)马其顿人的起源

对于马其顿人来源没人清楚,他可能是希腊人,也可能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人的共同后裔。马其顿人的出生,古希腊人唯一的记载就和中国汉、唐、明这三代开国皇帝一样,在凡事都要讲究出生的古代若自己出生不好那该怎么办?一个字“编”字解决一切问题。

正如刘邦简单粗暴,直接宣称自己是龙生的;李世民则把自己老祖宗定位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他们家还特意编写了一套可以追溯至西周的族谱;朱元璋一穷二白但做过和尚,便自称是不动明王转世。马其顿人同样如此,他们将矛头瞄准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主神宙斯有个半神半人的儿子叫做赫拉克勒斯,对比起这个名字他的别称海格力斯和大力神更被人广为了解。

大力神海格力斯

据说海格力斯完成宙斯给予他的使命之后他便去和人类女子生猴子,他们儿子便是马其顿人的老祖宗。

(二)注定不能融入希腊世界

雅典与斯巴达为首的“纯正”希腊人看不起马其顿那么马其顿也没有必要和他们同仇敌忾,当波斯帝国打来的时候当墙头草两面讨好才是活命的最好办法,波斯人来了他们就自古以来就是波斯的一脉,波斯人跑了马其顿又是海格力斯的后人。事实证明,这种左右摇摆的战术虽然可耻但确实有效。

波斯帝国和希腊联盟拖拖拉拉从公元前五世纪一直打到公元前三世纪,整整两百年,再富也得打成穷光蛋,而马其顿却多次改革图强、养精蓄锐,终于在底比斯之战同时击败斯巴达与雅典正式成为希腊新的霸主。并一点一点完成对希腊的统一。

雅典与斯巴达及其同盟

完成统一大业的君主的腓力二世是一个非常狂妄自大的人,当然他作为欧洲的千古一帝自然有狂妄的资格。早年与波斯人打交道的他即羡慕又畏惧波斯帝国的强大,在完成统一大业后他便开始觉得宁有种乎的波斯帝国,自己或许可以取而代之。

只不过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知收敛的腓力二世最终遭刺杀身亡,新上任的君主便是那位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

(三)亚历山大远征

亚历山大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在底比斯与战斗民族斯巴达人斗智斗勇的时候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腓力二世是否被刺杀,或者他能不能登上王位这都不重要,反正由他挑起东征大元帅的担子这件事是铁板钉钉。

希腊当时应该会有类似“波斯帝国主义亡我希腊共和之心不死”的说法,两家是世仇,一听亚历山大要东征波斯时,连准备配合造反的斯巴达残余势力都开始踊跃参军准备找波斯报仇。雅典和斯巴达的故地在内战期间被波斯人配合底比斯人尽收囊中,假如丢的是哪块殖民地倒也无所谓,但丢的是两家的祖地,这就和祖坟被人挖了是同一种感觉。

希腊旧贵族中有很多是不服马其顿的,但为了夺回故地,好死后有脸去见老祖宗,他们不得不放下私仇一心投入战斗。不只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本该在统一之后爆发的大规模叛乱也因为战争暂时息事宁人了。

从希腊到西亚的一段路均已崎岖的山路为主,行军尚且不易何况押运辎重,碰上下雨天更是寸步难行,波斯三次远征希腊战败也就败在这一点上。为此,亚历山大开始整合各个城邦的物资并在雅典故土上重新整合海军,霸占爱琴海四五个世纪的雅典人,在整个世界上,其造船工艺都是顶尖水准。

希腊地形图

在进攻的前夕,通过工匠的连夜赶制土耳其凑出了一支由160艘战舰和数以百计的小船组成的海军。但光靠这些战舰远远不够强登亚洲海岸。希腊能开船的只有雅典人,然而雅典的那几万成年男性即使各个以一敌十那也打不过波斯帝国的百万雄师。

整合斯巴达残部和一些老老实实的其他城邦,亚历山大还是整出了一只四万多一点的步兵,因此波斯人根本就没有把马其顿人放在心上,波斯发动战争哪次不是几十万大军,区区四万人能把自己怎么?

波斯因为是个多民族国家,当时因为连年的战乱内部已经民怨沸腾,各个民族都有造反的可能性。只要战火不烧到黑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那么波斯的首要任务还是调解内部矛盾。毕竟连苏联这种牢不可破的联盟都是不攻自破的。

波斯帝国

(四)首战告捷

马其顿陆军所走的路线其实就是当地波斯皇帝薛西斯开辟的那一条,希腊人初来乍到又是长途跋涉,另一方波斯人却是熟知地形、以逸待劳,人数又占优势,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波斯人只需一场伏击战就可使得马其顿溃不成军。

波斯守将选择的第一处战场是在名为格拉尼库斯河的河畔上,此处河水较深,两面环山,是个绝佳的防守线,且这是一条绝对不可能绕过的战线,马其顿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可供陆军进军的方式。

薛西斯远征路线

波斯帝国人数占优势,又是以逸待劳然的守城方,这本是一边倒的占据。然而波斯的半数雇佣兵却阵前临阵倒戈,改变这一切。这些雇佣兵大多都是边远地区的希腊人与其他民族的混血儿,面对自己的同胞他们自然没有理由继续为对他们特别苛刻的波斯人卖命,他们私下一盘算,或许向马其顿投诚能换到更多的利益。

两万多倒戈相向的雇佣兵不仅在第一时间重伤了波斯守军并为马其顿赢得了足够的登陆时间,处在内忧外患之间的波斯人毫无疑问的溃不成军。

(五)亚细亚之王与其的马其顿帝国

前文中所提到的波斯内部的民族矛盾成为了亚历山大最锋利的刀刃。

在格拉库斯河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处死了不投降的战俘并收编了投降者,并告诉波斯帝国“开城投降的免税赏钱,守城的在城破后一律屠城”,波斯帝国内的个各民族本来就是人心不齐,听到亚历山大的威胁后根本无心应战。

整个东征,除了首战,之后波斯国内只要有一点希腊血统的人均投靠了马其顿阵营重回“母亲”的怀抱。这种手段成吉思汗和拿破仑都有模仿过,在远征途中不仅人数不会减少还会随着军队的推进不断增加,美其名曰“以战养战”。

亚历山大东征壁画

当然它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不存在“逆风局”,一旦自身失去优势那么那些后期加入的墙头草士兵立马就会反叛。曾被波兰人当做救世主的拿破仑就是如此,俄国一次战败,整个波兰便立刻与拿破仑划清界限。

自诩得到了上天眷顾的拿破仑实则成了弃子,而亚历山大大帝则是真正的上天宠儿,正如历史课本上写的那样,亚历山大横刀立马,所向皆克。追随其的希腊人踏着波斯帝国的尸体,用自己的脚测量了希腊半岛至印度半岛的距离;用手中的长枪记录下沿途不同种族的风土人情以及血液。当然这不是亚历山大一人的功劳,真正的大功臣还得是波斯的内乱,在亚历山大还没发起进攻的时候,波斯内部就已经打成一团,就像清兵入关一样,李自成打垮了明王朝,波斯内部的多个民族联合打翻了波斯人,亚历山大只需要进来收残血的人头就行了。

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

年仅25岁的征服者亚历山大仅用三年便夺取了希腊人所有已知的地方,完成了自己父辈乃至祖上18代的梦想。换做谁也无法压抑住不断澎湃的雄性荷尔蒙,他在暂时停下远征的脚步后迎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儿,并用波斯人的方法册封自己为“亚细亚之王”。

(六)凡动刀剑者,必亡于刀剑之下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句经典名言“我以为,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话俗理不俗,用在亚历山大和他建立的马其顿帝国身上就再合适不过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仅用三年锻造的马其顿王国注定是昙花一现。

开头就有讲过,其实希腊人并不喜欢服从马其顿的统治,在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各城邦及波斯各地,都乘机反抗。除此之外,马其顿内部也开始互相厮杀,争夺土地,帝国就立即进入继业者战争中,这些继业者个个半斤八两,谁都吃不掉谁。

分裂后的马其顿帝国

大将军托勒密占领埃及及叙利亚南部,建立了托勒密王朝;

副将塞琉古占领了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北部和伊朗高原,建立了塞琉古帝国;

被指定为继承人的安提柯及其后代占据核心的马其顿和希腊部分建立了安提柯王朝。

这三个国家是希腊时代后期最强大的国家。这些后期希腊化国家互相攻伐,但却都没拿得出手的战绩,格局一直都没变过,该多大就一直多大。这一僵持局面直至百年之后同样诞生于希腊文明余晖下的罗马共和国崛起。

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168年灭亡安提柯王朝,余下的塞琉古帝国和托勒密帝国分别于前30年~前60灭亡。最终还是应了《圣经》中的那句“凡动刀剑者,必亡于刀剑之下”,马其顿帝国利用斯巴达与雅典的内战统一希腊,又乘波斯帝国内斗吞并其疆域,自己也因国内频繁的起义与内斗夺权葬身与时代的潮流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