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成才之路(2):齐白石师今

 伯乐书香小屋 2020-02-06

师今

杜甫“转益多师是汝师”的话是白石老人一生所实行的,也是他常告诫学生的格言。

他一生不仅向古人学,同时也向今人学,不管是他的师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甚至是他的学生。

白石老人二十七岁时拜乡中文人陈少蕃为师,学诗文;拜胡沁园为师,学画工笔花鸟;又曾向民间画师萧芗陔、文少可二人学画衣冠写真像。

在这样的环境里,白石老人的进步很快,不到一年,除去会画像,他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的技法。

白石老人四十岁前后,因为能画、能刻印,他的名声传遍湘潭。和他交往的人,有收藏家、诗人、画家和“名流”。从此以后,白石老人交往的面很广泛,学画的方面也就更多了。

白石老人在学画上是十分虚心的,不管什么人,只要画有所长、有成就,他就要请教。因此他最爱才,有才能的画友和学生都能成为他的良师益友。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画友是陈师曾,他最崇拜而没有见过面的画家是吴昌硕。

白石老人五十五岁定居北京后,经当代名画家陈师曾劝告,才走上了吴昌硕开创的大写意花卉之路。到六十多岁才独创红花绿叶的浓色花卉和用墨笔画鸡、虾、蟹等,自成一格。

老人在1917年认识陈师曾后,便很佩服陈师曾的绘画才能。陈能诗、能画、能刻印,又博、又深、又富有创造性,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画,细心钻研,大胆创作,笔墨高超。当时,我和陈师曾在北京大学画学研究会任教,常同到白石老人家去。白石老人与陈师曾很快就成为益友,互相帮助,研究艺术。白石老人记陈师曾有“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的诗句,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很深。

陈师曾最崇拜吴昌硕,曾得吴昌硕的亲传。当时吴昌硕的大写意画派很受社会的欢迎,而白石老人学八大山人所创造的简笔大写意画,一般人却不怎么喜欢,因为八大的画虽然超脱古拙,却不及昌硕作品的丰富艳丽,有金石趣味。在这种情况下,白石老人就听从了师曾的劝告,改学吴昌硕。

我记得白石老人定居北京不久,常常有人请他刻印,很少有人找他画画,老人只靠刻印还不能维持生活,而当时已经有很多享盛名的大写意画家,如吴昌硕、王一亭、陈师曾、凌直支、陈半丁、姚华、王梦白等,所以初来北京的白石老人就更不受欢迎了。在这种环境里,老人感觉到自己的艺术不突出,非另立门户才有出路,便立志独创画派,也即他后来自称的“衰年变法”。

白石老人八十五岁(1945年)时,有诗自注记其事道:

予五十岁后之画,冷逸如雪个,避乡乱,窜于京师,识者寡。友人师曾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

白石老人这时的造诣已经很高了,现在要求更高,要求有新的发展、新的创造,必须否定原来的成就,要痛下决心以求“衰年变法”。一般画家稍有成就,再不会有这样坚强的决心来严格要求自己。他在五十七岁时特别记道:

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又有诗记叙这个艰苦过程说:

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自心明。

还有诗记叙当时苦学苦练的情况说:

涂黄抹绿再三看,岁岁寻常汗满颜。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人“变法”的根由和钻研的苦心。

“衰年变法”是吸取当代各家的优点,特别是吴昌硕的优点,经过不断钻研,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记得当时我常看到他对着吴昌硕的作品仔细玩味,之后想了画,画了想,一稿可画几张。画后还征求朋友们的意见,有时要陈师曾和我说究竟哪张好,好在哪里,哪张坏,坏在什么地方,甚至要讲出哪笔好哪笔坏的道理来。这时白石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这种艰苦认真钻研的精神,真是使我深为钦佩!

老人这个时期学习吴昌硕的作品与以前的临摹大有不同,对着原作临摹的时候很少,一般都是仔细玩味他的笔墨、构图、色彩等,吸收他的概括力强、重点突出、大胆删减、力求精练的手法。他用这些来进行自我创作,把这些优点加进自己原来的作品里,以达到“扫除凡格”的目的。

图1 凤仙花 齐白石 六十四岁作

图2 凤仙花 吴昌硕作

在这段时期里,他曾给我画过一株凤仙花(图1),就是吸收了吴昌硕的精神画出来的。若不看吴昌硕的原作(图2),一定会认为这就是齐白石的创作;就是看着吴昌硕的原作,仔细分析,仍然会认为画里虽有“吴昌硕”,但还是齐白石的风格。这就是“衰年变法”中“变”的过程。

这时白石老人曾引吴昌硕的话说:

小技人拾者则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多半年可得皮毛也。

意思是说,学古师今不要被临摹的圈子套住,不要学皮毛,应该吸取古今人的笔墨技巧,多下工夫进行创造,辛苦几十年也不怕困难,一定要推陈出新,自立成家。所以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并不是只靠临摹吴昌硕就成功的,而是在笔墨造诣已经高深的基础上,再吸取今人的尤其是吴昌硕的技法,再进一步创造而形成独特风格的。

从而我们了解白石六十五岁(1927年)前后的作品和以前大大不同,已经看不出来哪里是“八大山人”,哪里是“徐青藤”,哪里是“吴昌硕”了,我们看到的只是“齐白石”,老人的变法终于成功了。

应该指出,白石老人摹古师今,广泛吸收成功的先进经验,不是自七十岁成名以后就终止的,而是活到老学到老的。

据我知道,他一直崇拜吴昌硕,只要见到他的精品就要买来或借来学习。老人晚年还对我说:“一生没有画过吴昌硕。”实际上,这是虚怀若谷的谦逊,是对吴昌硕的无限尊重,因为单从绘画的艺术性来比,在题材的广泛、构图的新颖、着色的富丽等方面,白石老人都远在吴昌硕之上,只有在笔墨的浑沦和含蓄上并驾齐驱,各有不同而已。若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全面评价,白石老人更是大大超过吴昌硕。不过吴昌硕是文人出身,从五十岁后才正式绘画,虽然书法和篆刻的造诣很深,但面向生活与白石老人相差很远。吴昌硕的作品浑厚,白石老人的作品富有突出的现实主义精神。当然,吴昌硕的造诣也是很高的。

白石老人对于今人的经验注意得也很广泛,除他学习过的老画师吴昌硕外,还有陈师曾、王梦白等人,甚至连他自己的学生有了创造,他也要吸取。例如在北平国立艺专教画时,同学谢时尼画了一幅《梅鸡》,梅花下画的鸡画得很有趣,鸡的尾巴特别生动。白石看了半天,笑着说:“你画的这鸡太有味了,借我回去临一张吧!”下星期上课时,老人拿自己临的鸡和谢时尼交换,上面还有题句,大意说,你那张鸡画得很好,我要永远留作样本,现在将我临你的一张做交换。

白石老人晚年临摹又和以前不同,分析批判的能力更强了,不仅吸收人家笔墨的优点,并且注意人家的缺点,当做自己的经验教训。虽说是临摹人家的,实际上是自己的。

例如他六十五岁时临白龙山人(王一亭)画册中的一只向上望着的猫,上面记道:“仰望物式,不如芥子园画谱中之人物仰式真好。若穷物理,此猫通身未是,仅尾有趣耳。”又在猫头旁记道:“头宜少偏。”他批判王一亭画的猫和真猫比,除尾巴有趣外,通身完全不对。

又例如他七十多岁时临王梦白的一张仕女,上面记道:“此幅乃友人索予临王梦白,予略所更动,知者得见王与予二幅,自知谁是谁非。”意思是说,我临王梦白是有批判的,若拿两画相对比,自然明白谁对谁错了。

此外,白石老人还从更多方面吸取营养,对西洋画法也是很注意的。三十年前,他和从法国来中国的画家克罗多常常往来,也交谈中西画的理论问题。白石老人曾说:“得与克罗多先生谈,始知中西绘画原只一理。”我也常见他仔细欣赏西画复制品,他说要吸取西法的构图、着色和意趣。后来还听到老人对徐悲鸿说:“现在已经老了,如果倒退三十年,一定要正式画画西洋画。”

以上可知白石老人师今的功夫也很深,并且也很广泛,“转益多师是汝师”是当之不愧的。

深耻临摹夸世人

白石老人摹古师今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写意的作品中,其中吸取最多而最崇拜的要算明代的徐青藤,清代的八大山人和当代的吴昌硕的作品了。他有诗句写道:

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

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意思是说,徐青藤、朱雪个、吴昌硕都是打破前人的窠臼,是古今杰出的画家,是开创新道路的大师,自己非常崇拜他们,自己的笔墨技巧主要就是从这三家中吸收发展变化而成的。细看白石老人的作品,可知他已把这三家的概括力强、重点突出、大胆删减、笔墨力求精练、着色浓郁的手法学来并加以发展了。

白石老人很重视古人遗产,重视前人的笔墨技巧。然而他并不因袭老一套,也不被古人的笔墨技法所拘束,而能独创成为一家。

这个道理也是白石老人从古人的成就中总结出来的。白石老人谈石涛时有诗道:

绝后空前释阿长,一生得力隐清湘。

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意思是说,中国画是描绘现实的,古来杰出画家石涛能摆脱临摹的圈子进行写生,大胆创造才达到空前绝后的成就。这可以看出老人主张“以造化为师”,反对临摹的精神。

他认为画家如果没有临摹的基础,就无从接受和继承古人的遗产,临摹是吸收前人的笔墨技巧,但如果画家只陷入古人的窠臼里,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这个道理他在临摹中随时注意,如他在画猫的底稿上记道:“白龙山人画册中有此猫,余临之不能似,世之临摹家老死无佳画可知矣!”

白石老人看到自明清以来,社会崇尚仿古,脱离现实,致使中国画停滞不前的情形,非常担忧。为了改进中国画单纯玩弄笔墨和崇尚临摹的风气,他大力提倡画家不要被临摹束缚,要写生,要创造。白石老人在六十岁前后,无论教学、题画、吟诗,常常谈到描绘现实的主张。他在《诗草》中记道:

古之画家,有能有识者,敢删去前人窠臼,自成家法,方不为古大雅所羞。今之时流,开口以宋元自命,窃盗前人为己有,以愚世人,笔情死刻,尤不足耻也。

在诗句中也有:

皮毛袭取即功夫,习气文人未易除。

不同人间偷窃法,大江南北只今无。

又在画上题过:

作画先阅古人真迹过多,然后脱前人习气,别造画格,乃前人所不为者,虽没齿无人知,自问无愧也。

白石老人临摹了前人,又要脱尽前人习气,大胆创造“前人所不为者”,气概伟大。因此,他为达到创造性的要求,作品尽可能地突出新颖。例如他在一张画虾和翠鸟的作品上记道:“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像这样前人所没有画过的东西,在老人的大胆创造的作品中却经常出现。

当然,在崇尚仿古的环境里,白石老人这样是不受“时流”欢迎的。对此,他写有这样的诗句:

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

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

旧社会保守者诽骂白石老人的作品是“匠画”、“无所本”,但丝毫也不能动摇老人的意志,他在题画上常有回答:

吾画不为宗派所拘,无心沽名,自娱而已。人欲骂之,我未听也。

更具体的回答还有:

余友方叔章尝语余曰,吾侧耳窃闻,居京华之画家多嫉于君,或有称之者,辞意必有贬损。余犹未信,近晤诸友人面白,余画极荒唐,余始信然。然与余无伤,百年后来者自有公论。

可见,白石老人为独创新风格,和一切新事物的出现与成长一样,是经过顽强的斗争的,从而可以了解白石老人对改进中国画态度的坚决和富有革命性。他随时随地尽量扩大影响,这些宝贵的材料就散见在题画上、诗句里和与画友们的谈论中。

图3 巨石 齐白石 五十五岁作

白石老人五十五岁(1917年)时曾画一大石(图3),当时有陈师曾等画家在场,画完题上:

凡作画欲不似前人难事也。余画山水恐似雪个,画花鸟恐似丽堂,画石恐似少白。若似周少白必亚张叔平,余无少白之浑厚,亦无叔平之放纵。

意思是告诉大家,作画能创造才是可贵的,不应该以模仿前人为满足。

又有题画诗一首更是突出:

深耻临摹夸世人,闲花野草写来真。

能将有法为无法,方许龙眠作替人。

大意是说,画家以临摹夸耀自己为可耻,我作画并非“无所本”,而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闲花野草,所以画出来很真实。画家若能将从各家吸取来的技法—“有法”,灵活运用进行创作,再也看不出“有法”而好像是“无法”时,才能成为杰出的能继承古人遗产的大画家。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白石老人是多么富有顽强的革命性和创造性,因此他才可能成为杰出的艺术大师。

文/胡佩衡 胡橐   齐白石照片摄影  魏守忠

本文内容摘自《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来源:北京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