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自伏羲画卦、文王作辞,到孔子做解,《周易》逐渐由一部卜筮书演变为哲学领域的著作,彰显出无限智慧。 遇策图片 来自网络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作为“易更三圣”之一的孔子与《周易》之间的渊源。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学说的创立者,被尊称为圣人,其学说核心是以仁为本,以仁治国,实行仁政。孔子曾说过,“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不信鬼神的话。那么,怎么老了他又崇拜起周易,进而潜心研究起周易来了呢?其实,孔子早年也研究过《周易》这本书,只不过当时他仅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卜筮算卦的书,并没有加以重视。直到晚年,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孔子对周易的思想认识才有了明显的转变。他曾经为自己卜过一卦,卦象显示火山旅卦,看完后他就掉眼泪了。为什么呢?因为卦辞上说:旅小亨,旅贞吉。意思是说虽没有什么危险,但在路途上一直颠沛流离,终不得志。卦象恰恰影射了他的经历。这就不难理解,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感叹了,这也充分说明他肯定了易经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