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城北十五里666 2020-02-06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今年真是个特殊的年,过节了但疫情来了,不能出去旅游吧,连走亲访友也不行了。千家万户呆在家中自我隔离,自我防护,确实是很无聊。“我是胡同”借这时候整理点前些年拍摄的胡同里过年的照片,让大家过过眼瘾,回忆下胡同里的年味。这是2007年拍摄的北大吉巷42号院过年时的春联。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2007春节时的北大吉巷4号院。红色的门联还有小朋友的花棉袄,让北京胡同多了一份乡土气息。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北大吉巷22院的院门,老门上还有大大的“福”字。很多老宅门上都刻有老门联。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保安寺街10号院院门。门上是老门联,门框上贴着鲜红的春联。我将门联分为两种,一种是过年要贴的,它更应该叫做“春联”。春联似乎没有太多老北京的特色,全国多数地区差不太多,无非是大红纸、吉祥话,或迎春、祝寿之类的。再一种就是刻在宅门上的门联,它天天都在。这种门联在老北京胡同里有很多,也是祖辈沿袭下来的传统。这类门联一般都反映了一个家族对于家国情怀、家庭和睦、修身养性的重视,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北大吉巷黑板报,也是写着贺新年的。我这才发现整理的这组图里北大吉巷的为多,说起北大吉巷,其实还是挺伤感的,因为,这胡同已经消失了很多年了!北大吉巷是菜市口东南角的大吉片的重要一条胡同,曾以居住过多位梨园行和曲艺界名人而著称。整个大吉片曾经布满了会馆和名人故居,只可惜这片胡同于前几年改成了现代楼房。按说这大过年的,应当写点喜气的事,这大吉片消失的事,咱就不展开讲了。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也是2007年春节的北大吉巷,21号院院门前。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春节时的贾家胡同3号院前。2007年那会儿,还没禁放,胡同里还是有很多放鞭炮的。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一溜儿红纸,配上老墙和街角的老物件,就很有沧桑感了。虽然这样的场景很破旧,早该更新了,但它很有年味和传统的气息。现在倒是现代楼房了,生活也便利了,但总觉得身边少了些什么。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2010年南官房胡同,雪中的47号院和大红灯笼,整个现场“很中国”!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换个角度看南官房胡同47号院,红灯笼、影壁、人力车,这就是北京胡同的传统魅力。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春节时的贾家胡同31号院。贾家胡同也是大吉片的一部分,也随着这一片的改造而销声匿迹了。可惜了那几十座会馆或名人故居,这个31号院就是原来的蒲阳会馆。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潘家胡同2007年的春节街巷。这条胡同也曾经有一些会馆,同贾家胡同、南大吉巷、北大吉巷一样,潘家胡同也都消失了。现在,北京胡同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可以说,传统文化的物理载体越来越少了,物理载体少了,传统文化气息也就越来越淡了。今天我们再回味老北京的味道,也就只能靠老照片了。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2002年薛家湾胡同48号院的春节。

这些场景你还记得吗,过年不能出门,就来一起重温老胡同的年味吧

这是潘家胡同,小孩子们在院前玩耍。这小时候的味道,岂止是美食,更是那份难舍的乡情和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