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点玄的!

 静虑fus08sar1k 2020-02-07

全文共1663字丨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左右

这篇文章说点“玄”的东西,因为我发现现在有不少人对“玄”有误解,其中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玄学”和“玄门”没分清楚。
“玄学”是研究道家学问的,如三国时期注解《道德经》的王弼,西晋时期写《 庄子注 》的郭象,以及阮籍、嵇康等这些人就是研究玄学的。
而“玄门”的人是实证修道的,如《参同契》的作者火龙真人,《悟真篇》的作者紫阳真人,邱真人、张天师、以及希夷先生和三丰祖师等。

关于玄学我就不说了,因为我不是研究学问的,我就说点“玄门”的事,“玄门”这个词来自老子《道德经》里面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简称“玄门”。

其实“玄门”就是“妙门”,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经常说的“太玄了”和“太妙了”却在表达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前者经常是在表达因为自己看不懂而批评这个东西太“虚无飘渺”了,而后者是在表达自己觉得很好而赞扬这个东西太美妙了。这是典型的没有真正理解“玄”和“妙”的真义而导致的。

“玄”的解释是“黑赤谓之玄”,而“黑赤”就是阴阳,而阴阳就是“道”(周易上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玄”其实就是“道”。

那既然“玄”就是“道”,为什么《道德经》里面不都用“道”,而又要说一个“玄”呢?原因是在《道德经》里面有两个“道”,一个是易经里面说的那个万事万物规律的“道”,另一个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那个“道”。

为了区分开这个两个“道”,第一个代表万事万物规律的那个“道”就用“玄”来代替了。

宋明理学的宗师朱熹说的那个“理”就是这个“玄”,朱熹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个东西构成,气是“材料”,理是“规律”。两个东西离不来,所以他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但是“理”在先,“气”在后,所以他又说“未有此事,先有此理”。之所以易经能够推算出一个人以后会发生的事,就是因为“未有此事,先有此理”(事情没发生之前,规律就已经存在了)。

(图:朱熹)

其实朱熹不光是个大学问家,实修功夫也是有的,所以个人不太同意南怀瑾先生对朱熹的批评。

我第一次了解到朱熹是小的时候读书时读到了他写一首诗,内容是:“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当时读完这首诗就有种想把书都扔掉的“洒脱感”。因为觉得看这一大堆的书都是在“向来枉费推移力”(不过最后还是没扔,都读完了)。

被后世称为“汉代孔子”的大学者扬雄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幽摛万类”其实就是佛家讲的“周遍法界”,意思就是那里都有它

扬雄有一个很厉害的师父,叫严君平,是做占卜看相的,以前在成都的井中给人占卜(“井中”就是现在成都的“君平街”)。后来又回到郫县的平乐山给弟子们讲老庄,在平乐山的时候他做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预言,提前二十多年预测到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

扬雄去见君平先生的时候提了十条腊肉,但是君平先生没要(送腊肉的风俗习惯是孔夫子提出的,道家没这个说法)。

图:严君平

我以前在郫县遇到过一位占卜的师父,师父名叫“玄算子”,占卜很准,手上一掐就全都知道了(跟我父亲的起卦方法很像),后来跟了师父两年之后才知道原来师父的法就是从君平先生这一脉传下来的。

君平先生这一脉的法有个特点就是起卦的时候要先掐个决,然后往天上看一眼,卦就出来了。

其实君平先生之所以会被很多后人遗忘,还是跟朱熹有关,在宋代的时候君平先生的得意弟子扬雄和孟子的学术地位是不相上下的,但是朱熹不喜欢扬雄,喜欢孟子。所以朱熹在编四书的时候把孟子编进去了,而扬雄就被边缘化了。这样以来师父也就被一起给边缘化了,君平先生的东西从此就沉寂在民间了。

师父说他之所以叫“玄算子”是因为只有真正懂“玄”了,才真正会“算”。掌中起卦其实就是一个“玄”。

(全文完)

(视频:巽雷益舍纪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