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懋庸:现代的人总是期望他人是完人

 老鄧子 2020-02-07
完人,据旧说,是只在三代以上有的,以下就没有了。然而,现代的人们,却一味期望他人是完人。

自己也有缺陷,则赞成“缺陷之美”说,Beauty spot呀,“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呀,厨川白村云,庄子日,有着种种理论的根据。然而对于他人,还是求其“浑然如玉”,十全十美。

某人是“思想界的权威”,小说也做得成功,可惜牙齿太黄了,年纪太老了,气量太小了:该骂。某人对于新文化运动曾有重大的贡献,散文也做得可以佩服,可惜如今退隐了,不再领导青年了,做起打油诗来了,“晚节不全了”:该骂。某人是革命的,然而有一个情人。某人是爱国的,然而也爱读书。你是同路人么,但为什么不是百分之百的革命者!你崇拜肖伯纳么,但为什么不吃素……
如是等等求全责备的批评,是今日所常见的。


对于正面的敌人,那批评的态度,往往非常笼统。倒是对于朋友,对于思想的立场相同的人们,连积习上的一点小异,也不能容忍,吹毛求疵,无所不至。抽香烟是不好的,喝老酒是不行的,看梅兰芳是不该的,而且根据这一点小疵,就可以否定一个人的全部的价值。
韩愈在《原毁》一文中,描写着类乎今日的批评者的人们: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 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日:‘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日:‘我能是,是亦足失。’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日:‘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卜,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淮惧其之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他又指出这种态度的本原是“怠”与“忌”。“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我不敢说现在的批评者们的态度都是由于怠与忌。我只要说这种态度所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缺陷是不好的,曲解“缺陷之美”的意义而自安于缺陷,这才是“不能修”的“怠者”。然而缺陷是谁也不能免的,因为今日的社会制度根本是有着缺陷,而人类是社会的动物,社会生活决定人类的意识,故社会制度的缺陷亦必反映于人类的意识上。若要人类的意识根本没有缺陷,必待新的社会制度建设完成以后。
今日是着手改革社会制度的时期,这改革的工作,需要多数人的协力,除了正面的敌人以外,凡能对于改革尽积极的或消极的.建设或破坏之力者,不论其为何人,不论其动机如何,不沦其在意识上有着重大的缺陷,都是应该欢迎,联络的,唯这样才能得到多数人的协力。《非革命的革命急进论者》一文中说:“在革命者们所反抗的势力之下,决不容言论或行动,使大多数统得到正确的意识。所以每一革命部队的突起,战士大抵不过是反抗现状这一种意思,大略相同,终极目的,是极为歧异的。或者为社会,或者为小集团,我者为爱一个人,或者为自己,或者简直为了自杀。然而革命军仍然能够前行。因为在进军的途中,对于敌人,个人主义者所发的子弹,和集团主义者所发的子弹,是一样地能够制其死命。”

所以,当革命的部队进行之初,并不因为自己的伙伴的意识未尝正确地统一,而先行自相攻杀的。然而现在的许多青年,却连对于本来可以成为同志,或同路人的人们,徒因几点小疵,或仅一言不合,便施以恶毒的攻击,造成分裂的结果。所以中国的青年,到如今还组织不起来,有许多且以取不可响迩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为能。这一类人,实在应该在某种限度上讲究“容忍”和“恕道”的。

从前希腊有个犬儒派的哲学家,白天提了灯火去大街上寻人。他所寻的大概也是完人罢,他是没有寻得,只好孤独地生活着。今日的青年,倘若也一定要寻完人做朋友,那么也只好孤独地生活下去了。

我们每个人,即使在外人看来很是完美,但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不完美,而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把自己塑造、充实得更加完美。

来源:徐懋庸《完人》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复旦人文课fudan_renwen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