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话要走心要真诚 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一个人张口说话,真诚是最基本的要求。 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滔滔不绝,而在于表达是否真诚。 我国语言学家王力曾说:“泼妇骂街往往口若悬河,走江湖卖膏药的人,更能口若悬河,然而我们并不承认他们会说话。” 真诚是打开人心灵的钥匙,是吹开人心扉的春风。说话要走心,说话真诚就是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东汉时期,范式与邵元二人同在太学读书。二人学成回家,范式对邵元说“两年后我一定去拜访你的父母”,二人还约定了日期。 到了约定的日子,邵元请母亲做好准备迎接范式,邵元的母亲说:“两年前的约定,怎么能兑现呢?”然而过了一会,范式如约而至。 说话要真诚,能做到的事才说,不能做到的别瞎说。 No.2 话出口前想一想 老话讲,“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古人也说“覆水难收”,讲过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所以一句话在出口前要想清楚。 语言给人带来的伤害是无形的,不能因为你看不见就选择忽视它。有时候,你的一句话可能带给他人很大的伤害。 我们都听过钉钉子的故事:一个小男孩总是无缘无故地对他人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包钉子,告诉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钉子很快就没有了,小男孩终于渐渐学会了好好说话,他的父亲又让他拔下栅栏上的钉子,而当小男孩拔完栅栏上的钉子时却发现,栅栏上留下了无数无法修复的小孔。 言语伤害一旦形成,不论你事后如何弥补,都会有痕迹存在。 话说出口前想一想,你的这句话是否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不要把口无遮拦当成真性情! No.3 做事要有分寸 世上事都在一个“度”字,我们常说“过犹不及”,事物的这种特性要求我们做事要掌握分寸。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作“超限效应”,是指受刺激过多或刺激作用时间过久,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可能大家对这个名词并不熟悉,通过一个故事相信大家就能明白。 马克·吐温曾到教堂听一位牧师的募捐演讲。起初,他觉得牧师讲得非常好,准备捐出身上所有的钱。 十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点不耐烦了,准备捐出少部分的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决定不捐钱了。 做事讲究分寸,明理得体。处什么位做什么事,端什么碗吃什么饭,本分为人,不逾越权限亦不推脱责任。 做事讲求分寸,懂得适可而止。钱够花就好,不要为了追名逐利失去本心。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产党员” 本期编辑:林佳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