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地利-维也纳之二

 hsgzlgg 2020-02-07

圣查尔斯教堂

圣查尔斯教堂Karlskirche,也称卡尔教堂。1713年,鼠疫再次猖獗,夺走近万人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许愿,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停止,维也纳城幸免于难, 他就建造一座大教堂, 献给前意大利米兰总主教圣卡尔·保罗茅斯和守护生灵抵御黑死病的圣查理·波洛梅欧。在五十年代电影《茜茜公主》中,公主嫁到维也纳的路上,也出现了这个教堂。

现代雕塑Hill Arches 1973

教堂正面是模仿古希腊神庙的入口,两旁的塔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

山形墙上是抗击黑死病的浮雕,山形墙的上方是博罗梅奥的雕像。

大门两边的浮雕圆柱是仿罗马的图拉真柱。左柱柱面上的螺旋形图案,刻着圣查理·波洛梅欧(曾制服鼠疫)的一生。

右柱则是卡尔五世辉煌的一生。

大门两边的天使,寓意圣经的两个部分,左边十字架上有蛇的代表旧约。



右边的则象征新约。

教堂里华丽庄严。



主祭坛



由卡美西纳制作的灰泥浮雕,描绘圣查理·波洛梅欧在一群天使和小天使的簇拥伴随下驾祥云升天。上方的放射线装饰中间刻着希伯来文“耶和华”,借助圆窗射进来的光线寓意上帝之爱洒满人间。两边柱子上方的雕像为四大拉丁教父,左边的两位是圣格里高利和圣安布罗斯。

上方的放射线装饰中间刻着希伯来文“耶和华”

在教堂内部,用铁架装了一部供游人登高观赏穹顶的电梯,还有两个大圆球!


整个穹顶都画着圣经里的故事,每一幅都真切动人、栩栩如生。
























大圆球里的反射的图像也非常有趣。



教堂四周有许多小礼拜堂,油画和雕刻都非常精美。


































管风琴。





布道坛。

卡尔广场

卡尔广场Karlsplatz的名称源自卡尔教堂,当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广场南侧有众多纪念碑,福音教会学校和维也纳理工大学也位于此处;北侧是维也纳音乐协会、维也纳艺术之家和商业学校。此外,广附近还有维也纳博物馆,以及 Winterthur保险大厦等景点。

维也纳理工大学Technische Hochschule

福音教会学校

奥托·瓦格纳庭院,不过那庭院只剩这两个小房子,右侧的一个是地铁站。


Karlsplatz地铁站。

广场有众多的雕塑。

贝多芬

卡尔广场花园里的勃拉姆斯雕像。

莫扎特









卡尔广场过去不远就是著名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建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色大厅(Muslkverein Wien),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就在这里举行。


金色大厅 ,其实只是音乐协会大楼中的一个厅。 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是世界五大著名音乐厅之一,建于1867年-1869年,由丹麦设计师主持修建,整体仿造希腊神庙,外墙红、米黄、灰三色相间,正立面有三尊女神雕塑,屋顶上竖立着众多音乐女神,古雅别致。大楼里共有六个主要音乐厅,其中最著名的 “ 金色大厅 ”(黄金厅) 最大, 共有1744个座位,300个站位 。 1870 年1月6日,金色大厅举行首场演出。

只要不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主办的,就不是金厅官方邀请的。自从宋祖英在这里举办个人音乐会后,中国不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乐团,甚至是中学、小学组建的乐团都 一窝蜂奔到金色大厅一试身手 ,于是乎,高贵的只有一流演员才能参演的金色大厅,成了某些人的“ 卡拉OK镀金大厅 ”, 只要愿意掏出两三万欧元就能登上金色大厅,维也纳观众和媒体也不关注。我们也不想进去,浪费时间。


维也纳老城步行街区是以斯蒂芬大教堂为中心,由克恩顿大街Kaerntnerstrasse、格拉本Graben大街以及科尔马科特Kohlmarkt大街三条主要步行街组成U形的商业街区。

克恩顿大街Kaerntnerstrasse




































圣斯蒂芬大教堂

圣斯蒂芬大教堂(Wien Stephansdom)是维也纳市的标帜,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教堂始建于12世纪,初为罗马式风格,以后扩建了两座塔楼,南塔为尖顶挺拔的哥特式风格,北塔为文艺复兴风格。18世纪再次扩建,同时对墙壁的建筑风格加以整修。二战以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历经4个世纪不断地改、修、扩建工程,使这座教堂成为世界上一座奇特的混合式建筑。



(东北方向)灰褐色的石头经风吹日晒之后会变成黑色,如同被烟熏过一样
南塔为尖顶挺拔的哥特式风格。(西南方向)

北塔为文艺复兴风格。

屋顶上引人注目的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东北方向)

唯一正面(西北方向)是灰色。

背面(东南方向)

门前雕塑。圣徒卡皮斯特拉诺,他的脚踩在被击败的土耳其入侵者的身上。

教堂模型。

教堂内部示意图。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从布道台开始,每一根立柱(图中菱形)就设一座祭台(图中小方形)。与一般教堂不同,在十字交叉处没有开窗穹顶,而是设置两个圆祭台。主祭坛与两侧祭台呈品字形分布。南北两塔地下是地下墓穴。南塔设楼梯上榙,北塔设电梯上塔。


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前排左侧是布道台。每一根立柱就设一座祭台。


布道台前面设栅栏,外面有游客等候。安顿·皮尔格拉姆(Anton Pilgram)1513年设计的布道坛是教堂内最精美的一座哥特式艺术品。

教堂建筑师皮尔格拉姆将把四个布道师的半身像塑造进去。而且还把自己以一个"倚窗眺望人"的形象塑造在布道坛的底部。他在这里开出一扇窗户,自己便半倚在半开的窗上,手中还握著他那把心爱的刻刀。

拉丁教父(安布罗斯、哲罗姆、格列高利和奥古斯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每一根立柱上方是人物雕像,下方设一座祭台。


立柱下方的祭台。



十字交叉处的两个圆祭台。

右侧圆祭台


左侧圆祭台



圆祭台前面的横向通道,通道上方是耶稣十字架,前方通往主祭台,通道两端是南北双塔,双塔下方是地下墓穴。

从圆祭台前面的横向通道向大门方向看。

大门上方是管风琴。

主祭坛与两侧祭台呈品字形分布。正中是主祭坛Hochaltar,左侧是维纳·纽斯塔德祭坛Wiener Neustader Altar,右侧是弗雷德里奇三世之墓Friedrichsgrab。

主祭坛


左侧是维纳·纽斯塔德祭坛Wiener Neustader Altar

右侧是弗雷德里奇三世之墓

横向通道的北端,有圆弧分布的三个祭台,上方是北塔。

华丽繁褥的雕刻。


横向通道的南端,中间是管风琴,两侧各一个祭台,也是圆弧形分布。




教堂左侧通道祭台方向。

左侧通道大门方向。

故事人物浮雕。

教堂右侧通道祭台方向

右侧通道大门端。


圣母子

两侧通道也有祭台。


作者不甘寂寞,又在墙上出现!


右侧通道祭台。











右侧通道大门端。




两侧均有巨大的玻璃窗,之间以立柱间隔,立柱上雕刻图案和人物。




下面墙面上有众多浮雕。

历代主教



历代主教

左侧通道

管风琴

其它精美的装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