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海藻侵染的图片,是我的好友喻山澜刚刚从太湖拍摄的)
尽管“非一夜之功”的太湖污染被无锡政府说成了“突发”事件,但长期困扰太湖的污染现状,终于使世人关注到太湖水的环境问题。去年,我去太湖湖畔另一个城市湖州,那里的污染程度,同样一触即发……

太湖南岸的湖州,与省会杭州和下辖安吉县三地,呈等腰三角形,都是相距70公里左右。
从安吉开车到湖州不足一小时,省级公路的质量相当于国道,收费相当于高速公路。这次横穿浙江南北,发现全省的高速公路收费比华北地区高一倍!

湖州市区距离太湖南岸还有数公里,湖岸已经成为别墅区,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假日酒店,构成了高档的旅游区。但湖畔并不干净,堆积青苔的绿色水面聚集在湖边,被水泥船挤成一个夹角。夹角里拥挤着各类废弃物,散发着恶臭。
这些固定在湖面上的水泥船,生活用水融入了太湖水的大循环。

太湖之滨吃螃蟹,自然少不了苍蝇的光顾。后厨的师傅穿着雨靴,在淌水的一排鲜艳塑料盆里挑选鱼、虾、蟹,让食客过目。沿岸餐厅的污水也一同汇入湖内。
推销菱藕的小贩用乞求的口吻凑到饭桌旁,但大多数无功而返,被呵斥一旁。

中午在太湖之滨吃螃蟹,体积不小,但不是阳澄湖的大闸蟹,每个90元。当地“红石梁”啤酒端上来,桌旁就是湖面,一艘水泥船不远处站岗。

前日的《湖州晚报》,头版头条就是“祝贺湖州跻身全国十大魅力城市”,再用几个专版辟为“,魅力湖州.特刊”,其中一个专版,把它下属的安吉县封为“乡村魅力休闲之都”。

魅力城市在积极整顿市容,市中心区的红旗路口,停泊一辆漂亮的开放式城管检查车,车内端坐数名身着迷彩服、头戴钢盔的城管人员。看样子不是在魅力城市巡视,而是在战争地区执勤。在一个销售“冰红茶”的“违章建筑”前执法,女主人凄厉地哭叫。我实在听不懂,请求身旁一个小伙子做同期声翻译,安徽女人哭诉的大意是:投入巨额兴建的这间门脸房,一旦遭无偿拆除,她们将无家可归。

即将拆除不仅类似的“冰红茶”小屋,包括市中心步行街在内的多条旧马路也在清除之列。一辆车身写满牙医广告的绿色人力车在揽活,车夫指着““打击违法行为,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横幅下的熙熙攘攘街道,劝我赶快拍照:“不要照我,照这条街吧,马上就要拆了!” 
苕溪河畔的垂柳下,布满茶座的桌椅,摩托车放在岸上,人坐在湖边。没有阳光照耀的午后,就着弥漫在空气中的机动车尾气,闲聊、品茶。往深处迈去,九曲弄这类小巷便依次展开。有学生在水旁看书;有老妪面向河水缝纫;有少妇在水里洗菜,还有男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向水里撒尿……

苕溪河属于湖州旧城内最主要的河流,沿岸的老房子在逼窄的巷子里摇摇欲坠,高压电线纵横交错地垂挂在墙边,幸好周围一切都很潮湿,否则一旦大火,扑灭极为困难。年久失修造成的黑色屋顶倒映在污浊河水里,难道这就是江南水乡?

往深处迈去,九曲弄这类小巷就依次展开了。 
沿岸居民指着远处推土机兴奋地说:“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就搬走了。”
“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
“怎么会喜欢?!脏死了!夏天没法呆!”众人七嘴八舌。
“你们将搬迁到哪里呢?”
一句话,让大家都扫了兴。半响,有人迷惘地说:“还不知道哩,肯定要城外了……”
一句话,让大家都扫了兴。半响,有人迷惘地说:“还不知道哩,肯定要城外了……”
这时,身后总有市民每只手各提两个热水瓶川流不息。原来,是去买水。“现在燃气好贵呀,不如去买开水划算。”

然而,售水处与时俱进,及时跟上涨价步伐,以前是一元10瓶,随着燃气涨价,一元只能买8瓶。看来即使这样,老百姓还是认为比自家烧水“划算”。

无锡水污染的阴影,总在我眼前晃动。




整个城市到处悬挂着“祝贺湖州跻身全国十大魅力城市”红色横幅。横幅下,有一群年轻藏民在兜售金光灿灿的藏刀、饰物。他们互相打逗、说笑着,说不怕城管抓人,因为城管“更乐意抓汉族小贩。”
“小刀是从西藏运来的吗?”问道。
他们大笑:“怎么可能。从义乌趸来的,但必须告诉买主是从西藏带来的!”

附近的“大润发”超市正在热搞促销,其中,“天下粮仓”牌大米最为优惠,由每斤1.90元下降到1.70元,市民蜂拥而至。超市出口处,“天下粮仓”被人拉肩扛,脚踏三轮车、摩托车甚至只能运输两袋的自行车全部派上用场。

与此车水马龙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步之遥的“天煌大酒店”门前,“状元牌”正宗名蟹的推销、代销点前则门可罗雀。气势不凡的酒店,除了威武的保安和住店客人的高档轿车外,没有前来购蟹的脚踏三轮车、摩托车及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