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零读《论语》:历史上真实的孔子

 bookman1959 2020-02-07

跟《道德经》不同,《论语》涉及到了很多人物。《道德经》除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商汤时期伊尹治国这个典故之外,很少有就史说理的叙述,通篇下来连个人名字都没有。而《论语》据李零先生的统计,出现了156个人,中心人物是孔子。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表达了:“心向往之”的愿望,说:“余读孔氏之书,想见其为人”。《论语》中《乡党篇》是关于孔子其人的介绍,然这个材料远远不够,司马迁亲自去过孔子故居,读过孔璧中书,甚至当面请教过孔子后人孔安国。因此李零先生认为,司马迁的记述是最可贵的。另外《孔子家语》和《孔丛子》也是可以参考的。

李零读《论语》:历史上真实的孔子

孔子的形象

汉代很流行的说法是“丧家狗”的形象,一个郑国人说孔子上半身有圣人之相,但是下半身不行。子贡讲这个评价告诉了孔子,孔子非但没有生气,还欣然接受了“丧家狗”这个称呼。

我们看到孔子的画像是往往是被“圣化”后的,后世的画师没有一个是见过孔子本尊的,都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表达对圣人的追慕之情。有作豹眼环睁,有作露齿豁牙,圣化的的结果往往是妖化。就像鲁迅评价《三国演义》说:“孔明多智近乎妖”。作者想要表达一个完美无瑕的形象,反而弄得不像是人了。

最常见的是《先师孔子行教像》,就是后很多私塾挂的都是这幅画的摹本,相传是出自唐代吴道子之手,但实际考证下来是“两个未知”,不知出于和人之手,不知画于何时。不过这个形象是比较符合史料记载,以及根据山东大汉的特征对孔子的想象。

《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六寸,当时人说他是“长人”,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大个子”。按西汉一尺23.1厘米换算,孔子的身高是221.76厘米,跟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有趣的是老子的“标准像”也是这般模样,也是提名吴道子,乍一看还以为是兄弟俩。

李零读《论语》:历史上真实的孔子

孔子的身世

祖上是宋国贵族,查三代是鲁国武士,到了孔子成了布衣。血统高贵而出身卑微。“孔”氏出自“孔父嘉”,也就是《左传》中说的“孔父”,按照当时的习俗,这属于名字连称,名是“嘉”,字是“孔父”,贵族时候的姓是“子”姓。孔子属于“以王父之字为氏”,把祖爷爷的字,作为这一支的族名。鲁国贵族孟僖子之所以对孔子另眼相看,是因为他沾了祖上血统的光。

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司马,是宋穆公的托孤大臣,社会地位很高。但是由于宋国跟郑国十年间干了十一仗,百姓苦不堪言,华父督进谗言说孔父嘉是罪魁祸首,于是杀了孔父,霸占了孔子的祖奶奶。自此之后,家道中衰。孔父的后人政治避难逃亡鲁国,孔子的爷爷是孔伯夏,父亲是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据说他身高十尺,合2.31米,比孔子还高。在鲁国的陬邑当大夫,是鲁国三虎将之一。

孔子是军人世家,祖上孔父嘉相当于宋国的“国防部长”,父亲是鲁国的县级干部。据司马迁所说,孔子是叔梁纥跟颜氏女子野合而生。在评判孔子的时候,有人说是来奴隶主强奸颜家少女所生。即使到了今天,大多尊孔的人也不愿意接受孔子是“私生子”这个事实。孔子出生不久后,就没了爹,娘也死得早,“野合”或许是司马迁为了铺垫孔子身世坎坷,从小就备受歧视,而又从逆境中坚韧不拔地成长起来。司马迁对孔子的崇拜可谓五体投地,不会故意污蔑圣人的。

后来在礼教思想盛行的时候,读书人没事干,觉得“野合”二字太辱没圣人身份了,于是刻意编纂了一个故事。话说叔梁纥身体棒棒哒,跟施氏一口气生了九个女儿,好不容易纳妾生了个带把的,而是小儿麻痹。为了生一个全乎人,又去颜家纳妾,三小姐颜徵同意了这是,于是祷神求子,在神的指示下专门去了尼丘山进行野合。西汉传承是秦、楚时候的风土民情,未婚先孕在当时是很正常的,当时后世的宗法礼教是不容许的。

李零读《论语》:历史上真实的孔子

孔子的籍贯

《论语》中说孔子是“陬人之子”,说的是他父亲当陬邑大夫时候生的他。据说是在曲阜东南尼丘山西五里的鲁源村,1925年的时候康有为曾在此立“古昌平乡”之碑。相传孔子出山的地方是尼丘山上的夫子洞,后来也叫坤灵洞。孔子三岁丧父,母亲年轻守寡没有生计,只能带孔子去姥姥家,孔子从小在曲阜阙里长大。从这里可以看出上面编故事的不合理之处,既然孔家拜神求子得来的男丁,为什么反而落魄到了姥姥家呢?

孔子是在鲁国古城西南角的平民区长大的,后来说的“陋巷”就在今天孔庙、孔府的东边。孔子的姥姥家是颜氏,鲁国的颜氏有两个宗族,一个是姬姓,一个是曹性。究竟他姥姥是哪一个性,不太好确定。颜家后人都说自己是颜回的后代,再往前的先祖就不太好追慕了。孔子的学生中有八个是颜氏,是从他姥姥家带出来的。

孔子死后葬在泗水之上,后来成了孔家族墓群,现在称之为孔林。司马迁为了写《孔子世家》专门去山东出差浏览了孔庙和孔墓,当时的孔子故里已经经营的类似现在的博物馆了。里面陈放着孔子的遗物,如衣冠、琴瑟、书籍和车辆。屋里还挂着孔子像,根据郦道元的描述,说画中站着两个弟子,手持书卷,在旁边侍立。可惜后来失传了,否则就没有“吴道子标准像”什么事了。

李零读《论语》:历史上真实的孔子

孔子的生平

孔子活了73岁,《春秋》十二公,他赶上四个,襄、昭、定、哀。十岁之前是鲁襄公时期,十岁之后正好是春秋晚期这一段历史。宗法制度正在走下坡路,孔子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终生不得志。李零先生把孔子生平分为六个时期。

1、1-33岁,公元前511-519年,3岁丧父,17岁丧母,19岁娶妻,20岁生子。孔子说他“十有五而志于学”,至于当时是跟谁学的,不是说很清楚。子贡说文武之道,散落民间,他是跟很多人学的,并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自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愈说:“圣人无常师”。27岁的时候,孔子向郯国的国君请教,据说鼓瑟击筑是跟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的。三十岁的时候,学有所成,准备去齐国找工作。

2、34-35岁,据说公元518年,孔子去洛阳向老子问礼,不过很多学者怀疑这件事的真伪。前517年孔子去齐国,齐景公说:“吾老矣,不能用也”。虽然面试没过,但是孔子收获不小,听到了当时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3、36-50岁,这是他学问的黄金时代,孔子20-42岁是鲁昭公时代,执政大臣是季平子。鲁定公即位后,季恒子执政。这时候有个有个叫阳货的,主动找孔子,孔子口头答应,并没有去。还专门趁着阳货不在家去回谢阳货。

4、51-54岁,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李零说,天命是什么?就是做官。这儿并不信口开河,而是根据孔子的行为,反推孔子的言论。孔子在这个年纪,心心念念的就是当官。或者说孔子知道了什么官可以做,什么官不能做。51岁出任中都宰,52岁出任鲁国司空,继任大司寇。54岁开始“堕三都”,公山弗扰攻鲁定公,被孔子打败。孔子以大司寇行事诛杀少正卯,后被鲁定公罢免,孔子开始带着弟子出国找工作。

5、55-68岁,孔子周游列国。55岁,从鲁国出发到卫国。56岁,继续西行被过匡包围,经蒲返卫。在57-59岁时,在卫国谋了个职位,好景不长,59岁时候卫灵公崩,孔子离开归国经过曹国、宋国、郑国到达陈国,在宋国差点被宋国司马杀害,换装逃跑,当时孔子已经60岁高龄了。他说这是“耳顺”。61-62岁,在陈湣公手下当差。62岁的时候,又去陈适蔡,绝粮于陈、蔡之间,去东北边的叶县想求用于楚昭王,被拒绝后从叶县返回卫国。65-68岁,又在卫国当了三年差,应季康子召,回到鲁国。季康子招孔子回国,主要下想用孔子的学生,而不是任用他这个老头。孔子去过宋、卫、曹、郑、陈、蔡、楚国(边境叶县),只有卫国和陈国留用他,其他国家都不肯用。孔子在这两个国家也没有留下什么政绩。

6、69-73岁,孔子回到鲁国之后,糟心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的来了,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先是在69岁的时候,儿子孔鲤先他去世了,这对孔子打击很大。71岁的时候,颜回也辞世了,72岁的时候惊闻子路被剁成了肉泥,从此不吃肉糜。这对他的健康影响很大,随后撒手人寰。

孔子去过的地方大概都是东周腹地,没有出了今天山东河南两省,考虑去而没去的有楚国、晋国,至于秦国、燕国他连想都没想过。

李零读《论语》:去圣乃得真孔子

极简方法论:浅谈《论语》的读法

汉武帝并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料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