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官下令突围,军长借故抗命延迟一天,结果6万大军一举被歼!6万大军3天被全歼,王耀武:就是放6万头猪在那,3天也抓不完啊! 1947年的初春,在山东莱芜发生了一场历时仅3天的著名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以19万兵力对阵王耀武集团24万主力,结果,华野用了不足3天(63小时)时间,就一举歼敌5万多人,就连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也战败被俘。于是,历史上才有了王耀武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6万多人,3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6万头猪在那里,任他们抓3天也抓不完!” 李仙洲并不庸俗之辈,为何此战会落得如此惨败呢?除了不得民心必败之外,其中有个非常特别的原因,那就是他的手下出了个抗命军长韩练成,在接到突围命令后,借故滞迟一天,结果,让华野给包了饺子。华野仅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就俘敌4万多,加上被我击毙、击伤的部分,共歼敌6万人左右、是役,还顺势解放了13座县城,打破了蒋集团南北夹击的计划,并且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稳定了山东解放区大局,为夺取全国解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莱芜战役是如何发生的?韩练成为何会抗命李仙洲,给我军创造合围歼敌之机呢? 1/来势汹汹的“鲁南会战”抗战结束后,蒋集团逆历史潮流而动,置国计民生于不顾,疯狂地挑起内战。为了解决山东问题,他们于1947年1月制定了一个企图全歼华东野战军的作战计划,是为“鲁南会战计划”。是役,蒋集团集中了23个整编师53个旅的兵力,采取以临沂、蒙阴为目标,南北对进的部署。南线以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为主要突击集团,由台儿庄、新安镇、城头一线分3路沿沂河、沭河向临沂进攻;北线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挥的第46、第73、第12等3个军为辅助突击集团,由淄川、博山、明水(今章丘)等地南下莱芜、新泰策应。为了一举解决山东问题,老蒋亲临徐州坐镇指挥,并派孙诚到前线督战。 令老蒋难以想象的是,他的这个南北对进夹击的合围计划,还没开始实施,华东野战军就获得了与该计划有关的详细情报,情报的提供者,正是李仙洲指挥下的46军军长韩练成。1947年1月28日,韩练成到徐州参加蒋、陈召开的军事会议,回来后,他马上把蒋集团会战鲁南、解决临沂的作战方案通过中间人报告给了临沂的华东野战军高层。 为粉碎蒋集团精心策划的“鲁南会战计划”,华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反击方案——诱敌深入,各个击破。鉴于敌人的南线兵力密集、齐头并进、稳扎稳打,华东野战军曾几次调动敌人都无战机可寻,北线李仙洲集团孤军深入、兵力分散的情况,制定了对外装作打南线模样,并主动放弃临沂,待第12军占领莱芜、第73军及第46军占领新泰、博山一线后,再秘密移动全军,突歼李仙洲北线之第46、第73、第12军。 果然,敌人上当了,一步步按照华野给他们设定的路线图“胜利前进”。2月15日,南线之敌“顺利”占领华野的大本营临沂。在南线之军顺利占领临沂这座空城之后,陈诚迫不及待地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发布“辉煌战绩”,以“鲁南决战空前大胜”的战绩向外吹嘘。在这一气氛影响下,各部将领纷纷虚报战果,据最后统计“在临沂外围歼敌16个旅”。 2/5万多头“猪”是如何被抓的?蒋、陈据此判断,华东野战军放弃临沂,是由于“伤亡过大,不堪再战”,并作出了一个让李仙洲冒险突入的“作死计划”——严令李仙洲集团加速南进,实施南北夹击。华东野战军主力则利用在解放区内作战的有利条件,冒严寒,踏山路,夜行晓宿,于18日到达莱芜周围地区,形成战役合围态势。 正当李仙洲率部火速南下时,突然空军及前哨部队侦察报告说“有大部队正向李集团奔来”时,王耀武下令李仙洲迅速回撤 。李仙洲想让一个军前行,一个军后进,再派一个师掩护左右侧翼,但73军军长韩浚与46军军长韩练成谁也不肯后行,于是又决定73军、46军“齐头并行”。李仙洲在2月21日夜下令突围时,46军军长韩练成仍然强调自己“未部署妥当”,推迟行动一天,为解放军合围进攻提供了最佳战机。 1947年2月23日一大早,按照2月21日的约定,部队突围之前,李仙洲要和46军军长韩练成、73军军长韩浚召开一个碰头会。但是,预定的突围时间到了,韩练成突然提出到城东找苏团长商量一件要事,足足等了半个小时也没有他的消息,李仙洲隐隐约约感到事情不妙,派46军的人在全城寻找,并交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李仙洲为寻找韩练成,又延迟50分钟才出发。 由于46军群龙无首,失去了指挥,部队立即陷入一片混乱,造成敌李仙洲指挥失控,从而又拖住了73军主力,使得华野又赢得了加固包围圈的时间。 其时,华野第8、第9纵队主力已于21日在和庄地区,以伏击手段,歼灭了由博山开往莱芜归建的第73军第77师。其余各纵队经20~21日激战,将李集团指挥所及第73军主力和第46军全部包围于莱芜城。2月23日晨,李仙洲率第46、第73军向口镇方向突围。 李仙洲指挥的两个军,平行于河两岸起伏的丘陵间,妥妥地钻入华野预设的“口袋阵” 。战斗打响后,敌第73军与46军原有各自的指挥系统本来就“不和”,慌忙中更是“全乱了套” 。战至中午,华东野战军攻占莱芜城,下午5时,李仙洲也当了华野的俘虏。第73军军长韩浚率残部逃至口镇,会同新编第36师余部逃向博山,结果,途中被第9纵队歼灭,韩浚也成为华9纵的俘虏。 华野用仅仅用了不到3天时间,6万多敌军死的死,降的降,主官被俘,至此,由蒋集团发起、最终被华野主导的莱芜战役胜利结束。 当李仙洲率部逃窜、后败被俘时,临阵“脱逃”的46军军长韩练成去哪了呢?原来,他已悄悄回归组织了。 3/最成功的潜伏者韩练成并不是普通的敌军将领,而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潜伏者”。 韩练成是宁夏固原人,1909年出生于一户穷苦的农民家庭。在1920年折海原大地震中,韩练成的家园被毁,父亲带着他们母子三人迁到固原县城边上,在城墙下的一个窑洞里开始了城市贫民的生活。韩练成的父母虽然是大字不识几的普通农民,却非常注重子女教育,他们用换工方式顶束脩,将12岁的韩练成送进私塾,一边念书,一边帮工。韩国练成从小就生性好动,还曾拜师学武。 为了糊口,也为了一展胸中的抱负,1925年,年已26岁的韩练成离家从军,进入西北军冯焕章部。曾隋冯将军的部队参加过北伐战争,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后改名韩圭璋考取马鸿逵的军官教导团。1926年他结识了在西北军开展兵运工作的刘志丹等人,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期间,刘志丹曾让他填写过加入先进组织的志愿书。 1929年,蒋冯反目,中原大战爆发。有一天,老蒋被冯部包围在归德车站,正当老蒋命悬一线之际,韩练成奉马鸿逵之令指挥部队声东击西,把老蒋从重重包围中解救出来。因为韩练成对蒋有救命之恩,蒋特许其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列入学籍。就这样,韩练成成为未进黄埔军校的黄埔生。也因为他是蒋的救命恩人,在各方也受到优待。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赞成一致抗日的正确主张,投入抗战一线,并升职为副军长,后又调任重庆国民党军侍从室高级参谋。在重庆期间,与周、董有着密切交往,并提出想重返革命队伍,周则建议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抗日救国出力。董也告诉他,到时候派人和他联系。 抗日战争胜利后,老蒋想搞独裁,发动内战,韩练成出任第46军中将军长。1946年6月内战爆发,四十六军从青岛上岸调往山东,配合国民党南北夹攻与山东解放区进行“鲁南会战”。 正是在此关时刻,华野首长收到了军委的电报,说是敌46军已由广东海运青岛,该军有起义的可能,望华野派人以董老的名义与该军军长韩练成联系。于是,才有了韩练成巧传情报、借做延迟突围,给我们创造了歼敌6万,并取得莱芫战役胜利的传奇故事。 韩练成是我方深入龙潭虎穴的四大传奇将军(其他三位将军是熊向晖、郭汝瑰、钱壮飞)之一,是被小蒋经国都称他为在“总统身边隐藏时间最长、最隐秘的隐形将军”。韩练成的传奇故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成为文艺创作的题材,先后多次被搬上荧屏。80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将军从战场归来》,以及2010年上海新文化传媒投资集团、上海欢天喜地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隐形将军》,都是根据韩练成的这段故事改编的。 莱芜战役后,韩练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双料中将。1984年2月27日,韩练成病逝于解放军总医院,享年75岁。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