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三化学》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疑难问题分析与探索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02-07

《初三化学》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疑难问题分析与探索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不仅详细讲解了关于燃烧的知识,并对考点知识进行了深入剖析。考生要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化石燃料等”知识,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燃烧”现象,并能够预防生易燃易爆物带来的危险。生活生产中“严禁烟火”的字样随处可见,我们要自觉遵守并提高警惕,同时要掌握“严禁烟火”的原因 ?哪些场所必须“严禁烟火”?等问题。这些涉及到“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下面就该知识进行深入解析。

1、首先学生必须掌握解爆炸的概念以及常见爆炸的类型。

(1)什么是爆炸?

尽管人们的防患意识日益提高,爆炸事故还是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要预防这些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爆炸,才能科学地应对。其实爆炸概念并不难理解,它是一种燃烧现象,在有限的空间内的急剧燃烧,因为空间的限制,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热无法及时散失,从而导致周围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造成周围障碍物的损失。比如生活中的鞭炮,在制作工艺大致是这样:将纸通过机械卷成一个坚硬的纸筒,在纸筒的两端用水泥或黏土密封住,晒干。在纸筒中间填充火药,并压紧;最后插入引线。当点燃鞭炮时,密闭坚硬的纸筒里的火药急速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纸筒内的压强迅速增大,而发生爆炸。

《初三化学》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疑难问题分析与探索

(2)常见的爆炸类型

爆炸的类型有很多,爆炸产生的威力有大有小。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爆炸有鞭炮爆炸、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高压锅爆炸、烧水锅炉爆炸、炸弹爆炸、煤气罐爆炸等。这些爆炸的原因都一样吗?表面看这些爆炸都一样,都会产生破坏,但是引起的原因是不相同的。在化学上,根据爆炸引发的原因不同,可以将爆炸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物理爆炸:是由于物理变化而引发的爆炸,比如气球和高压锅爆炸,是因为里面压强增大导致,整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起决定作用。

化学爆炸:是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瞬间内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无法散失而导致的爆炸。比如爆竹爆炸、炸药爆炸、煤气罐爆炸等,这些爆炸有的是燃烧引起的,有的是化学反应(非燃烧反应)引起的。

2、爆炸与燃烧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虽然爆炸最终产生的破坏是一样的,但是引发爆炸的原因不同,即爆炸的类型不同。对于化学反应引发的爆炸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因燃烧而引发的爆炸另一种是非燃烧引发的爆炸,比如炸药爆炸、炸弹爆炸等,引发它们爆炸的原因不是燃烧,而是这些火药在外力的作用力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爆炸。所以爆炸与燃烧之间有着太多的联系,因为有的化学爆炸是由燃烧引发的。

(1)两者的联系

对于燃烧而引发的爆炸,如煤气爆炸、汽油爆炸,它们与这些物质的燃烧是一样的,只是燃烧的环境发生改变,其它没有什么变化。比如将相同的汽油分成两等分,一份至于空气中燃烧,另一份放在密闭的空间内燃烧。虽然两者最后产生的结果不相同(前者安静地燃烧,后者会发生爆炸),但是两者发生的化学变化是一样的。

(2)两者的本质区别

燃烧与爆炸在化学反应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引发燃烧和引发爆炸的条件是不相同的。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燃烧就可以发生。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爆炸的四个基本条件:反应快、气体多、热量大、空间小。如果有的可燃物反应很慢、产生的气体也很少、释放出来的热量也不多,即使放在有限的密闭空间里燃烧,也不会发生爆炸。所以说爆炸是特殊条件下的燃烧,它针对的可燃物必须是易燃物。而非燃烧引发的爆炸,则与燃烧没有联系,比如加热硝酸铵时,也可能会发生爆炸,这个反应就不是燃烧,而是简单的分解反应。爆炸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一部分燃烧引发的爆炸,还有其它原因引发的爆炸。

《初三化学》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疑难问题分析与探索

3、何为易燃物和易爆物?

能够引发爆炸的物质主要有两种类型:易燃物和易爆物。生产和生活中必须加强对这些物质的管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出现。

(1)常见的易燃物质

易燃物有很多,下面从物质的状态来分析,分为三类。易燃的气体物质,如天然气、水煤气、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物质极易燃烧、反应剧烈、产热多、生成的气体多。易燃的固体及粉末,如棉花、硝化棉、煤粉、面粉、白磷等。还有一部分容易与水反应的固体物质,如钾、钠、镁等活泼的金属物质,这些物质保存的时候,不仅要远离明火,还特别要注意密封、防潮保存,它们遇到水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易燃的液体,如酒精、汽油、香精油、香水等,这些物质与明火就会剧烈燃烧。

(2)常见的易爆物质

易爆物在工业和化工业领域里十分常见,如硝酸铵、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黑火药等物质都属于易爆物。还有学校化学实验室里的氯酸钾、硝酸钾等也属于易爆炸物质,这些物质在外力撞击或受热的情况下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引发爆炸。

4、预防易燃易爆物危险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1)为什么要预防易燃易爆物?

易燃易爆物在遇到明火或撞击时,都有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这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家中食用的面粉,在遇到明火时也可能会发生爆炸。下面就面粉为例,将面粉喷洒在遇到明火的密闭硬纸金属圆筒内,观察是否发生爆炸。

《初三化学》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疑难问题分析与探索

如图所示,用力下压活塞,让空气将小罐子里面的面粉喷洒到放有燃着蜡烛的密闭容器里。实验结果:面粉发生爆炸,塑料盖被冲开。我们平时食用的面粉属于可燃物,压缩空气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圆筒,且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遇明火点燃后,瞬间全部燃烧,短时间内大量的热,迅速膨胀发生爆炸。

(2)预防易燃易爆物发生火灾或爆炸的方法

①必须“严禁烟火”,让其远离火源。存放易燃易爆物的场所,必须张贴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比如具有可燃性粉尘的面粉加工厂、纤维纺织厂和煤矿等;具有可燃性液体或气体场所,如加油站、油库、燃气站等必须远离明火,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②防止撞击以免发生爆炸事。尤其在易燃易爆物的搬运和存放过程中防止出现外力撞击情况,以免引发化学反应,导致火灾或爆炸出现。

③防止静电作用引发火灾或爆炸。主要是指易燃易爆物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摩擦出现静电产生火花,导致火灾或爆炸出现。

④保持通风干燥,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从而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出现。

5、常见的防止易燃易爆物的警示标记

下面是存放易燃易爆物场所必须张贴的消防警示图标或字样,大家一定要记清。不仅是为了中考化学答题,更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消防防患意识。

《初三化学》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疑难问题分析与探索

《初三化学》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疑难问题分析与探索

大家在平时的生活和产生中,要加强消防意识。尤其是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不仅要熟悉易燃易爆物,而且要掌握其相关的概念以及预防火灾和爆炸的方法措施。希望通过以上分析对广大考生理解燃烧概念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