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百川 元好问,男,汉族,公元1190年生,寿命68岁。属相狗,星座为狮子座,山西忻州人。元好问16岁时进城赶考,为何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这首名词,其中的故事太感人了。新闻源发布 这首词的全名叫《摸鱼儿·雁丘词》。序中写道“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1205年,元好问赴山西太原参加乡试。赶路途中遇到一位捕雁者,他说:“今天早晨,我捕获一只大雁,杀了它。与它同行的另一只雁脱网逃了,悲鸣地一飞冲天,没有飞走,反而坠地自杀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元好问听到这个故事,惊落悲起。就花钱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葬在汾河之滨,垒了一座石坟,命名为“雁丘”。同行者都赋诗哀叹。元好问也写了《雁丘词》。旧作没有配作曲,现在重新改定。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情为何物?就是生死必须在一起吗?天南的雁和地北的雁,飞到了一起,经历了多少寒霜酷暑。有相聚的欢乐,离别的痛苦,它们更有痴情念念的儿女。逃雁说:“万里云,千山雪,孤单影只找谁去?” 横汾这条路,现在寂寞,当年可是汉武帝出巡箫鼓喧天。如今荒郊野地,招魂也无济于事了,只有山鬼啼哭如风雨。天也妒嫉,根本不信殉情的大雁,会像莺燕成为黄土。它们必然被千秋万代地歌颂。 《金史·元好问传》记载“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元好问,幼时有“神童”之誉。7岁能做诗。14岁的时候,跟随陵川的国学大师郝晋卿学习,不去写应考的诗文,对经传百家深入贯通,仅用六年就完成了学业。 元好问读万卷书后,始行万里路,南下太行山,渡过黄河,写了五古诗《箕山》,开头曰:“幽林转阴崖,鸟道人迹绝。许君栖隐地,唯有太古雪。人间黄屋贵,物外只自洁……” 还有《琴台》诗“荒城草木合,破屋风雨侵。千年一琴台,眷焉涕盈襟……”教育部部长赵秉文看见了这些诗,赞不绝口,认为近代没有这样的作品。于是,元好问名震京师。 1221年,32岁的元好问参考中进士,任命为河南南阳内乡县长。五年后,升任南阳市长。1232年,被选拔到中央办公任职,没过多久,任正局级的左司都事,转行副部级的左司员外郎。 1234年,金国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灭亡,身为鲜卑后裔的元好问不再做官。转而专心研究学问,著有《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几》一卷、《诗文自警》十卷。字数约达上百万。 元好问写文章有法度,各种文体完备。他的诗词奇崛而绝无雕琢,巧饰而去掉绮丽。他的五言诗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他写的歌谣慷慨豪迈,挟带一种幽、并之气。 他写的长短句,宣扬新声,写出恩怨的有几百篇。战乱以后,故交老友都没有了,元好问已经成为一代宗师,为众人所推崇,四方的人们凡是要写碑版铭志,都跑到他家门下。 元好问在晚年热衷写史,他认为金国之所以取得天下,典章法度几乎达到汉、唐的水准,国亡了要写出历史,已经是自己应当承担的任务。 当时金国实录在北京的张万户家中,元好问于是对张万户说,愿意把金国实录撰写成书,后来被好友乐夔阻止才罢了。元好问不甘心地说:“不能让一个朝代的轨迹泯灭而得不到流传。” 于是,元好问在自己家中建造个亭子,在亭子中著述,并因此把写的稿子称为“野史”。凡是金朝君臣的遗言和往来活动,采访所闻,得到一些资料立即用寸纸细字做出记录,以至于收集到一百多万字。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坐朝问道”,直译为贤君朝廷问国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也是像元好问等国学大师的处世之道。元好问逝世后,元朝宰相脱脱编撰《金史》,大多依据他的著作。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
来自: 昵称6512212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