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非对称作战方式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昵称m5Gu5 2020-02-07

在未来信息时代战争中,运用“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仍是出奇制胜的有效策略,但在运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处理好“威慑与实战、全局与局部、打强敌与打弱敌”的关系,有着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要处理好“威慑与实战”的关系
一是采取具有非对称特征的威慑行动制止战争的爆发或控制战争规模的升级。“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赢得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其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采取具有非对称特征的威慑行动。也就是以绝对优势于敌或敌短时间内难以具备的优势条件,威胁和震慑敌人,通过力量上的压倒优势或态势上的非对称关系,使敌看不到胜战的希望和可能,从而最终放弃战争的意图,以此来制止战争的爆发或不断升级。而主要的非对称方式方法,就是适时向敌人展示己方的强大实力和应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并向敌方展示己方已形成的绝对有利态势。

还有一种威慑的方法就是向敌方显示己方的“撒手锏”武器装备,使敌人望而生畏,或使敌短时间内难有破解之法和防护措施,从而达到慑止战争或控制战争升级的目的。但是实施非对称威慑行动,是以具备决战决胜的实力和决心为基础的。如果没有优势非对称作战的实力和决心,非对称的威慑行动是不会起到应有作用的。特别是在威慑失效、实战将不可避免时,如果没有足够的非对称实力,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不利境地。换句话说,只有具备了非对称作战的实力,战前的威慑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二是以优势非对称的实战准备,积极应对战争的爆发和规模的骤然升级。由于实战是威慑失效后的结果,或者说是威慑行动的延伸和继续。当威慑行动失效时,实战则是最终的解决手段,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战形式。因此,我们在运用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时,力求以非对称的威慑行动震慑敌人,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目的;同时,也必须做好用非对称方式和方法进行实战的准备,并把实战作为最后的或保底的有效手段。对于实战准备而言,既要有优势于敌的非对称作战方式和方法,也要有劣势于敌的非对称方式和方法。并且,在非对称实战中,也不应忽视非对称威慑行动方法的灵活运用,通过将非对称的实战方法和非对称的威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达成综合制敌的理想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战争的主动权,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和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一是根据全局力量上的优劣对比,确定采取优势的还是劣势的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当己方实力远远超过对手时,应采取优势的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当己方实力落后于对手时,应采取劣势的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日军攻击势头强劲,武器装备优良的实际情况,毛泽东主席制定了“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制定,就是依据了敌情、我情等客观实际,体现了劣势的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的思想内涵。


二是根据战争全局的态势情况,局部上的非对称方式方法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局上的需要。战争全局上的态势情况,是战争局部运用非对称方式方法的依据。解放战争后期,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将国民党军就地、分期、分批加以歼灭”的总方针,在确定辽沈战场歼击目标的选择上,就体现了局部服从全局的要求。如果打长春就违背了全局上的考虑,如果打锦州就体现了全局上的需要。因此,东北野战军在完成了打长春作战准备的情况下,最终南下完成了攻锦任务,体现了对全局意图的贯彻和执行。

三是要根据全局上非对称方式方法的需要来协调和处理各个局部上的力量构成和战法运用。全局上非对称方式方法运用得如何,取决于各个局部的贯彻执行情况。也就是说,全局上非对称方式方法的运用,是由各个局部去贯彻和落实的。再有效的非对称方式方法,如果没有各个局部去落到实处,是不会起到应有作用的。这就需要指挥员根据战争全局上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的需要,来协调和处理好各个局部上的力量构成和战法运用,以保证全局上非对称方式方法的有效落实。

要处理好“打强敌与打弱敌”的关系
 一是面对强敌,主要采取“寻弱击要”或“变强为弱”的非对称方式方法战胜敌人。自有战争以来,“避强击弱”就是作战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当面对强敌,又不得不与之交战的情况下,必须以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创造歼敌条件。一方面,要寻找并抓住强敌的弱点和“短板”来歼灭敌人。战争实践证明,再强大的敌人也会存有这样或那样的短处。特别是高度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脆弱性。处于劣势一方,只要拥有耐心和善于观察,总能找到强敌作战体系中的弱点和“短板”,而后瞄准其弱点和“短板”,采取非对称方式方法实施重点打击,即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敌作战体系的要害处着眼、从其薄弱处“开刀”,以己方作战体系的长处打击强敌作战体系中的短处,从而起到“击要瘫体”的作战效果。另一方面,要将强大之敌转变为弱小之敌再加以歼灭。也就是采取非对称作战的方式方法,将强敌耗弱,将大敌割小,将整敌割散。比如,通过积极调动敌人,使其进入不利的地形上;或者将强敌分割为数段并破坏其协同,使其整体作战功能降低等等。之后,再通过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最终战胜强敌。


二是面对弱敌,主要采取“杀鸡用牛刀”的方式方法,力求以绝对优势力量速决全歼敌人,不给敌以喘息之机和还手之力。对于弱敌来讲,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打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弱敌可以采取措施增加力量或变换作战态势,最后弱敌也可能变为强敌。比如刚刚着陆的空(机)降之敌,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拢了队形并抢占了有利地形时,好打之敌便成了难打之敌。再比如,处于运动中缺少防护的敌人,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进入了阵地或抢占了有利地形,弱敌也就变成了强敌。因此,在战争过程中,对于那些相对较薄弱的敌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或麻痹轻敌,也就是像毛泽东主席所讲的“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一方面,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不给敌人以由弱变强的时机和条件,趁敌弱时果断用兵,速决歼敌。另一方面,必须把薄弱之敌当作强大之敌来打。首先要形成绝对优势的兵力兵器,不但注重数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量或效能上的优势,而后,尽力创造和形成有利的歼敌态势,如形成“重锤猛击之势、批亢捣虚之势、关门打狗之势”等等,通过形成力量对比上的优势,再加上对己方有利的歼敌态势,就可做到速决全歼敌人或达成“一招制敌”的作战目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