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之间彰显大爱——赈灾邮票的由来

 过往邮客 2020-02-08

附捐邮票也叫慈善邮票,这和邮票既用于邮政,也用来为某些慈善事业筹款,世界上最早的慈善邮票是1897年新南威尔士(现澳大利亚的一个洲)发行的,以比邮票面值高12倍的价格出售,所得收入除去邮票面值的金额外,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依照万国邮政公约的规定,邮票的面值写在前面,附加金在后,而且它的字体应较前者为小。

世界上最早的慈善邮票是1897年新南威尔士(现澳大利亚的一个洲)发行的,以比邮票面值高12倍的价格出售,所得收入除去邮票面值的金额外,全部用于慈善事业·依照万国邮政公约的规定,邮票的面值写在前面,附加金在后,而且它的字体应较前者为小。

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发行于1920年12月1日。1919年黄河决口,沿岸泛滥成灾,为了赈济灾民,中华民国邮票发行了我国邮票史上的第一套慈善邮票-附收赈捐...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发行于1920年12月1日。1919年黄河决口,沿岸泛滥成灾,为了赈济灾民,中华民国邮票发行了我国邮票史上的第一套慈善邮票---附收赈捐邮票。全套共计三枚,是由当时的财政部印刷局用早年发行的《帆船》普通邮票中的三枚,加盖“附收赈捐壹分”字样而成。这套邮票原来的面值分别为一分、三分和五分,加盖以后则相应改为二分、四分和六分,仍按邮票面值出售。这样每枚邮票的真正邮资等于邮票面值减去1分,而这1分则集资用语赈济黄河灾民。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和现阶段成熟的附捐邮票有着明显的不同。

1944年10月10日,为了救济抗日战争中的难民,邮政发行了第二套附捐邮票六枚、小全张一枚,均为难民图,左右两侧分别印有“附捐邮票、赈济难民”字样,只是刷色有所区别,由纽约美国钞票公司印刷。这套邮票原来的面值和附捐金额分 别为五十分、八分、二十一分、二十八分、三十三分和一元,但由于邮资调整并未发行,于1948年10月10日加盖改值以后发行,改值以后的面值和附捐金额分别为二元、四元、五元、六元、十元和二十元,这套邮票的市场价格约为一千五百元;同时还发行小全张一枚,内含全部六枚邮票,上面印刷有“共拯饥溺”字样。

1948年7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第三套附捐邮票“资助防痨”,全套三枚,同时发行无齿票一套,由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刷,图案均为长城,但刷色有所不同,面值分别为五千元、一万元和一万五千元,附捐金额均为二千元,无齿票的面值和附捐金额与之相同。这两套邮票的正票都很便宜,新票旧票均不过十元左右,但有齿票的第三枚有漏印红色标志的变体出现,价格比较贵。


1984年2月16日中国邮政发行了这套儿童邮票,同时这套邮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一套附捐邮票。中国历来非常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关心儿童是全社会的事业。妇联主席、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会长康克清专门为附捐邮票纪念卡亲笔题词“为了孩子”。发行儿童附捐邮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儿童福利事业募集资金,不仅增加了一个集邮的新品种,也提供了一个为孩子们贡献的机会。这套邮票共2枚,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儿童》特种邮票,一套2枚。第一枚叫“在阳光下”,图案是一个抱着玩具球的小女孩,第二枚叫“健康成长”,图案是一个搂着玩具熊的男孩,发行量一千五百九十六万,面值均为八分,附捐金额均为两分。每枚邮票的金额写为8分+2分,邮局按一角出售,其中8分作为邮资,另外的2分则为邮政局收集起来后,捐赠给“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这套邮票全部售出后,可以为儿童的福利事业征集120万元的基金。

2-1为“在阳光下”。活泼可爱的女孩手抱彩球,体态健美,富有灵气,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背景是蔚蓝色的天空和碧绿的树丛。

同年3月15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为广泛引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注,邮电部又发行了《中国残疾人附捐邮票》。

第一枚:盲文。画面上是两只手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一周年的盲文,双手正在摸索盲文,而被双手摸索过的地方都是金色的,这说明盲人已经知道了内容,而没有摸到的地方则是浅紫色的,为了不让手遮住盲文,画面还用了装饰手法,整体看起来造型非常完整,内容表达非常全面。

第二枚:哑语。哑语是聋哑人非常重要的一个交际工具,其分为手势和指语两种,这样可以更好的表达出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画面采用的是双指语,底纹选择的是热爱祖国,然后用指语叠在上面,给人非常大的联想空间。

第三枚:假肢。残疾人在安装了假肢以后重新走进社会参加工作,而图面选择的假肢是一种可以自由旋转,也可以拿东西、握笔的,选择的图案是假肢在联系拿石锁并且上提,而右手则在保护,左边有吊车图,其寓意是假肢的力量和功能都是非常大的。

第四枚:轮椅。轮椅是截肢患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也是最有代表意义的残疾状态象征,其选择的是三色喷绘在哦一起绘制成的,整体呈现出一种前进的状态,很好的展现出了残疾人的精神。

1989年儿童节恰逢联合国国际儿童十年和国际儿童节四十周年纪念日,邮电部发行了《儿童生活》附捐邮票。邮票图名分别为:“我的好朋友”、“企鹅你好”、“我的鸟”、“拍球”,面值和附捐金额的结构与“中国残疾人”完全相同,发行量1445万。

1998年夏,我国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频发特大洪水。为捐助灾区,国家邮政局于当年9月10日发行了1998-31T《抗洪赈灾》附捐邮票,全套1枚。

邮票主图是将洪水挡在外面的抽象红色大坝,大坝又像“众”字,含众志成城、共抗洪魔之意,副票图案与邮票图案相似。邮票邮资50分,副票附捐50分,发行量3000万枚。这是我国首次以主、副票形式发行的附捐邮票。

2008年5月20日,为了进一步向汶川地震灾区提供社会援助,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决定于2008年5月20日特别发行《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附捐邮票一套一枚,售价2.20元,其中邮票面值1.20元,附捐金额1元,发行量1300万套。

本来附捐邮票是一个单独的类别,但新中国发行附捐邮票均排在特种邮票的序列里,还有一套邮票也与附捐邮票性质相同,那就是1991年9月14日发行的T168“赈灾”邮票。这套邮票全套一枚,面值八十分,虽然没有印刷附捐金额,但其销售收入全部捐献给了遭受洪涝灾害的江苏和安徽等地灾区,因此从实质上讲也是一套附捐邮票。这套邮票本来计划发行1500万,为了对付炒风,后来加印到了4000万。按照常规,附捐金额不能超过面值的百分之五十,这套附捐邮票的附捐金额和面值一样,虽然有悖常理,但因为事出有因,集邮爱好者想来也能理解是邮电部门的一片爱心。

1991年,我国长江、淮河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成灾。9月14日,邮电部发行了《赈灾》附捐邮票一套1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为赈灾发行的附捐邮票,该邮票面值80分,虽没有印附捐值,但邮电部将邮资收入全部捐给了灾区。

2003年5月19日,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非典”,国家邮政局为支持卫生部门的研究治疗,沿用《抗洪赈灾》附捐邮票的模式,发行了《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附捐邮票一套1枚。邮票主图酷似一个交通禁行标志,中间的“SARS”字样被一道红杠划过,其外围由一圈小红心围成,蕴含万众一心、“非典”止步之意。这套邮票面值80分,没有印附捐值,发行量1250万枚,国家邮政局把邮票发行的全部收入捐赠给了卫生部门,以支持抗击“非典”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