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理解,羊毛羔夹克就是皮夹克的加厚款。而且同皮夹克一样,都是军需用品出身。话不多说,就从B-3 Bomber Jacket (B3轰炸机夹克)说起吧。 说到夹克,我们一般会想到A-1、G-1等专门为飞行员设计的飞行夹克,而且很多人通常会称它们为轰炸机夹克。但其实晚于它们出生的B-3,才是专门为轰炸机高海拔冷空气飞行需求设计的夹克。 每一款军用服饰的诞生必然是因为功能需求,B-3也是,它可不是给飞行员穿的,最早是专门为轰炸机上的机枪手设计的。B是Bomber的意思,也就是轰炸机。因为早期飞机舱都不是封闭的,而飞机装载的M2机枪需要很大的射界,因此炮位上的窗口必须开得足够大才能满足射击需求。这样一来,机舱内的温度就比普通的飞行机舱低很多,所以1934年,美军考虑到挡风保暖需求,特别设计了更厚大、保暖的B-3皮夹克。适用温度能从-30℃跨越到0℃,可见抗寒战斗力极强。 飞行员穿A-2,而更苦逼的机枪手则穿着B-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B3轰炸机夹克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和空军轰炸机成员的标准飞行服。至于产品供应商,当然还是来自美国的著名飞行夹克、军服制造商Alpha Industri啦。
除了用料上极其下成本,在设计上也非常注重保暖功能。配有宽大毛皮衣领,衣领竖起来后,还可以用两道牛皮皮带把它束紧,防止风从衣领口灌进,更加保暖。重型氧化铜金属拉链,全部采用了表面耐腐蚀处理。衣服所有接缝处都设计有可调节松紧的皮带,热了可以松一点通风,冷了可以紧一点保暖。没有像一般飞行夹克那样有针织袖口和下摆,而是以一圈外翻的毛边代替,也没有修身剪裁,却以超强保暖性著称。 有了B-3,环境再恶劣的战场,也丝毫没有减弱军人们的帅气,试问这样的制服诱惑有谁能抵挡得住?
B-6是介于重量较轻的A-2飞行夹克和重量较重的B-3飞行夹克中间的型号。它采用和B-3一样的羊皮,但是羊皮和羊毛都更薄更短。然而B-6装备并没有像A-1、G-1,M65等夹克那样广为流传,只在军用夹克历史上短暂地出现过一段时间。
1947年,试飞员查克·耶格尔Chuck Yeager突破了音障,开启了美国空军的全新喷气机时代,导致皮革飞行夹克退居二线,尼龙夹克开始流行。随后,尼龙飞行夹克在1970年代也出现了重大变革,改变的根源正是防火布料的几个重大突破。没想到飞机和布料的变革,会对人们的着装方式产生影响。 尽管MA-1款式时至今日依然非常流行,但当时的旧款使用的是尼龙材质,虽然保暖,但是弱点是不防火,且易燃,这在作战中是非常致命的。如果机身起火,衣服受热后直接融化在穿着者身上了。 所以,为了更安全因素考虑,1972年,美国空军设计出了MA-2,代替了MA-1长达20多年的服役历史。MA-2采用聚芳酰胺Aromatic Polyamide来替代尼龙材质。这种材质可以抵抗400摄氏度的高温,并且可以维持1分钟不会变质。这防火力度可不是一般的厉害。不仅阻燃,还可以抵御化学威胁和辐射。
MA-2飞行夹克,也称为CWU夹克。CWU的意思就是“寒冷天气制服”。该夹克有两种版本,轻型CWU-36/P和更绝缘的CWU-45/P。远看两款夹克完全一样,只是采用了不同物料的内里。 其实在最终定型之前,这两款还有个前身叫CWU-17/P,于1973年设计出来的。到了1977年,外套被重新名为CWU-45/P。沿自CWU-17/P的可拆除口袋被缩小了。1980年,领边缩窄,后方的活褶缩窄。1984年,领口的车线被简化。(很多喜欢收集复古军服的爱好者可以从这些细节判断年份) 直到现在CWU 45/P和CWU-36/P,依然是美军的现役军服。一般天气比较温暖的时候,空军飞行员会穿重量较轻的CWU-36/P。而天气较冷时,会穿较重的CWU 45/P。 MAGFORCE CWU-45/P飞行夹克 如今,CWU-45/P和MA-1一样,不再单纯只是军服,而是备受军服爱好者和潮流人士追捧的款型,多少硬汉明星穿上身过就不必我多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