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董卓篇(中)

 金色年华554 2020-02-08

汉末群雄系列之董卓(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董卓重大事件之五——陈仓之战,交恶皇甫嵩

中平三年(186),凉州叛军发生内讧,韩遂接连杀死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吞并他们的兵马,率领十余万凉州叛军进犯陇西。凉州刺史耿鄙在组织抵抗时遭遇兵变被杀,至此东汉朝廷失去了对凉州的实际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韩遂又吸收了新的伙伴:陇西太守李相如、耿鄙部将马腾、自称“合众将军”的王国,组成了新的凉州叛军联合体。

中平五年(188),凉州叛军推选王国为首领,攻入右扶风陈仓县。董卓的驻兵地就在右扶风,所以朝廷拜董卓为前将军,辅佐前将军皇甫嵩共同救援陈仓。《后汉书·皇甫嵩传》载“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董卓篇(中)

上一次董卓对阵西凉叛军时曾经与上司张温、参谋孙坚闹得很不愉快,孙坚甚至建议张温杀掉董卓。这次作为副手的董卓又与主将皇甫嵩发生争执。

董卓接到朝廷命令后打算立即进兵陈仓,皇甫嵩不听。董卓表示:“陈仓被叛军包围,危在旦夕,不赶紧去救就全完了!”皇甫嵩不慌不忙地回应:“不然。《孙子兵法》上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今陈仓虽然被包围,但城防坚固,一时叛军难以攻下。王国他们虽然实力很强,但陈仓易守难攻,我们只要以逸待劳,等待敌人疲敝不堪时再一鼓作气,必能大获全胜。”毕竟皇甫嵩当世名将,比张温还要有威望,傲慢如董卓也不敢继续理论,只能听皇甫嵩的。

果然,凉州叛军包围陈仓八十多天,从冬季打到开春也没能拿下,疲惫不堪的叛军开始撤退。皇甫嵩下令立即追击,这时董卓又出来唱反调:“不行,《司马法》上说穷寇勿迫,归众勿追。现在我们去追王国,就是在追穷寇。困兽犹斗,把他们逼急了会适得其反,还是别追了。”皇甫嵩一听,心想好哇,之前我说《孙子兵法》,你就给我来《司马法》;我说不进攻,你就说进攻,现在我说进攻你又反对,摆明了跟我唱反调,就是意图损害我主将的威严么,于是毫不示弱地回道:“你说的才不对,之前我不进攻,是避其锋芒。现在进攻,是因为敌军士气衰弱。他们是疲师,才不是穷寇。我们以逸待劳的精锐力量攻击他们撤退的疲师,怎么会赢不了?”

皇甫嵩率领本部兵马火速追击,命董卓留守后方。休养多时的朝廷军队长途奔袭,连战连捷,斩首叛军一万多名,贼首王国被韩遂、马腾废掉,不久被叛军杀死。上文的对话基本取自《后汉书·皇甫嵩传》,尽管史书中的人物对话都是史家修饰润笔过的,但我们还是清楚地能够嗅到强烈的火药味。董卓几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与当年对待张温时如出一辙,只是皇甫嵩更加强硬,才没有受董卓影响。因为这件事,两人的关系搞得很僵,皇甫嵩一再不听董卓的建议,事实证明皇甫嵩是正确的,搞得董卓很没有面子,由此对皇甫嵩非常嫉恨。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董卓篇(中)

董卓重大事件之六——拒绝调动,野心浮动

中平六年(189),朝廷征召董卓为少府。少府为九卿之一,主要掌管部分税收、皇室各种费用的支出。这个职位自然是肥缺,但董卓显然志不在此,入京做官就要交出兵权,他是绝不肯干的。董卓上书婉拒称:“臣的湟中义从和秦胡都舍不得臣,他们说我要是走了,他们的粮草就会短缺、赏赐也会从此断绝,老婆孩子要忍饥受冻。士卒们手挽着臣的马车,不让我走,这些士卒都是羌胡,他们不懂礼节,我也没办法阻止,只能留下来安抚他们,还请皇上恕罪。”

这里的湟中义从,指的是羌、月氏等西北少数民族雇佣兵,秦胡则指居住于三辅即三秦之地的胡人,这些少数民族士兵在董卓军中为数不少,战力也很强悍。

当时的天下大势:黄巾残党仍然活跃于许多郡县,凉州已经成为韩遂、马腾等叛军的乐园,益州牧刘焉不再听从朝廷号令,各地豪族也在征讨黄巾后组织起自己的武装,京城里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斗得不亦乐乎...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表明更大的乱世即将到来。所以董卓拒绝赴京也没有任何惩罚,此事不了了之。

不久汉灵帝身患重病,恐怕自己不久于人世,为预防董卓拥兵自重带来祸患,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意图以州牧高位来换取董卓放弃在关中的军队,并命皇甫嵩接管这支部队。

在董卓之前只有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刘虞两名州牧,而且这两人都是皇家宗室,以并州牧来交换董卓的军队,汉灵帝也是下了血本。但董卓仍然不为所动,借口跟上一次拒绝少府任命差不多,说什么士卒们舍不得自己之类的。总之,董卓就是不肯交兵权,不肯离开自己在关中的大本营,哪怕掌管一州都不愿意换。但这次汉灵帝病重,催得急,董卓实在躲不过去,于是带上五千人启程赴任,将大部队留在右扶风。但走到河东郡董卓就不走了,稳稳地扎下营寨,不再前进,并且关中的大部队也拒绝交给皇甫嵩。此时的董卓敏锐地觉察到,汉灵帝可能不久于人世,洛阳京城内可能要有大动静。

皇甫嵩之子皇甫郦劝其父:“当今天下局势危如累卵,有能力稳定局势的人,只有父亲您与董卓两人而已。你们之间怨隙已经很深,不可调和。现在董卓被诏命将兵权交予您,他居然上书拒绝,这是公然违逆皇命。京城局势不明,董卓在半路踌躇不进,必定不怀好意。父亲您有皇帝支持,现在就该点齐兵马讨伐董卓,将其铲除,如此功绩可比齐桓公、晋文公之伟业。”皇甫嵩摇了摇头,答道:“董卓虽然不听皇帝调动,但擅自讨伐他也不对。还是应该上奏其事,请朝廷定夺吧。”于是皇甫嵩没有出手,只是如实禀报给朝廷。汉灵帝再次下诏让董卓移交兵权,董卓对皇甫嵩更加怨恨。

可以说皇甫郦对局势的判断非常准确,当时满朝文武,能够镇得住董卓的也就只有皇甫嵩。要知道当年征讨冀州黄巾军,皇甫嵩就是接替董卓后攻破的广宗城,当时的董卓被汉灵帝以囚车压回京城。再后来征讨凉州叛军,皇甫嵩力压董卓的反对,成功大破叛军,搞得董卓颜面尽失。对皇甫嵩的军事水平董卓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双方交战,董卓赢面很小。皇甫嵩若能铲除董卓,以他的威望其他潜在的军阀也只能偃旗息鼓,不敢造次。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皇甫嵩既没有政治野心,对昏庸的朝廷又过于愚忠,不敢擅自行动导致董卓阴谋得逞,引发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为何说皇甫嵩的一念之差导致董卓阴谋得逞呢?因为董卓驻扎在河东没多久,汉灵帝就驾崩了。按道理董卓拒不交兵又不到并州赴任,这么严重的违命之举朝廷不可能无动于衷,皇甫嵩其实也在等待朝廷命令,但大将军何进忙着跟宦官玩宫斗,亟需各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哪肯得罪董卓呢。由于何太后不同意杀宦官,何进与袁绍谋划召外兵进京诛杀宦官。

何进征召前将军董卓、府掾太山王匡、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等人领兵来京城,其他各路且不提,单说董卓。董卓的政治敏锐度实在高,据《后汉书·董卓传》载“卓得召,实时就道。”是说得到诏书就立即启程,与他赴任并州的磨磨蹭蹭判若两人。同时董卓立即派人上表朝廷,弹劾张让等宦官,表态坚决支持大将军铲除宦官、清君侧的行动。

到这里,不用说皇甫嵩父子,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董卓动机不纯。要知道汉末的州牧可是军政大权一把抓,董卓都不要,现在却大公无私地进京铲除宦官,摆明了董卓的野心不满足于管辖一州,他要的更多。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董卓篇(中)

董卓重大事件之七——迎奉天子

且说何进命董卓进京不久,又觉得不妥,派谏议大夫种劭去告诉董卓停止进兵,董卓此时率军已进入河南尹。种邵前往迎接,并传达了大将军何进的退军命令。董卓来都来了,哪里肯退军,借口怀疑京城有状况,于是命军士拿刀威胁种邵。《后汉书·种邵传》载“劭怒,称诏大呼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卓。卓辞屈,乃还军夕阳亭。”这个种邵也是条汉子,没有被董卓吓住,反而严厉斥责。董卓自知理亏,于是引兵退到夕阳亭。其实呢,被种邵吓退这种说法是种邵本传里的溢美,要知道夕阳亭就在洛阳城西不远处,所以董卓根本没有退军,只是停在洛阳城外继续观望而已。

中平六年(189)八月,何进被宦官诛杀,京城大乱。袁绍、袁术等人攻打皇宫,与宦官集团交战。董卓远远望见洛阳城中冒出浓烟,知道发生大事,赶紧带兵前进。军至城西,听说少帝被中常侍张让、段圭等劫持往北逃跑,赶紧带兵追赶。追到邙山脚下,迎接少帝与陈留王。

董卓率兵赶到邙山,太尉崔烈上前拦住呵斥董卓,身为武将要懂得回避,不能惊扰圣上。董卓一看,不远处公卿百官衣衫不整的狼狈相,冷笑一声,骂道:“我等昼夜三百里兼程赶来,你说回避就回避,小心我砍了你的头!”此时的董卓面对公卿百官,再也不掩饰自己的飞扬跋扈。

董卓麾下多是面目粗犷的羌胡兵,十三四岁的少帝经过一整夜血雨腥风,见到这些凶悍的士卒,被吓得哇哇大哭。董卓上前与少帝说话,少帝刘辩竟然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口,问他什么也答不出来。董卓无奈,转而与陈留王刘协交谈,问他事件的经过。才九岁的刘协倒是比较镇定,对答如流。

据《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载,董卓见到少帝时曾说了这样的话:“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是说十常侍之乱,就是少帝纵容宦官的结果。接着却恭敬地向陈留王刘协施礼,并将刘协抱起。另据《英雄记》载,刘协不愿让董卓抱,于是董卓与刘协同乘一匹马回城。可以看出,董卓指责皇帝,亲近陈留王的行为明显已经开始为废立之事做铺垫了。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董卓篇(中)

《后汉书·董卓传》载“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是说董卓认为刘协比刘辩更贤能,加上是自己同族董太后抚养长大,于是起了废立皇帝的念头。这话在《三国演义》中也很著名,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有所了解,其实经不起推敲。第一,说刘协更贤能,这怕毫无根据。事件发生时刘辩是皇帝,他所承受的压力远比陈留王刘协要多,以两个孩子哭没哭就判断谁更贤能并不严谨。第二,退一万步说刘协确实比刘辩更贤能,但刘辩已经是皇帝,并且因年幼还未亲政,短短的几个月就看着何家外戚跟宦官集团争斗来着,他也很无奈,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他说了算,对于天下他并没有犯什么错,连昏庸都没机会,何谈施展才能的机会?在一个皇帝没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就废掉,在历史上还从未发生过。即便是西汉霍光废立皇帝,那是在皇帝公认荒淫无道、群臣强烈支持的情况下才做的,董卓哪个条件也不符合。第三,少帝背后是何太后,董卓若想掌权必然不能容忍何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董卓自称与董太后同族,亲缘关系远近且不论,从他的角度讲这就是一个彻底铲除何家势力的机会。况且刘辩已经十三四岁,刘协才九岁,自然是年纪小的更容易长期控制。

综上所述,董卓废立皇帝并非是个人好恶,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合理动机。当然这个所谓的合理,只是从董卓的角度去分析。

在何进被杀,城中将领与宦官决战之时,董卓正在城外。当时何进虽然身亡,但弟弟车骑将军何苗还在,并且何苗与袁绍正一同攻打朱雀门,诛杀宦官。但不久何进部将吴匡以何苗勾结宦官为由,联手奉车都尉董旻攻杀何苗。出自《后汉书·五行志》“其后车骑将军何苗,与兄大将军进部兵还相猜疑,对相攻击,战于阙下。”

何苗真的与宦官勾结,吃里扒外吗?曹丕在所著《典论》中曾经大骂吴匡等人:“无不烹俎夷灭,为百世戮诋,然犹昧于一往者,奸利之心笃也。”曹丕的父亲曹操毕竟是事件亲身经历者,对于一些内情知道得比后世史学家更多,而从曹丕的态度来看,吴匡攻杀何苗,导致何家外戚覆灭,士人集团群龙无首,这才给董卓乱政的机会。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董卓篇(中)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吴匡与何苗都没有背叛何进,他们俩怎么打起来了?这就要提到与吴匡联手的那个人,董旻。之前笔者提过,董家有三兄弟,董卓排行老二,这个董旻就是董卓的亲弟弟。虽然细节已不可考,但要说董卓之前为什么屡次违反朝廷命令,非要进兵洛阳,如果没有董旻提供情报,告诉他京城各方动向,怕是谁也不信。

何进死后的乱局中,何苗作为顺理成章也是唯一的继任者,既是获益者也是阴谋家的靶子。这时候只要污蔑何苗跟宦官勾结,再将其杀掉,何家就只剩下何太后,孤儿寡母毫无威胁,董卓的机会就来了。董旻不知以何种手段成功使吴匡对何苗产生怨恨,再联手攻击,注意力都放在清剿宦官身上的何苗就被突然袭击弄死了。这样一来,董卓再以董太后宗族身份废掉何皇后之子刘辩,改立董太后抚养的刘协为帝,董氏兄弟就能够取代何氏兄弟成为外戚。

在何氏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同归于尽后,朝廷出现权力真空。董卓迎奉天子后,如何废立皇帝、大权独揽,成为权倾朝野的太师?下一期将继续为您讲述董卓的事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