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岁神童王恒屹火了,天才诗童是如何练成的?

 桃花江春水流 2020-02-08

01

每季《中国诗词大会》都会出那么几个惊艳的人儿,前就有武亦姝、李浩源这些耳熟能详的哥哥姐姐,未曾想这次新一季刚刚开播,又有一位选手火了,而且还只是个不到6岁的孩子,他就是——王恒屹。

王恒屹虽然才6岁不到,但已经能识3千字,能背580多首诗了。而且,小恒屹出一场就挑战了“姓氏飞花令”,用出口成诗毫不夸张。可以点击下面视频看看这个厉害的小可爱~

蒙曼老师说,免贵姓蒙。

他立刻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外国选手叫大伟,他立刻答出: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选手姓李,他又答: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好几个来回下来,“姓氏飞花令”让评委和观众叹为观止,台上这个瞪着大眼睛,个子小小却台风稳健的萌娃,不管是反应速度和诗词储备量都远远超出预期。

要说“姓氏飞花令”让大家对这个小神童眼前一亮的话,在后续的自救环节更是充分展现了王恒屹平时的宽广的阅读面。

100秒的时间里,屏幕上依次出现了岳阳楼、峨眉山、大雪、香炉等12个词语,王恒屹迅速回答出了12首相关联的诗句,最后一个关键词“南京”,他更是答出“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靠着平时的积累完成了绝地反击。

这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模范,一个不到6岁的孩子所掌握的诗词知识量,就已经能够超越许多成年人,实在是未来可期

02

实际上,也有很多观众对王恒屹小朋友并不陌生,从三岁起他就陆续参加过《挑战不可能》、《开门大吉》、《欢乐中国人》等多个节目舞台。

口袋君特地找出他过去的视频看,发现王恒屹小朋友每次登台的表现都可以用亮眼来形容。

王恒屹虽然年纪小,面对镜头和观众却一点不怯场,应答如流。两个滴溜溜的大眼睛特别萌,一说到诗词,他的眼神瞬间亮了,诗句接龙张口就来,充满灵气。

他挑战过《千家诗》,背诵过《三字经》,甚至连董卿随口提了一句《少年中国说》,都能迅速反应过来,流畅的答完全文。

像王恒屹这样一个自信、从容,对诗词充满着热爱的孩子,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完美小孩”。

03

如何能够培养出王恒屹这样的小神童?

王恒屹的奶奶给出了答案。

王恒屹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于是陪伴他长大的是王恒屹的奶奶。相较许多家庭中遇到的隔代教养问题,王恒屹的奶奶则是个特别的奶奶。没有隔代教育的溺爱、骄纵和盲目,最终这个由奶奶带大的孩子竟超越了大部分父母带大的娃。

问起奶奶是如何培养王恒屹的,她说平时教孙子诗词都是先老小一起读几遍,接着王恒屹自己背诵一遍,她再讲解诗词的意思。其实无论是奶奶亦或是父母或其他带养人,陪伴引导孩子一起去学习,言传身教下的教育自然更易获得成功。

孩子小,爱贪玩,也会遇上不想学习的时候。比如放暑假去新疆玩了一个月,回来小恒屹想偷懒,王恒屹奶奶的鼓励方式特别简单,用学会的诗词中的一些道理来提醒孩子。比如“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是平时王恒屹自己最喜欢说的话。这句话说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孩子如果不能好好学习,等长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听到这句话,王恒屹思考了一会儿,还是继续拿起书本学了起来。

用孩子最喜欢的话来作为学习的激励,可以说奶奶是非常了解孙子的,我们平时若也能时常留意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并以此作为激励,教育起来势必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该说王恒屹奶奶隔代教育得如此成功,除了王恒屹本身的短时记忆能力超群,更是她的教育方式得当。

选择从孩子的兴趣入手非常重要,比如中国古典诗词平仄押韵巧妙,朗朗上口,孩子们喜欢唱儿歌,把诗词念得滚瓜烂熟也只是时间问题。王恒屹奶奶为了让他喜欢上国学,用讲故事把一首首诗词串联在一起,让孙子对国学的兴趣越发浓厚。

如此心平气和、循循善诱,以兴趣切入而又能长期坚持输入,也就是王恒屹之所以能如此出色的重要原因了吧,这其中奶奶作为孩子的带教者确实是功不可没。先不说孩子本身资质差异多少,作为家长的我们又能够为孩子先做到多少分呢?

用对的方式教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是“别人家的孩子”。你会发现,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也没那么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