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风筝的人》丨为你,千千万万遍

 超级家庭书房 2020-02-08

文/周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能在此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但是,面对各位学富五车的前辈高人,我的内心还是有几分惶恐。

这一次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读书,让人生更美好”。对于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古语云“开卷有益”。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更大的世界。读历史,可以知兴衰;读哲学,可以懂事理;读文学,可以明人性。今日借此机会,我向大家分享一本近期刚读完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收获良多!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阿富汗,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一主一仆,一起成长。阿米尔怯懦、敏感,渴望得到父亲的肯定和关爱;哈桑勇敢、坚定和忠诚,愿意为阿米尔付出一切。本是亲同手足的美好故事转折于一次风筝大赛。风筝大赛是当地的一项传统活动,青少年们通过操纵风筝将对手的风筝击落并追逐落地的风筝,将其纳为自己的战利品。

在这次比赛中,阿米尔击败了所有的对手,而阿桑发挥自己善于追逐风筝的优势帮助阿米尔收获战利品,不料在返回的路途中因此遭到了恶势力的凌辱。阿米尔目睹了这一切,但怯懦的性格让他只是转身逃走。因为自己的逃跑,阿米尔的内心不断受到拷问,最终他选择了错上加错。他通过诬陷迫使哈桑离开,从而眼不见为干净。几十年过去了,因祖国的动荡,阿米尔与父亲移居美国。在此期间,他都活在深深地自责和懊悔之中。

小说的前半部分充满了欺骗、背叛和嫉妒,而小说的后半部分则是阿米尔的救赎之路。阿富汗国内持续动荡不安,哈桑夫妇毅然决然地守护着阿米尔的家园,结果被贪婪的恐怖分子枪杀,并囚禁了他的儿子索拉博。阿米尔在得知这一切之后,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索拉博,并收养他,守护他,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与救赎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对这本小说的复述可能有些苍白。但是这本书不仅仅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它还描绘了阿富汗的风土人情,再现了阿富汗的政治,民族,宗教面貌,叩问了深刻的、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的人性。书中有很多细节,很多文字都动人心弦。

书中,拉辛汗说过“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是的,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就是因为有所不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优势。不要努力给孩子涂上我们喜欢的色彩,而是应该帮助他们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书中还提到“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中,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犯错。错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学生直面过错,承担后果,完成自己内心的救赎。因此,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感人肺腑的莫过于“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哈桑对阿米尔说过,阿米尔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说过,这是忠诚,这是无悔的付出。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忠诚于自己的职业道德?有没有为学生无悔的付出?真挚的友谊,其实是双方都受益和幸福的事情。生活中,有人值得你为之千千万万遍,有人为了你而千千万万遍,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情,我们应该珍惜,更应该感恩。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只风筝吧。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要追逐的风筝。或许,它是理想,信念,成功,友情,爱情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

在追逐的过程中,只有读书,才能体会到生活更美好,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感受,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2018年6月12日于东坑镇第二小学

老船长的话

时隔半年,当我再次读到周凡老师的这篇讲稿,依旧是满满的感动。有的人就像哈桑一样,生性勇敢,但是一生坎坷;而有的人就像阿米尔一样,生性懦弱,但是在亲身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也会完成自我的蜕变和救赎。

如何培养和教育子女是我们一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拉辛汗的“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孩子是拥有独立而完整人格的生命体,在我们培养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本身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主观希望。

最后,真正感人肺腑的还是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工作,为了父母……哪个不是千千万万遍?这是一种幸福,但是要想获得这种幸福,又谈何容易?我希望,我们一定要学会改善和成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在多少个千千万万遍之后发生蜕变和升华。

再次,感谢周凡老师的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