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甲虽看位轻却职重——它却是明代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林泽清tpdp4egv 2020-02-08

引言

总甲二字最早已见于宋代史籍中。北宋末年,时值方腊起义时,江南地区的一些政府为维持当地的社会秩序,不得不采取种种方法加以防范。为此设置了与汉代游徼类似的总甲,由总甲带领当地居民日夜巡视盗贼,以备不测。当时两宋时期,地方上不仅设有总甲,而且还设有火甲,以巡更报时和防止火盗,而元代设置总甲的情形只见于元杂剧之中。

总甲虽看位轻却职重——它却是明代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方腊起义

明代建立后,洪武初年至洪熙年间,总甲主要设置于城市当中,两京地区相继设有总甲。

明代初年,一些城市根据居民的数量设置更铺,每座更铺中设置总甲和火夫,同时设置小甲。而当时的总甲法采取的是十家牌法的编制。明初十家牌法,即是总甲更铺法,总甲、小甲、火夫都由更铺所管的人户轮流充当,不分官吏、军民、旗校、匠役,任何人都要轮流值守,主要负责为巡更守夜、防盗防火等。但后来由于役事日益繁重,一些贫困百姓难以承担,所以永乐年间,总甲便由洪武年间按户轮役改为按户等轮充。

总甲虽看位轻却职重——它却是明代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明代南京城

宣德至天顺年间,总甲设置不再局限于城市当中,逐渐扩大到广大乡村。

明代乡村地区以都为单位,根据远近大小设立更铺或警铺。乡村的更铺或警铺统称之为都铺。比如正统年间,柳华就在福建实行总甲法,在乡村和大小巷道,头尾设置一门,门有一小屋,放置各类兵器。村子面积较大的,可以在村子四角设置瞭望楼,同时设置总甲率领乡民定期巡视,稽查走私活动。另外,当时华亭、嘉定等县私盐贩卖极为猖獗。当时担任苏松巡抚的周忱下令华亭、嘉定等县,设置总甲在必经路口巡视过往行人,严查私盐走私活动。

成化、弘治年间,城乡总甲的设置变化明显。

当时各地更铺由于年久失修,废坏严重。尽管后来经过整顿和修理,城中的更铺基本上得以恢复,但是大部分乡村更铺都毁坏。二是总甲承役的种类日益增多。在成化年间,明代政府派遣总甲去填埋煤坑,还要处理瘟疫过后城内的死者,甚至,总甲也成了一些大家族使用的对象。同时,总甲对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迷信活动也要严加防范。

凡京城内外,有假鬼神、降神书符,以救病执事为名者,即令街坊火甲具名报官究治,驱遣之。

并且很多人逃避充当总甲的现象越来越重。

总甲虽看位轻却职重——它却是明代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朱见深

正德年间以后,城乡总甲的设置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方面,城市中的总甲设置持续增多,主要表现为不少官府衙门设置总甲。比如万历年间,工部都水司衙门设有总甲二名,另一方面乡村总甲设置大量裁减。

国朝乡都之间皆有总甲、小甲,以扞御其乡里。今惟郡邑城市有之,而乡都则弛,惟经过官道有焉,以备迎送而已

总甲虽看位轻却职重——它却是明代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万历皇帝

乡村总甲数量的裁减,有的乡村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保甲制,而有的地区则将巡视备盗的活动交给里甲。城乡保甲设置的变化,使得总甲的佥役方式和职能都相应发生变化。一方面是由原来的轮充式改为募役制,总甲服役期间,官府安排伙食,并付给一定的工钱。如徐州管仓户部分司衙门答应总甲一名,月给银9钱,岁该银10两8钱。另一方面是由杂役变为正役。同时总甲职役也有所简化,多以巡视为主。

明代军队中也设有总甲。

明代的军队主要是由卫所和民兵两部分组成。首先,明代卫所组织中设置总甲,同时在设置总甲的同时也设有小甲,这种现象在明代卫选簿中有相关记载。

燕名,蕲州人,洪武二十二年垛充平溪卫后所总甲,二十三年并充总旗;白汝能,旧名喜同,宜兴县人,'有父白文贵,洪武二十年充大宁右卫小甲'

卫所中的总甲、小甲是卫所的基层建制,其编制形式为总小甲,编制原则为每10名军人设一小甲,每50名军人设一总甲。另外明代的充军亦为总小甲编制。明代刑部对此有着详细的规定,凡是充军人员,相关部门都要记录充军人员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并按照南北籍进行编排。每小甲管理十人,每总甲管理五十人,每甲共计一百二十人。同时将担任小甲和总甲的人员的姓名、籍贯、年龄、住址报给相关部门。

总甲虽看位轻却职重——它却是明代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明代军队

明代卫所中总小甲建制存续时间很长,早在明代初年已设经置,一直到成化年间,总小甲的编制仍然存在。除此之外,明代民兵组织中设有总甲。民兵组织中的总小甲选拔,主要根据个人武艺和军功。

小甲于各伍之中选材力优者为之,总甲于小甲之中选材力优者为之,哨长于千百户义官之中选材识优者为之。

在宣德年间,民兵的基层组织形式就为总小甲制。当时广西民兵的编制设有千长、百长、总甲、小甲 。一般情况下,每五十名民兵设总甲一名,每二十五人设小甲一名。

徭役组织中的也设有总甲

主要存在在明初均工夫役、明中叶吴中水利夫役和明代运河夫役中。首先明初,均工夫役中设有总甲。洪武年间,朱元璋对都城南京和中都凤阳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修筑了南京和凤阳城墙。而烧制南京和凤阳城墙砖的任务,则由当时直隶、江西和湖广等地均工夫承担。其中总小甲制即为均工夫的组织形式。在总小甲组织中,无论是总甲,还是甲首、小甲,都是属于人夫范畴。在总小甲组织中,总甲虽身属均工夫,根据明初均工夫佥选的原则,应由田地数量多的人充任。

总甲虽看位轻却职重——它却是明代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中华门

其次,在明中期吴中水利夫役中也设有总甲。这种总甲设置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每图设立总甲一名,专门负责本图的夫役任务。二是设置于临时性水利兴修夫役之中。

各委官、千长、总甲,严督小甲率领人夫,照依分定地界,深阔丈尺并力开挑,每日卯时上工,酉时歇工。

在临时性吴中水利夫役中,其组织形式与明初均工夫役的总小甲组织不同,具体为每夫一百一十一名,编立小甲一十名、总甲一名。每小甲管夫十名,每十名内选一名老实人做饭。临时性吴中水利夫役的组织形式为总小甲,其编制是仿照里甲编制原则编制的。其总小甲设置目的在于管理人夫,

最后,在明代京杭运河夫役中也设有总甲。京杭大运河是明代最重要的南北交通运输航线,也是东南漕粮北上的主要运输线。京杭运河自永乐年间修缮开通后,为了保障河道畅通,明政府制定了详尽的规章制度,而且对水源、闸坝以及河道等工程也加强了管理。明代运河河道由沿河军卫、有司划地管理,各地的卫所、有司都辖有一定数量的堤夫,数十名至数百名不等,主要任务是巡视维修堤防、种草植柳和防止盗决。对于堤夫来说,不管是民夫还是各卫所设有总甲、小甲来管理。故而总小甲即为明代运河堤夫的一种组织形式。

总甲虽看位轻却职重——它却是明代稳定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大运河

结语

可以说,总甲广泛存在于明代社会组织之中,发挥着其独特作用。总甲在不同部门或不同领域,所体现主要职责也有所不同。总甲尽管是基层组织,看似没有什么地位,但它却是当时保护百姓生命安全的最后保障,事关社会秩序稳定。

参考资料:《明代乡里组织初探》;《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系统论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