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麓台书院·麓台文化·麓台国学研究会

 潍坊北海道 2020-02-08

作者|武际成

       麓台书院

       距离老潍县城南偏西二十五里,是其近郊唯一的风景名胜浮烟山,周边布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在浮烟山东面景致最佳处有一村曰麓台(原称鹿台),史上有名的麓台书院便坐落于此。

       麓台书院,由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重臣刘应节主持修建并任主讲十余年,后众多名士传道授业解惑,吸纳四方英才来此读书研习,悉心培育出一大批才德兼备的栋梁之才。麓台书院承建时间虽已至明末,但浮烟山周边的文化蕴涵却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其文脉始于姜尚,历经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三千多年。西汉名相公孙弘年轻时曾在此牧猪、读书,晚清时期的山左二巨儒阎循观、韩梦周更是长期执教、著述于此,他们勤奋、执着的求学态度,对周边地区后世学子们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书院是社会的产物,顺应时代的要求而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亡。清朝末年,在列强群起、西学涌进的冲击下,清政府诏令全国各地将书院改为学堂,教育改革的大幕自此拉开,麓台书院跟全国所有书院一样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们凭吊瞻观的遗迹。

       麓台文化

       人们把麓台书院播布的文化、把与麓台这个特定地域有关联的文化现象,都称之为麓台文化,这应该说是一个大致正确的认定。在这里想要说的,不是如何去界定麓台文化,而是要简单说一下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通过梳理,本人发现如下三点可以肯定:

       第一,麓台文化发挥着地域文化中心的作用。应当说,明代麓台书院的创立,既是对潍县历史文化的吸纳、传承,同时又提供了一个教育和文化飞跃发展的绝佳契机。学院理念开放,提倡不同学派的相互交流,师生学术思想活跃、眼界开阔、敬业守礼、教学相长、成绩斐然,吸引了全省各地慕名前来听讲者不胜其数,逐渐成为山东著名学府,一时成为域内文化的高地,其文化中心地位也随之得以确立,为古潍县文风的繁衍昌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第二,麓台文化承载了孕育培养人才的功能。通过史料我们发现:从汉代丞相公孙弘,到南燕国太子慕容超,从明代尚书刘应节,到清代大儒阎循观、韩梦周等等众多名人志士,都求学著述于此,麓台文化蕴育了众多英才学子的佳话,也留下了他们以文载道、治国安邦的丰功伟绩。应该说,这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延续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

       第三,麓台文化对后世子孙的影响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麓台书院早已凋敝,但麓台文化特有的作用,对区域文明影响深厚、延绵不绝。直至当今,麓台周边,浮烟山下,院校相依,文道厚重,实是人才辈出、群贤涌现之地。其中,从政治国者大有人在,从教育人者并肩接踵,从商富民者不胜其数;更有琴棋书画成为风尚,诗词歌赋广为吟诵,习艺练武方兴未艾。这——实非麓台文化的影响不能形成之大观也!

       麓台国学研究会

       2017年春夏之际,陈宝玉、高延东等浮烟名士,承继麓台书院的遗风,顺应众多有识之士的诉求,扛起承前启后的大旗,发起筹建了“麓台文化研究会”,欲再造麓台文化与文明。麓台文化研究会下设文史研究会、文学研究会、国学(传统文化)研究会、书画研究会、诗词楹联研究会等5个分会开展工作,并委托鄙人做些筹办国学研究会方面的事情。自己在倍感荣幸的同时,深知实在难当此重任。

       参加几次预备工作会议之后,我曾围绕如何开展“麓台”与“国学”相结合的研究工作,煞费苦心考虑了不少时间,实因题目太大,没处着笔。后考虑再三,还是把今后在具体研讨交流时,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说一下,供广大同仁友好们参考。

       研究会对国学和麓台文化的研讨大致应当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传承与舍弃的关系。中华文明延续5000年至今,成为世界文明传承唯一没有中断的民族,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文化基因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国学也存在着这样那样跟现代文明不相符合的因素。所以,在我们今后的研讨交流中,要分出清与浊,弄清对与错,真正明白什么该继承,什么该舍弃,做到学习经典、吸纳智慧、优化当今、发展未来。这是从大的方面说的。

       2.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就我们研究会的工作而言,传承国学一方面要结合地域文化,研讨和梳理精神内核,供我们这一层次或在更高层次交流与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把着力点放在普及上,将成果延伸到学校、社区和更广大的区域,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进入寻常百姓之中,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功效。这是从小的方面说的。

       3.处理好“我”与“我们”的关系。这里“我”特指麓台文化,“我们”特指“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特质一样,所处的地位不同。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滔滔的江河,麓台文化就是一滴水;中国传统文化是巍巍的高山,麓台文化就是一块石。前者包纳后者,是后者的母体;后者融于前者,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们弘扬前者是为了提振后者,研究后者是为了丰富前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这个“我”与“我们”的关系一定要认识和把握好。这是从“大”、“小”二者的结合上说的。

       简单一句话:我们今天研究麓台文化,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而言之,我们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些应有的贡献;小而言之,是通过挖掘、研讨、梳理,提升麓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丰富潍坊地区的文化体系,优化我们周边的文化生态,使人们有一个更加文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〇一七年七月七日写成

                                                    二〇一七年七月十日修改

                                                    二〇一七年九月七日定稿

       ——本文刊载于2017年《北海道》秋季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