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为什么突然火了

 野狼谷主 2020-02-08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随着疫情的起伏,来自世界各地的应援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还在门前写上为中国应援的誓词。

其中,几箱日本应援中国的物资频繁的出现在朋友圈,其中的亮点,只因这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正是这简短的八个字,唤起了国人们心中的那份感动。你可以只把它看作一段浪漫的诗词,也可以去追溯它,从唐朝就开始传承的千年愿景……

一千三百年前,长月当空,黄泗浦的渡口处正有一行船队缓缓前行,向东而去。
 
清寒的月光洒在甲板上,映着老人一双虚无的盲眼。“四十年前,弘景法师视我如己出,将弘扬佛法的重任交付于我。怎不料十年茫茫,几经绝境。五次东渡,皆成败果。”

海面的微风轻轻吹动着老人的袈裟。
 
“这一回,说不定就是最后一次了吧。”
 
公元753年,双目失明的鉴真,终于尝试第六次出海,赴东瀛传法。
 
 
在十二年前,扬州城内,繁华似锦。

那一日,烟雨柔荷,静寂的大明寺中,来了两位特殊的访客。自称是千里求学的日本僧人,想找鉴真大师有一事相求。

“日本有法,却无传法人。唯愿大和尚东游整饬僧纲,重修戒律。

东瀛国孝谦天皇素来以佛法治国,怎料想国土之大,竟无高僧。民间戒律愈发混乱却无高人可治,就像在茫茫黑夜中没有烛光却要寻找光明一样。
 
日本僧人普照、荣睿跪在鉴真的座前,道出了他们此行的目的。
 
鉴真听完,默坐良久,像是回忆起了往昔的一些事情缓缓说道:
 
“盛唐之时,曾听说东瀛的长屋皇子也信奉佛法,特意送了千件袈裟以供奉大唐僧众,每件的边缘处都绣有这样一句偈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从这件事来看,东瀛确实是可以让佛法兴隆的国家。今天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我国求法,可有谁答应这份请愿,去往东瀛传法?”
 
鉴真说罢,大明寺座下的僧众们一脸惊愕,不敢多言。整个佛堂更是一片寂静。
 
由于造船技术的局限和对季风规律掌握的差距,穿越东海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曾经就有数名和尚在旅途中被风涛吞没。横渡东洋,去往未知的异国传法有多危险,相信每个僧众心里都有数,他们肯定也不希望鉴真大师也背负着这样几乎九死一生的风险。


当即有大弟子祥彦站了出来,匆忙说道: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众僧虽不敢多言,却齐齐点头,无不用神态动作来表达同意祥彦的想法。

鉴真大师这时则展现出了一派向死而生的气魄,说道: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
  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众僧听罢,仍不敢多言,只等待着祥彦大师兄能够再挽回一下师父。
却不料,祥彦沉默良久,面带笑容说道:


“和尚若去,彦亦随去。



在祥彦的心中,一定也想把佛法弘扬光大。但追随鉴真去东渡的这份决心,想比还是出自对师父的信赖吧。随即,众僧中便有数人回应了这份召唤,愿意与师父师兄同行。

于是,鉴真便带着大明寺座下二十多名僧众,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十年东渡之旅。他们心中都明白,这番旅途必定有着官宦挡路、妖魔尖啸等重重阻挠,但他们还是满怀着佛法的信仰,一往无前。



六渡东海


天宝二年(743),国法明令禁止私自出海。
 
鉴真一行人则偷偷把出行计划都准备好,就在登船时,出现了变故。

同行的道航认为高丽僧(朝鲜僧)如海品行不端,与之发生矛盾。其后如海诬告其道航联合海盗意图谋反,使得官兵去各寺搜查。谋反是假,偷渡是真,官府在严查之下逮捕了荣睿、普照等人,没收了海船。


第一次东渡,失败。


不久,鉴真自费买下一条退役的军船,凑齐各种人才物品,于天宝二年十二月启程,不料在天寒地冻中又遭遇了凛冽的大风,席卷之下,军船不堪重负倒下了。


第二次东渡,失败。
 

次月,他们再次重整旗鼓。好不容易到了东海的舟山群岛,却再遇大风,不慎触礁。在荒岛上忍饥受冻了三天三夜后,侥幸被海官们捞了上来(又是熟悉的面孔),带到了明州(宁波)阿育王寺安歇。


第三次东渡,失败。
 


历经数次败果后,鉴真想在朝廷不注意的福州东渡,却想不到,当地的僧众竟是鉴真的铁粉,一听闻鉴真大师要来福州,个个都是兴奋激动,想一睹大师的风范。

“什么?大师又要出海东渡了???”


“这可不行,好不容易靠着今世修为捡回了好几条命,怎能再让大师冒着生命危险去那弹丸之地呢?”
 
怎料想,福州僧众在知道鉴真大师又双叒叕要东渡传法后,大家都保持了足够的“冷静”,想让鉴真大师放下这份执念,远离这份风险。对其更是“严加看守”并将其计划报告了官府。
 
于是终于在永嘉禅林寺中,他们又遇到了那熟悉的一身装备。官兵们用冰冷的法纪将鉴真一行人又请回了扬州。


星月轮转、海路迢迢。
山高水远、寸步难移。
这趟旅程,何时才能成功呢?


第四次东渡,失败。


三年后的六月二十七日,鉴真僧众再次从扬州出发。
 
长江平静的海面,是大陆国土赠与的最后温柔,在其之后,便是一片永昼的黑夜。

光与电在乌云密布的舞台上交烁,
雷暴和狂风在海平面上翻腾、呼啸。
这场海洋之灾的对手,只是一艘木船。


船杆夭折、帆布撕裂,
底仓的货物东倒西散、四分五裂,
甲板的木头吱吱作响、不堪重负。

一行僧众面对这疯魔般的肆虐,
竟唱诵着佛经,
不动如山。
一声声梵音并没有被天灾淹没,
反而更像是诸佛的加持。
彷佛,他们真的有天在庇护。

在那个船即将支离破碎,
旅程也将被终结的瞬间,
他们看到的,
究竟是对死亡的超脱,
还是对生存的希望呢?
 

天灾过后,
众人死里逃生。

后才发现,
淡水早已用完,
人们严重晕船。
食物难以下咽,
只能依稀靠着雨水硬撑性命。

死亡,依旧威胁着每一个人。

残破不堪的船在海上随波逐流的漂了十四天,终于,靠了上海南岛的岸。在海南修养了很长一段时间过后,一行人还是决定,要先行返回扬州。

不日,荣睿梦到一番仙境,竟是家乡奈良:
 
“夏日游园,孩童满地。
穿着和服的人们匆忙从身边走过,
熙熙攘攘,灯火辉煌。
远方的声响此起彼伏,
一道道亮光划破黑夜,似火树银花般绽放。


‘如今阳春白雪,
夏日祭和烟火大会也都赶不上了吧。’
 
花火消散,人去楼空,
东渡的愿景也在无尽的天空中落下了帷幕。”

荣睿,病重去世。
 

没想到祸不单行,普照在荣睿去世后,也不堪旅途的重负,离开了鉴真向北而去。南蛮暑热,又加旅途艰辛,鉴真的眼睛逐渐模糊了起来,最终双目失明。

到了吉州时,身边最优秀的大弟子也离开了。
 
遥想十年前扬州大明寺,
是他,第一个站了出来:
 

“弟子祥彦,愿与师父同去。



 
八年茫茫,
几度,
山穷水尽,
日暮穷途。
 
唯有一人,
风雨同舟,
生死相偎。
 
繁花渐萎,
叶落无声。
 
祥彦,因病去世。
 
第五次东渡,失败。
 
荣睿辞世、普照离去、祥彦长眠,一系列命运的捉弄,并没有让鉴真放弃东渡的想法,反而,让他的愿望更加透彻了。
 
 

 
天宝十二年(753)十一月十九日,鉴真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的帮助下,秘密前往黄泗浦登船出海,开启了第六次的东渡传法。
 
这一次,终于登上了东瀛,那片彩光浮玉,樱花盛开的国土。祥彦和荣睿等人,一定也随他们一起,抵达了毕生的归宿吧。



当时,东瀛朝野沸腾。鉴真被天皇请至东大寺传授戒律,受封大和尚,奉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其设计建造的唐昭提寺被淳仁天皇下旨:“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被封为日本的国宝,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世间本无奇迹,都是一代代人砥砺前行,造就了无数的传说佳话。


鉴真东渡的故事,一切都起源于: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十年前的他,只因这一句话,就下定了无论如何都要东渡传法的决心。

“山川异域”并非是地理上的相隔,“风月同天”也并非空间上的同在。实则,都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心灵的同在。
 
无论是中国或日本、古代或现代,我们都曾度过同一片时光,都向往着同一个归途。
 
即便是“山川异域”,也不妨“共结来缘”,只因为“风月同天”。


这是泉山御流若宗匠西际重誉先生的亲笔。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香人,共结来缘。”
 

西际先生,是香道泉山御流的宗家嫡传,流派第十一代的传承人。其自幼学习香道,在千百年的文化沉淀中学习摸索,多年来一直都想将香道中蕴含的文化回赠给中国。
 
千百年前鉴真大师六渡东海传去的香料,即是日本香道最初的起源。
 
这份因缘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纠织在一起,难分难舍。
 
因此,西际先生借长屋皇子赠大唐袈裟之情,特意表达中日两国人们虽山川异域,却也希望能够同戴一天,共结来缘的美好愿景。
 
千年前跨越山海的动人故事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份不可言说的缘分和文化魅力,被现如今的中日友人们再次相续,彼此感怀。







扫描上方图中二维码
关注西南香局与臧老师一同开拓中国香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