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人均收入提高35倍: 一个北方穷村是如何逆袭的?

 繁星1 2020-02-08


乡村旅游:扶贫才是景区开发的核心

——“九龙峪模式”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近年来,旅游景区的开发,在推进乡村现代化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也因盲目开发破坏,未能惠及百姓等问题,引发了关于经济利益与社区利益冲突的诸多批评和反思。美丽乡村不能仅仅是城市居民的田园想象,更应该成为本地农民的生活憧憬。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未来方向,即把旅游产业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将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同样视为旅游业所服务的对象,实现“主客共赢”。因此,在搬迁安置、景区改造、商业运营等环节,都必须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今,已有景区在低调探索中提供了一种强调“景村共建”理念的新模式。当“生态旅游”还是许多项目的宣传噱头时,耐心耕耘了十年的青州九龙峪景区,却悄悄让村民的人均收入提高了35倍。

十年,从荒山贫村到旅游标杆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十年前的九龙峪还只是荒山一座,坐落在山脚下的桐峪沟村,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落。没有电、没有水,景区管理人员都骑着马、赶着马车上山勘探、施工……

如今,这里已是风景优美、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著名景区。青州九龙峪景区位于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弥河镇境内,占地2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0亿元,现已投资12亿元,主要建设了休闲旅游、度假酒店、研学体验、体育运动、精品民居五大核心产业。作为新型旅游标杆项目,九龙峪与传统做法不同的是,在不断发展多产业结合的田园综合体的同时,还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让桐峪沟村民从生活到就业都参与到景区的建设中。

从搬迁到安置让村民无忧

在村民的安置上,九龙峪把景区改造做成了一项扶贫工作。2010年,九龙峪对桐峪沟村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开发,集中建设了150套联排别墅。次年,将老村村民全部安置,全村650名村民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新房。

直至现在,九龙峪仍在不断地对新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首先是供水、供电、绿化等设施建设;其次,是重修了进出村道路,让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亮化、美化。2019年,景区追加投资1000万元对新村房屋外立面进行修缮,并实现雨污分流、天然气全部入户等。

在九龙峪的努力下,桐峪沟村荣获省级“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绿色村庄”、省级美丽村庄创建示范村等称号,2018年6月,还入选为山东省首批美丽村居建设试点村。

旅游发展和乡村致富缺一不可

九龙峪不仅致力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还想尽办法拓宽村民增收致富之路,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10年前,桐峪沟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0元,截至去年底,该村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村集体收入由3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

这一令人惊奇的扶贫成就背后是景村互动的产业升级,把景区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一地生四金” 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土地流转生“租金”,将农民手中的土地进行集中整合,按照每年900~1600元/亩的标准向农民兑付土地“租金”;雇用当地村民参与景区开发建设,直接吸纳1000多名村民到景区就业;成立九龙峪果林合作社,吸收社员及家庭以土地入股并参与分红;依托九龙峪田园综合体,以民宿、农家乐、现代休闲农业为发展方向,为村民提供更多元的就业机会,等等。

目前,景区年接待游客可达40万人次,周边农村的面貌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九龙峪既提供了生态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转变方案,也为以旅游业为先导的脱贫事业创造了新的模式。


本文图片由山东省青州市九龙峪景区提供。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