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忠贤该留还是该杀?崇祯弄不明白,最终身死国灭

 昵称65122124 2020-02-08

宦官是中国古代宫廷中极为特殊的一个角色,他们是离帝王最近的人,但却也是离权力最远的人,很多朝代都明令禁止宦官干政。不过,从实际来看,大多数朝代都逃不脱宦官干政的局面,秦朝赵高指鹿为马,东汉十常侍操皇权,唐朝宦官发动甘露寺之变。网站优化

古代宦官

到了明朝,宦官不得干政几乎被废除,明成祖朱棣大力任用宦官,虽然没有导致宦官给明朝带来很坏的影响,但却给后代皇帝起了示范作用。因此,有明一朝,基本上可以说是宦官最风光的王朝,王振、冯保、汪直等一批历史上知名的宦官都集中在明朝。当然,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主角是魏忠贤。

《大明风华》中的太监王振

魏忠贤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角色,他真正做到大权在握是在天启皇帝当政时期,当时的朝政,几乎都被魏忠贤掣肘,文官集团也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到了崇祯皇帝继位后不久,魏忠贤就被凌迟。一直到现在,很多人都在争议,崇祯处死魏忠贤的做法是否是明智之举?

绣春刀中的魏忠贤

从道德角度来说,魏忠贤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他假传圣旨赐死朱常洛的选侍,大肆扶植个人实力,滥造杀戮,构陷忠良。这些事迹,都足以让魏忠贤坐实坏蛋的称号,任何人都无法洗白。崇祯处死魏忠贤,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他想要革新朝政的信号,也能够迅速获得文官集团的支持。

魏忠贤

但是,从更现实的角度来讲,崇祯皇帝处死魏忠贤不得不说是缺乏政治智慧的表现。首先明确的是,魏忠贤虽然坏,但对天启、对帝王绝对是忠心耿耿的,纵观史料,魏忠贤虽然排除异己,培养个人势力,但自始至终都没有造反的意图。正是如此,天启帝在临死之时才会告诉崇祯,魏忠贤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既然魏忠贤是忠心的,如何看待他的各种违规行为。个人认为,魏忠贤势力的源头还是在皇帝,他是充当天启帝的打手。说实话,明朝文官集团和皇帝的关系很多时候都并不和谐,某些时候,文官集团甚至以集体意志和皇帝唱反调。抛开对错不谈,从皇权角度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

皇帝要怎么贯彻自己的意志?直接搞廷杖,处死两个人。对不起,明朝的文官不吃这套,撰写史书的权力在文官手,你打人,我可以说你昏庸,黑你;再不济,你杀一个还有千万个,明朝的文官都喜欢靠廷杖成就自己的忠名。所以说,魏忠贤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天启不方便做的事情,魏忠贤敢做,他可以来背锅。

再看当时的文官集团,真正实干的那批人其实只是极少数,很多人都是沽名钓誉,说是国家的蛀虫也不为过。这群人只进不出,国家缺钱也别指望他们会毁家纾难,但是有了魏忠贤这个工具人就好使了,国家缺钱,抄几个家,敲打敲打地主土豪,钱就来了,因此,在天启帝一朝,明朝财政上的问题并不严重。

焦头烂额的崇祯

崇祯帝杀了魏忠贤之后,坏人没了,但弄虚作假者头上的剑也没了。朝廷缺钱,崇祯丢下脸面求大臣捐钱,也不过凑了五千两,在他死后,李自成却从这些大臣家里抄出几百万两。再说军费,明末克扣军费的现象相当突出,因为没有魏忠贤这样的混球用无耻的方法对付这些中饱私囊的家伙。

崇祯最终身死国灭

所以说,道德和法律上讲,魏忠贤一定是该死的。但从现实角度来讲,魏忠贤的死却是弊大于利,即便是崇祯不打算继续用魏忠贤,完全可以打发他一个闲职,给那些沽名钓誉之辈一个“恶”的念想。再不济,就算要杀魏忠贤,也应当提前找好可以替代他的人。

诸君如何看待此事呢!魏忠贤到底是该留还是该杀?

PS: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