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吕剑藏书 2020-02-08

小时候学过几天书法。学书法是要讲究临的,新华书店买本字帖,照着写。

辽博举办“又见大唐”书画展,才知道学书法还分碑学和帖学。

碑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帖就是直接写在、纸、绢等材料上的。

现在总是批评国人喜欢“乱涂乱画”,但从另方面看,古人的确有这个习惯,兴致一来,墙壁或山崖都是写字的“纸”,如苏轼“题西林壁”,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的旗亭画壁、乃至宋江林江浔阳楼题反诗……,流传到现在都是佳话;游览三山五岳,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那些摩崖石刻也是路中风景。看起来,国人自古都挺喜欢“乱涂乱画”。只是咱们的“某某到此一游”,实在太低端,有碍观瞻,还是不题为好。

碑,通常是古人记录事件、人物或抒发情怀的一种媒介。得请有文化的人写文,请字写得好的人书写,再请石匠雕刻在石材上。因为很郑重,一刻成碑就有可能千古流传。所以,不管是文还是字,写的人绝不会掉以轻心。字自然要挺拔、稳重、规整,相交之下,灵动飘逸就少些。

帖,就会随意一些。如王羲之著名的“姨母帖”“ 初月帖”等不过是写着随手写的一个“便条”或者一份“信札”。可能写的时候很漫不经心,就是朋友之间传了一个什么信。写起来随意性比较强,倒比较真实的反正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

碑学以石刻拓本为主,用纸张覆盖在碑石上,然后敲击,把纸张陷入碑里面,然后在上面刷墨,陷下去的刷不到墨就是白色的。就成了我们常见的白字黑纸的拓本。

拓本有的精良,有的粗糙。这种精良与粗糙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应该是时间。越早的拓本,因为石刻本身就好,字迹还清晰,拓本自认清晰。随着岁月的风蚀,石碑表面磨损,甚至碑根本就断裂缺失,再好的拓技术,也拓不出清晰的字迹。拓,需要拍拍打打,是对碑有损坏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可以买到宋明之后的拓本,而唐之前的拓本只好买印刷本了!之前还听过两个因为未经批准私拓唐代文物而被处理的新闻。

纸寿千年,能流传下来的千年书帖现在都是瑰宝。又因为帖在写的时候本来就是随手写的,多数也没有落款和签章。传到后世,是否是真迹就是帖最大的争议。最大的帖学爱好者非唐太宗和武则天莫属。唐太宗到处收集王羲之的书帖,为了“兰亭序”,那么大的唐太宗竟然也玩起“萧翼赚兰亭”的戏码;武则天也喜欢书帖,她把王家后人献上的“王氏一门书翰”做双钩摹写,为后世保存下来了“万岁通天帖”。

以前以前,学书法都是以帖为主;到了清朝,由于文字狱,由于毫无争议的帖越来越少,碑学一度兴盛。

其实,从书法历史的发展这个角度来看,碑和帖没有孰高孰低。现在印刷业,甚至高清印刷都不是问题,碑学和帖学也必要争了,就看个人喜好:

如果想规整、稳重就多临碑;如果想要个性,更飘逸些,就多照着帖写一写。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清拓唐褚遂良孟法师碑册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清拓唐樊兴碑册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南宋拓唐柳公权玄秘塔碑册。这个南宋拓本就很了不得了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明拓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册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明拓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册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明拓唐王居士砖塔铭册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明拓唐颜真卿东方朔画像赞册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明拓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册

辽博又见大唐:透过唐碑拓本,看浩荡书风

推荐相关阅读:

辽博又见大唐:丝路,一路延伸到辽西

游京都西本愿寺,留下两个遗憾期待填补

辽博又见红山:化泥土为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