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曼之的“中医梦”

 遇见I中医 2020-02-09

渭南日报 记者 郑直

世人皆有梦,我市民间老中医孙曼之的梦是传承中医国粹,惠泽万千百姓。

孙曼之幼年因“成骨不全症”而多次骨折,12岁时一次手术让其停止发育,身高定格在1.2米,医生告知,他将“不久于人世”。而他不为厄运所屈服,努力自学中医,仁术丹心济苍生,医治患者数以万计。他视野开阔,倾心所著的《朱丹溪医案评析》《叶天士医案评析》《孙曼之伤寒论讲稿》相继出版。

苦难童年

1947年12月出生的孙曼之,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5岁的时候,孙曼之与一群孩子戏耍,一个小伙伴不慎将他撞倒在地,他浑身剧痛,多次努力,却难以爬起。医院拍片后才发现,全身多处骨头断裂!

之后,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好几次。

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带他四处求医,但始终没有查明是何种疾病引起。后来经一位刚从美国归来的博士会诊,得出结论“成骨不全”,俗称“脆骨病”。这是世界上一种很罕见的疾病,特点是全身骨质脆弱,稍有外力就会反复骨折,最终,骨头将完全停止发育。当时在西北地区,仅有5例病例。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依孩子的虚弱情况来看,恐怕最多活到30多岁,不要让他上学了,好好在家保护吧。”

晴天霹雳!他的父母顿时惊呆。时至今日,孙曼之依然记得父母当时那痛苦的表情。“即使这样,父母还是坚持让我上了小学一年级,只是读书不到一个学期就又发生了一次骨折,于是,我就彻底告别了学校,告别和我一起朝夕相处的同学。”回忆至此,孙曼之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然而,上帝是公平的,当他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又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

孙曼之的命运是不幸的,但上帝却给了他充满智慧的大脑。“我老家在农村,父母常年在外工作。6岁的时候,有一天奶奶打开母亲的柜子时,突然掉出一本小人书,我好奇地拿出去和邻居的小朋友翻看,随后被奶奶发现,把书收了回去。虽然只有一小会儿时间,但我第一次知道了读书的乐趣。后来我到渭南见到父母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找书,从此,书籍也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看书的过程中,他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父母认识到,必须制定一套学习计划,让他能够系统地学完小学至高中的全部课程,这成为他以后自学的一个良好的起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所有的藏书已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了。经过母亲的努力,孙曼之得到了县图书馆图书管理员的“特许”,给他办理了借书“特别通行证”。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做着笔记,数十年如一日。从诸子百家到二十四史,从黄老学说到黑格尔、费尔巴哈……时光荏苒,孙曼之的知识素养逐渐提高,为日后学习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图书馆系统会议上,他还作为优秀读书先进人物代表受到表彰,他的照片在北京和渭南市图书馆的橱窗里展示了很长时间,事迹也广泛流传。

从医之路

是什么机缘让孙曼之走上了从医之路,并以独特的视角潜心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著作,成就了一家之言?

时间的年轮转到了1968年。孙曼之跟随父母来到农村,苦难之中,蕴藏着巨大的人生转机。

在农村,孙曼之遇到一位当地颇负盛名的老中医,他语重心长地对孙曼之说:“你天资聪颖,是块学医的好料子。”在老中医的指点下,他阅读背诵中医经典书籍,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由于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孙曼之在行医后不久就远近闻名,在当地老百姓中口碑极佳。

孙曼之的患者除了当地人之外,还有慕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疑难顽疾患者,他们不仅信服他的医术医德,也对于孙曼之从不收取诊费而且药价不高的做法称赞不已。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博取精髓谈何容易?从医伊始,孙曼之深深体会到,中医是一种“入门容易入行难”的学科,古人往往用“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来形容其中的艰辛。

现实状况引发了孙曼之的深思,古人究竟是怎样进行临床实践的呢?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临床辩证的“真功夫”,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专家。

在四十余年的行医实践中,孙曼之越来越认识到研究《伤寒论》的重要性。他凭借扎实的古文功底,结合临床实践,对《伤寒论》倾心研究数十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完成了对这本书多方位的全新解读。孙曼之先后研究并整理成册的论文有《<伤寒论>阳复意义研究>》《<伤寒论>三阳中风证研究》以及他与学生赵红军的《伤寒两地书》等,在网络上发表后,引起轰动。

2003年10月,国际仲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孙曼之的论文——《伤寒论》厥阴篇研究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被列为这次研讨会论文集的重点论文。

国粹传承

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是孙曼之一直以来的梦想。

从2006年起,孙曼之在学生赵红军、董红昌等的协助下,在网络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开始尝试中医的教学研究。

孙曼之认为,中医传统的师授方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成长周期过于漫长,因此,他决心找出一种可以改变这种现状的传授方法。

为此,孙曼之对中医教改做出有益的探索——网上免费招生。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慕名而至。

培训班开办初期,孙曼之在给学生免费治疗的过程中,示范着中医辨证论治的奇妙,引领他们体会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医案学习,架起由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这些历代医家的医案,都在深入浅出地讲述着中医人的故事,对学习中医者而言,具有不可小觑的启迪作用。”孙曼之对中医文化的传授,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中医界,孙曼之拥有很多的“粉丝”。在伤寒论坛、中国中医药论坛、天下中医论坛等网站,他带教学生的文章和医案被广为传播,最高时达到400万的点击量。

孙曼之认为,以医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三至五年内出人才。经过几年的实践,他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临床经验日趋成熟。除了20年前他的第一个学生赵红军已经在西安小有名气,患者盈门,并受邀在北京定期坐诊外,一个叫董红昌的中医爱好者,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也已经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年逾七旬的孙曼之为中医传承的心始终不曾改变。2015年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为我国中医药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作为一名久负盛名的民间老中医,孙曼之看到了中医药继承与发展的曙光,传承中医的使命感愈发强烈。他说:“今天我们继承传扬中医,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面,深入领悟中医各个流派的精髓,才能不负振兴传统医学的伟大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